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市場遭遇人次、票房的大滑坡,形成今年上半年的票房低谷。上海和平影都為了讓“淡季不淡”,推出6月份全月半價營銷策略,通過調控票價來緩解電影市場的降溫效應。
從國家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公布的每周全國影院人次前50名排行榜來看,上海和平影都6月全月半價營銷的效果相當明顯。第一周借助“六一”兒童節的人氣,觀影人次比5月最后一周增加了25%; 6月第二周電影市場大盤探至谷底,全國觀影人次環比下降34%,但上海和平影都在這一周里人次排名上升至全國第12,周票房全國第4;第三周“端午節”發揮出小長假效應,一周接待觀眾人次比上周增加54%,票房增加60%,跟隨大盤一同上升;第四周是6月檔期最后一個周末,世界杯淘汰賽對電影市場影響漸趨明顯,但上海和平影都的半價營銷明顯減緩了負面影響,帶來了票房增益,比上周觀眾人次雖略有回落,排名卻有提升,位于全國人次排名第16、周票房第3。
不同于周二半價日是一種逢年過節也雷打不動的長期營銷策略,全月半價營銷是一種較為靈活的階段性促銷行為。
和平影都在2009年1月第一次試行全月半價時,曾創下歷史最高人次紀錄,場均人次達到111.6人,僅次于7月暑期檔高峰時創造的場均人次118.5人。之后推出的9月與11月兩個半價月也達到了場均人次68.7人、87人,既提升了9月市場淡季的人氣,也助推了11月前賀歲檔的電影市場。
今年第一次實施的全月半價營銷使上海和平影都在市場淡季的6月份吸引觀眾8.3萬人次,創造了467萬元的票房佳績,與北京華星影城并列全國影院票房第3名,場均人次達到86人,場均票房收入將近4800元。
上海和平影都推行的全月半價營銷是針對特定檔期內影片多、缺強片大片的情況而度身定制的營銷策略。因為在觀眾的心目中,電影也是一種按質論價的商品,像《阿凡達》這類高投入、高票價、高產出的影片畢竟較少,大多數影片還需影院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不同的觀眾群體、不同的放映時段采取不同價格來設定靈活多變的票價體系,用票價上的優惠來吸引觀眾走進影院。一般而言,選擇去哪里看電影是觀眾對影院的便利、服務、特別是性價比的綜合考量,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消費定勢,養成消費習慣。
以上海和平影都6月的放映情況為例,全月半價的30天內有12天每日觀眾人次超過3000人以上,其中場均人次最多的一天6月26日達到了134人。在半價月接近尾聲的一周里觀眾人流量出現了明顯增長,6月28日(星期一)至30日(星期三)前半周與上周同比,每日人次、票房均增長27%之多。相比之下,7月1日(星期四)恢復正價營銷后,后半周四天雖包含周末,但比前周后半周四天的每日人次、票房均有下降,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是星期六,人次下降22.2%,票房下降13.7%。
實踐證明電影票價從半價恢復到正價后,市場上觀眾反應十分敏感,出現了一部分觀眾重新流失的現象。所以,影院在定價上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走市場化路線,要考慮觀眾的接受能力,巧用半價優惠的營銷手段來幫助影片調整到觀眾心目中的合適價位,讓觀眾感覺物有所值,他們自然就會愿意帶動身邊的交際圈一起到影院花錢消費,一傳十、十傳百的口碑效應也將為影院積累更多的忠實觀眾。
總之,培養觀眾良好的電影消費習慣,是打造影院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影院不僅要抓好服務質量,更要順應觀眾的消費需求,合理判斷電影市場的發展趨勢,實事求是地搞活電影營銷,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積極推動票房的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