危機中的教皇
【美】《時代》6月7日
5月11日,教皇本篤十六世首次宣布,教會必須對兒童性虐丑聞承擔責任。他表示“教會內部的罪惡必須被譴責”,“寬恕不能代替正義”,教會應該“重新祈禱和懺悔”,這意味著羅馬教廷在處理性虐待丑聞問題上發生了徹底改變。
此前,教會和教皇本人對層出不窮的孌童丑聞一直持回避的態度,往往將之歸咎于媒體炒作、小道消息甚至“猶太復國主義的陰謀”,現在教皇發表了公開道歉聲明,但批評家仍然堅持認為本篤十六世做得還遠遠不夠。因為雖然教皇接受了幾個主教提交的辭呈,但沒有一個主教受到嚴厲懲罰或被剝去法衣,甚至連那些承認對兒童進行過性騷擾的人也能全身而退。很多人希望看到教皇更強有力的行動。對自由派來說,此類事件的一再發生說明,教士獨身的過時規定應該被廢除,女性也應有成為神職人員的權利,教會不該再歧視和排斥同性戀;而對保守派來說,要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就應該嚴格執行教會的一系列清規戒律,重申信仰的重要性。
二次危機?
【英】《經濟學人》5月29日
眼下并非金融危機之初的情形,但金融市場比約一年前全球復蘇穩定下來后的任何時候都焦慮。歐洲債務危機擴散,中國房市泡沫破裂,美國靠刺激計劃推動的經濟反彈動力逐漸喪失,以及朝鮮半島危機,使得人們對全球復蘇回落的擔憂正變得更強烈。但這些只是問題的一方面,目前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在于,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政府以全面介入方式拯救經濟,這雖然阻止了全球金融滑向衰退,但由于能力不足和低效問題,政府現在可能成了拖累世界經濟的根源。盡管經濟基礎面相對較好,但政治人物卻常出現判斷失誤。這就是對當下世界經濟構成的最大風險。
中國的遠慮
【美】《外交事務》5/6月
外界討論中國的經濟活力和民族自信時,往往忽視中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既是陸地國家也是海洋國家,跨越了溫帶和亞熱帶。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家,中國把勢力范圍延伸至鄰近地區,像俄羅斯遠東、蒙古、中亞和東南亞等地,但并沒有對美國形成挑戰,中國領導人沒有讓國家性質發生改變。事實上,它之所以四處尋找礦藏、石油和能源,是為了提高全球1/5人口的生活水平。中國未來最大的麻煩不在于對外擴張,而在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已經被強調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承擔著大量經濟之外的責任和功能,一旦遭遇經濟低迷,就可能會出現“義和團式”的極端民族主義。
能節約一點兒嗎?
【德】《明鏡》5月31日
上周四美國財長蓋特納和德國財長朔伊布勒會晤。蓋特納建議德國不要太節約,這會危害世界經濟,而朔伊布勒的回答是,高額債務在歐元區已經引發了危機,歐委會要求必須清除這些債務。這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人擔心巨大的國家赤字會不受控制,引發金融危機;而另一些人則擔心大幅度的節約政策會過早扼殺經濟復蘇。60年來的德國政黨都習慣用新的國家支出項目來實現他們的政策,于是欠下越來越多的債務。這種方式已經面臨危機:結構性赤字已經超過700億歐元,從2011年開始,每年要在預算中撥出100億歐元來填這個窟窿。
法國隊,有麻煩
【法】《快報周刊》5月26日
憑借亨利極具爭議的手球晉級世界杯后,里貝里、本澤馬和戈武又身陷召妓風波,法國國家隊的聲望在最近一段時間里遭受重創。一項民意測驗顯示,如今的藍隊已經引起了公眾的反感和質疑,半數法國人認為藍隊在南非世界杯上將很快被淘汰。法國隊的實力和形象今非昔比,隨著一代球員紛紛退役,“豪門球隊”的風光早已不在。上屆世界杯決賽惜敗以來,球隊狀態低迷,沒踢出幾場像樣的球賽,2008年歐錦賽的慘敗,加上世界杯預選賽中的糟糕表現,令輿論和球迷非常不滿。與此同時,球員們的負面新聞不斷,球員的道德、唯利是圖以及傲慢的態度更是令人失望到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