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17日,首屆“3D中國高峰會展”在京舉行,來自業界的400余人齊聚一堂。參加峰會的包括導演、編劇、投資人、院線公司,還有《阿凡達》制作團隊、3D技術商、設備商等國內外影視制作機構,大家針對3D影片和3D制作技術發展的一系列熱門話題進行互動對話,包括3D影視市場的發展趨勢,相關領域的政策制定及解讀,3D立體影視制作及拍攝捕捉技術、3D影視內容建設、3D技術對影院及數字影像市場的影響等。
峰會發起人、3D中華有限公司總裁白強談到主辦會展的動機時說:“目的就是讓3D不再神秘,讓大家都了解3D,探討3D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前景和機會?!痹跁沟牡谝惶欤栋⒎策_》幕后制作團隊還播放了從未曝光的8分鐘片花。
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首先介紹了國外3D相關技術標準和國內3D相關技術標準制定的進展,并表示無論從電影、廣播、互聯網還是攝像機、顯示器來看,3D相關技術條件已經基本成熟,“3D到家”將很快實現。
Michael Peyser(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教授):真正的好3D電影能讓觀眾成為其中一部分,就像《阿凡達》那樣,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3D不僅可以應用到電影上,還可以在電視、音樂、表演、體育賽事上展現魅力,今年有很多電視頻道采用了3D技術,將給電視機廠商帶來商機和動力。
袁鑫(星美國際傳媒集團副總裁):近兩年影院建設速度很快,星美目前也在著力于一線和二三線城市的影院投建。從嚴格意義上講,3D銀幕的建設應不超過數字銀幕總數的50%以上。之所以確定這么一個百分比,是為了減少閑置率。從《阿凡達》來看,很多影院30%的影廳采用3D技術配置放映,50%以上的銀幕數量投入3D技術設備,肯定會有閑置。3D銀幕數從《阿凡達》放映前到現在增長了500塊,這種速度完全取決于新建影院增加的3D設備。中國3D銀幕數量增長速度很快,有人就認為3D投資過熱,其實,1500塊的3D銀幕數遠遠不夠。從制作環節看,影片的質量和內容優先,加以3D技術,可以更好地提升票房號召力和利潤率。
張紀中(制片人):去年5月我到美國,在IMAX公司看到了5分鐘的《阿凡達》樣片,非常震驚,當時就感覺這將是電影的一場革命。看了《阿凡達》之后,我希望通過3D技術來制作《美猴王》。當然首要的還是劇本,技術是現成的,擺在那的,要怎樣使技術把故事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就是之后的事。昨天和《阿凡達》的制作團隊進行了交流,我們也決定進行這方面的合作。
周美惠(IMAX亞洲地區影院運營副總裁):中國內地是IMAX發展最快的國際市場之一,目前共有23家IMAX影院,包括已簽約的影院2012年底將會有57家,成為IMAX全球第二大市場。除了已經跟華誼簽約的3部影片之外我們還有更多的中國大片在審定當中。IMAX不僅僅是影院放映設備供應商,更重要的是為客戶提供全套的服務,使各影院觀眾都能享受到最佳體驗。IMAX公即將推出圖像質量領先的3D數字攝像機,也將和國際品牌公司合作開發3D家庭市場。
Chuck Comisky(《阿凡達》3D視效總監):無論2D轉3D也好,還是直接用3D拍攝也好,2D轉3D這種技術都很重要,因為3D拍攝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錯誤,需要后期糾正。但是當我們在進行2D到3D的轉換時要非常注意技術,力求做到最好效果,讓其看起來是真實的影像。
于朝宗(水晶石首席創意官):按中國目前的水平,《阿凡達》很難超越。我們制作的影片和《阿凡達》的最大的差別不在技術,而是在系統化管理,我們沒有這個系統化,所以打造不出來這樣的作品。未來的3D時代關鍵不在光學眼鏡方面的破解,而是在眼球方面。這將會產生兩個分支,第一個分支是在30年到50年的時候會發明一種隱形眼鏡,能以日拋式的形式戴在眼睛中,傭戴都能看到比裸眼更有立體感的影像。它的優點是可以調節,也就是說有個遙控器在你身上,需要時就會出現3D影像,不需要時就是普通眼鏡。另一種方式是對眼球結構進行改變,加入3D裝置,如此一來你就能看到3D的模板影像,這種影像不單可用在影院里,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多應用。
郭偉(Technicolor大中華 區BD總監):據中國電影家協會統計的數字顯示,上半年新增銀幕577塊,其中大部分是3D銀幕。對院線和影院投資方來說,3D銀幕是非常有價值的一個投資方向。在美國,因為影院建設得比較早,4/5的電影院是膠片影院,隨著3D電影越來越多,他們也希望投入3D設備改造,但一個銀幕的改造投入大概需要十幾萬,對影院來說一個很大的支出。為此我們提出一個解決方案——2000美元就可以改造成3D影院。三五年之后,所有的影院在技術上都能放映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