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12539;霍林格(Mark Hollinger),
Discovery國際電視網總裁兼CEO
1991年,加入Discovery傳播公司,擔任副總裁兼副總法律顧問
1994年,被任命為Discovery探索頻道亞洲區代總經理,常駐香港,負責監督和協調Discovery探索頻道在亞洲區開播和運營的所有相關事務
1995年,從亞洲回到美國后不久,被任命為國際業務發展副總裁
1996年,成為Discovery傳播公司總法律顧問。開始負責Discovery傳播公司的商務事業部
1999年,接手制片管理部
2001年,被任命為企業運營執行副總裁
2003年至2007年,任企業運營高級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
前不久,霍林格被正式任命為Discovery國際電視網總裁兼CEO
2010年6月21日,Discovery電視網誕生25周年紀念日。這一天,Discovery國際電視網總裁兼CEO馬克·霍林格(Mark Hollinger)沒有在大洋彼岸馬里蘭州的公司總部慶祝這個不平凡的日子,而是坐在北京長安街畔的辦公室里,四周正經危坐的是他亞洲區的下屬。
馬克·霍林格曾是紐約寶維斯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老師,如今以Discovery傳媒帝國執掌者的身份來到中國。對于霍林格來說,中國早已不陌生。現代的高樓大廈,操持著流利英文的白領,觸手可及的傳媒網絡,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和他曾經到過的其他地方越來越相似,而且在中國和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樣,只要打開電視也可以看到Discovery的節目。
他和中國的聯系發生在16年前。就像他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祖先一樣,霍林格迫不及待的將“探索”的眼光投向了遙遠而神秘的東方。1994年,他到香港創建了Discovery 亞洲電視網,第一次將亞洲、將中國納入Discovery的“探索”版圖中。
作為一名在Discovery服務十八年的資深經理人,霍林格目前主管Discovery國際電視網的戰略發展和日常運營。由他負責將十九個媒體品牌發行至英國、歐洲、亞洲、拉美、中東和非洲的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億訂戶。
中國對于Discovery始終有著特殊含義。從2002年在北京成立代表處開始,Discovery就一直在積極尋求在中國發展業務的機會。他們每年舉辦中國新銳紀錄導演計劃,且與政府保持著良好關系,并且每年都會將多部形象正面的中國題材紀錄片傳播到世界各地。但盡管已經把Discovery的節目發行到國內幾十個電視臺,盡管通過和京文的合作,其影像制品也早早登錄各大音像店,可對于這個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成立專屬頻道的傳媒帝國來說,中國市場的開墾依舊任務艱巨。
在這個北京6月的下午,霍林格坐在了記者面前。這位耶魯大學法學院的法學博士,精于法律的職業經理人,清楚地知道在中國市場,擺在Discovery 面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等待,還是等待,一如默多克與雷石東,霍林格和他的企業想要在這個土地上做生意,不但需要學習中國人的處世智慧,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綜藝》:這是你第幾次到中國?
馬克·霍林格:其實過去的六個月我就來過中國3次。我1994年起就在香港負責Discovery的亞洲事務,所以會不斷訪問中國。現在有一個新的職務,會有更多機會來中國。
《綜藝》:有沒有跟國內一些電視臺的高層進行接觸與交流?
馬克·霍林格:不時會有接觸,也有一些深入訪問,其中包括一些政府高層,一些大媒體的領導,還有電視節目的制作者等等。
幾周前我們也接待了一些中國的代表團去美國訪問,比如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最近幾年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也有一些代表團到美國。大家的溝通是持續性的。
中國電視人對整個數字電視的未來抱著非常積極、樂觀的態度,還有對帶寬、紀錄片的發展也非常樂觀。同時他們也認識到,發展付費電視,內容非常重要——這些中國電視人都非常關注。
《綜藝》:此前有好幾家美國媒體巨頭退出了中國市場,Discovery對在中國市場所持的發展策略是什么?
馬克·霍林格:我們目前在中國的事業發展得非常好,過去幾年中我們有很多成功案例。
Discovery在中國的發展空間非常大,中國是永遠不可忽視的市場,而且我們對中國市場的認知已經提到了戰略高度。
Discovery在全球185個國家都有業務,Discovery要逐漸適應不同國家的環境,發展長遠合作關系,同時貢獻可以貢獻的東西。當然,合作中要有靈活的應對策略;此外,要有戰略眼光,要有做“百年老店”的思路。在我們的計劃里,從來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議題。
《綜藝》:剛才你說Discovery在中國發展很不錯,能不能具體談談?整個經營收入是多少?
馬克·霍林格:這個是有關商業機密,不能隨便透露,非常抱歉。
《綜藝》:也就是說掙錢了,沒有虧?
馬克·霍林格:對。
《綜藝》:紀錄片在中國市場上還是比較邊緣的節目形態。你覺得在中國做紀錄片,市場到底有多大?
馬克·霍林格:Discovery通過節目要傳遞的是信息、教育,還有娛樂。也就是說,我們會通過各種手段,比如能夠看到的影像等等,來吸引更多觀眾。所以我們不再用“紀錄片”的說法,而是叫非虛構性電視節目。
《綜藝》:國內目前的紀錄片頻道非常少,你作為執掌這么成功的紀錄片頻道的管理者,可以給中國紀錄片頻道什么好的建議嗎?
馬克·霍林格:第一點是選材,題材一定要寬泛。因為人們感興趣的領域不同,這樣做可以吸引更多觀眾;第二,要有娛樂性,要能夠寓教于樂。不能干巴巴地做節目,通過娛樂性吸引更多觀眾;還有一點,我覺得是Discovery獨有的,我們有強大的融資能力。我們在185個國家都有頻道——如果我們想為一個節目融資,比如為一個節目融資8億美元,這對Discovery來說很容易,這些可能是其他電視臺不具備的優勢。我們做節目每年投資8億美元,這樣大的投資,如果沒有相應的市場規模,是做不到的。出于市場空間限制,據我了解,中國從事紀錄片的電視人,他們融資都比較辛苦。
《綜藝》: Discovery美國與Sony、IMAX公司將共同開通全球首個3D頻道,你覺得3D技術將給全球電視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馬克·霍林格:Discovery始終堅持創新,一直在尋求為用戶提供新產品與服務的機會。最初,我們先是捍衛了在模擬信號平臺上的地位,其后,在信號制式轉變的時候,Discovery建立了全新的數碼頻道,而且是最早做到高清輸出的電視網之一——在日本也建成了首個亞洲范圍內的24小時全天候高清頻道。3D也不例外,當人們剛剛開始轉向高清的時候,我們已經將Discovery HD World推向了每個重要市場,并開始向3D進軍。
一流的3D視頻內容很可能激起消費者升級他們視頻設備的欲望,而3D頻道的出現也將增大創作3D視頻內容的專業設備的需求。這是一個循環,隨著越來越多的3D視頻內容出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轉向購買3D的視頻設備以及訂購3D頻道,這會推動更多3D視頻內容的生產。
《綜藝》:Discovery播出了很多中國題材的紀錄片,你覺得國內電視機構制作的紀錄片要走向國際市場,被世界觀眾接受,需要做那些改變?
馬克·霍林格:我們的節目中包括的中國題材,例如探索列國圖志之一《中國》,《非凡奧運》和 《建筑奇觀》系列,國家大劇院和北京T3新機場相關節目等都在Discovery探索全球電視網中播出,并得到廣泛贊譽。節目質量是關鍵,但觀眾的最終需求是娛樂和信息獲取。所以,要想吸引全球觀眾,內容一定要有時效性、有價值、足夠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