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槍禁的利與弊
近日,湖南永州發生了一起惡性槍擊案件,一名持槍的郵政部門保安闖入法院大開殺戒,造成4死3傷的慘案。隨后,廣州又發生了槍擊案,一名退伍老兵持槍與警方對峙10小時后被擊斃。這兩個案件中槍支的來源有所不同,法院槍擊案中兇犯所用槍支系郵局押運隊的公務用槍,而廣州槍戰中兇犯所用的武器據說為土制槍械。
中國是國際上禁槍制度最嚴格的國家之一。筆者曾就禁槍制度做過專門研究,發現世界上總共有4類國家:槍械管理制度最為寬松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它們既允許民間持有采用火藥動能發射的槍支彈藥,也允許民間保有壓縮空氣動力或電動推動的氣槍仿真槍,這是所謂的“兩不禁”國家。還有一種是禁止民間持有真槍,但允許氣槍、仿真槍作為成年人的射擊運動玩具存在。此類國家和地區在亞洲非常普遍,如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臺灣和澳門地區。還有一種是不禁真槍禁氣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色列。以色列全民皆兵,士兵放假回家、逛街也得槍不離身。而中國則既禁真槍又禁氣槍——實行“雙禁”的大國只有中國?,F在除了軍警保安及射擊運動員外,普通公民接觸槍支彈藥的機會非常少。照說槍械在中國普通民眾看來是個極為恐怖的東西。然而,這次廣州槍戰有大量圍觀群眾,直到特警釋放催淚彈沖擊槍手的住宅,圍觀群眾才被刺鼻的催淚瓦斯驅散。圍觀群眾能夠聞到催淚氣體,說明他們距離槍戰地點不會超過200米?,F代步槍子彈飛出1公里外仍有殺傷力,民眾敢在200米內圍觀警匪槍戰,勇氣實在可嘉。
中國人對槍械的態度極為矛盾,一方面認為槍械是武器,對其極為抗拒;另外一方面又對這種武器的真實殺傷力毫無概念——在電影中,沙發、冰箱、洗衣機、木頭門都能擋住子彈,所以多數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子彈跟彈弓威力差不多。這跟多年的禁槍不無關系,但事實上中國禁槍的歷史并不是很長。新中國成立后,民間保有槍支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尤其是毛主席主政的年代,由于奉行人民戰爭國家戰略,基層民兵組織的武裝程度相當高,很多民兵都把槍帶回家保管,基層政府和一些企事業單位的保衛部也保有一定數量的槍支彈藥,以備不時之需,射擊運動中使用的小口徑運動步槍、獵槍、氣槍更是隨手可得。直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的槍禁政策才漸趨嚴格。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基層公安的反應速度和通訊能力已經相當強,可以替代較為偏遠地區自行治安管理的民兵組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過去在可可西里執行反盜獵的民兵性質組織野耗牛隊被邊防公安和林業武警替代),因此民兵一類組織的槍械可以徹底歸庫。此外,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人口開始向大城市集中,政府出于治安的考慮,禁止民間槍械流通。
一方面是對民間槍械的限制,另一方面公務用槍的范圍卻在擴張。這并不是指公務槍濫用嚴重,范圍擴張是指中國公務用槍的研發體制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有了極大的突破。中國現在只有兩套法定武器研發標準:最正規的當然是國家軍用武器標準,另外一套則是根據武器外貿需要制定的外貿標準。長期以來,中國公安部門都采用國軍標標準定型研發的武器,然而上個世紀開始的警務改革卻決定了警方的武器標準必將與國軍標分離。首先,警方對武器的殺傷力和穿透力有很大的限制,如果殺傷力過大,很容易誤傷群眾;其次,警方對于步槍、機槍等武器的要求不高,反而對手槍、沖鋒槍、霰彈槍一類的近距離作戰武器要求較高。為此,警方很有必要另起爐灶,重新訂立一套武器研發標準,以適應自身的需要,97式防暴槍(人們常說的霰彈槍)便是這種指導思想的產物。該槍系齊齊哈爾雄鷹集團(原齊齊哈爾獵槍廠)專門為公安部門的需要研制的。但是公安部監制的97式防暴槍與一般民用狩獵或者運動霰彈槍區別很大,該槍使用18.4毫米口徑的子彈,而非民用的12號霰彈。這樣設計是為了避免該槍流入民間后被用于犯罪。這款武器既不是外貿型號,也不是軍用型號,而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款真正的警用武器。
事實上,中國的暴力犯罪中一直存在著公務用槍和黑槍。即便中國執行了國際上最為嚴格的禁槍方案,仍然無法徹底杜絕槍支犯罪——任何犯罪都無法被徹底杜絕,嚴厲的禁槍措施固然提高了犯罪分子獲得槍械的成本和門檻,但對公務槍的嚴格限制,也使得警方在執法的過程中畏首畏尾。嚴厲的禁槍政策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在限制罪犯的同時也限制了警方使用武力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