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8226;大紅袍》茶葉、山水一起賣
水墨畫、仕女、竹林……這些符號很容易讓人想起張藝謀的奧運開幕式、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十面埋伏》。和“印象系列”另4部作品一樣,《印象#8226;大紅袍》延用了前作的套路,有人說這是復制。作為“鐵三角”(3個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之一,導演王潮歌根本不接受這種“贊美”,“我們要真能復制就好了,現在愁的就是不能復制,所有的山水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又不能把雪山和大王峰挪到上海和北京去。在文化產業里,復制是一個美譽,而不是一個貶義詞。”
《印象#8226;大紅袍》3月29日晚在武夷山首演,舞臺設在武夷茶博園西南角。360度的山水實景,分成仿古民居區、高地、沙洲地和水道4個表演區。旋轉的觀眾席每5分鐘轉一圈,70分鐘的演出轉了14圈——整場演出,觀眾差不多轉了5040度。演出分5個章節:盛唐笙歌、竹林群舞、神話傳說、炒茶表演、竹筏漫游。從大紅袍的來歷、大王峰玉女峰的傳奇說起,到品茶、斗茶、炒茶,有場面也有故事。導演樊躍格外強調《大紅袍》里的人文氣:“我們想告訴大家,喝杯茶,靜一靜,把忙碌的心情放一放。”大家對這個說法并不買賬,有人甚至覺得《大紅袍》像一場“巨大的茶葉植入廣告”。
《印象#8226;大紅袍》在“色”方面下的功夫,一如張藝謀的大多數作品,“盛唐笙歌”章節中,大片的紅、綠、藍、黃燈光籠罩著整個仿古民居。也有些地方,燈光用得很節制,比如“詩人行吟”的段落,黑色夜幕下只有一束白光打在演員身上。“這個360度的景區里有山有水,有近景有梯田,實景布光時,每一個區域的距離、每一個區域的材質都不一樣,難度非常大。”燈光師王宇鋼感嘆。
“竹林群舞”章節中,一群漢子拿著碗口粗細、6米長的綠色竹竿,有節律地舞動著。飾演俠客的演員占朝飛穿著白衣,單手抓住竹竿頂端,吊著威亞上演凌空微步,因為速度過快,身體幾乎和地面平行。這似乎是梁羽生小說中的快意江湖,對“大俠”占朝飛來說,這個江湖極其兇險。剛訓練時,因為沒有經驗,吊威亞配合不到位,身體剛甩出去,腿就狠狠掃到了外圍的竹子上,第二天腫得連路都沒法兒走。抓安全帶的右手虎口被劃裂更是家常便飯。演員們拿著近兩丈長的竹竿,跟孫悟空耍金箍棒一樣隨意揮舞,據說每根竹竿重達40斤。
大王峰和玉女峰是武夷山的古老傳說,玉女和大王相愛,仙凡結合觸犯天條,被雙雙貶成石頭。演出中,大王峰、玉女峰化石為人,在高山流水的樂聲中,二人行歌相答:“何年,何月,何日,何時,記不得了;我是誰?記不得了;我在等什么?記不得了。”隨即白馬嘶鳴,沿著環形的觀景劇場,在實景山水之間縱橫穿梭。實際上,這是在山水實景間安插了15塊巨型電影銀幕,把錄制好的故事情節和演出實景相結合達到的效果。這種實景電影在國內還是首創。張藝謀一直強調,“不要在乎具體影像的質量如何,因為這是跟錢有關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觀念。”
《印象#8226;大紅袍》的演員95%都是武夷山當地人,有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學生、一直以種地為生的農民、當地的導游等。王潮歌認為只有用他們,才和武夷山這個大背景“和諧、貼切”。
除了給這270名演員提供了工作,據有關部門計算,《印象#8226;大紅袍》的出爐,會創造上千個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