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里電視臺該干嘛,其實辦法有很多。比如播出一些創(chuàng)新節(jié)目,探探風;比如改變常規(guī)播出,嘗試新的編排;再比如看觀眾跑哪兒去了,跟著傳播休閑娛樂項目去。
夏天來了,電視的淡季也隨之而至。
而在從前,電視是沒有淡季的,一年四季都紅火。
早就聽說西方的播出季概念,幾年前央視經(jīng)濟頻道開會研討過這個話題。當時在臺下聽講,臨了被叫到前面回答問題。現(xiàn)在不記得當時說的具體內(nèi)容,大致是說中國電視沒有淡季,也就用不著播出季。
回來不久,收到央視經(jīng)濟頻道寄來的書,是研討會的集子,關于播出季的。后來有學生看了這書,想做這個題目的碩士論文,被我叫停,理由還是中國電視與此無關。
直到去年夏天,在廣東臺,聽總編室人介紹該臺近期收視率表現(xiàn),說夏天收視率下降成近年規(guī)律。我就妄自揣測,廣東休閑娛樂項目多,加之氣候炎熱,夏天在家看電視不開空調(diào)難受,不如出門隨便干點什么風涼,于是收視率就下來了。
據(jù)說歐美人民的夏天一向在海灘。
于是人家的電視早有播出季或季播的概念和實際。
遠的不談,廣東毗鄰港澳地區(qū),飲食起居等等風俗習慣相互影響,或者在看電視方面也體現(xiàn)出——我愛看的香港“明珠”,近來沒看頭了。
盡管中國夏季普遍高溫,但內(nèi)地高溫持續(xù)的時間應該遠不如嶺南,而且中國人民一向耐熱,這個播出季或收視淡季的概念在整個中國,或許就不會那么顯明。
不過有時我想,不被電視鎖住,一年有一個季度不看電視或少看電視,乃人與社會的精神物質(zhì)俱佳的表現(xiàn)。
何況世界杯又沒了。
如今人在電腦前耗,大有從前在電視前的樣子。因此電視不僅受其他休閑娛樂活動的干擾,還受各種視聽新媒體的沖擊。
改革開放三十年,飯是要吃夠了,電視嘛,也該看夠了。
不久前,我跟某臺長說,恭喜你,挺住了2010上半年,以后日子就該好過了(上半年有幾家電視真是火,“新三國”加相親節(jié)目)。
沒曾想,電視淡季來了。
淡季里電視臺該干嘛,這本不歸我想,但根據(jù)學術研究之三段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也得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只好自己難為自己啦。
其實辦法有很多。比如播出一些創(chuàng)新節(jié)目,探探風;比如改變常規(guī)播出,嘗試新的編排;再比如看觀眾跑哪兒去了,跟著傳播休閑娛樂項目去。
總之,如果電視真的有淡季,那就是做試驗的季節(jié),靈動的季節(jié),開放的季節(jié)。
當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干,跟著人民一起休閑,電視里除了新聞就是老節(jié)目重播——老《西游記》年年暑假年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