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長假過后,沒有新的大片強片入市接力造成市場大盤迅速回落。盡管月底的《西風烈》被業界普遍寄予救市厚望,但首周不足3000萬元的票房顯然難以擔當重任。其他兩部被看好的影片《華爾街:金錢永不眠》和《魔俠傳之唐吉可德》,也沒有給市場帶來太多驚喜。在眾多中小規模制作影片的一片亂戰中,10月下半月,國內影院的觀影人次和票房環比上半月均江河日下,跌幅均超過40%。從11月份的排片情況看,這一行情將會持續到11月下旬兩部進口大片《哈利#12539;波特與死亡圣器(上) 》和《生化危機4:來生》的上映。
大片缺席 票房銳減
進入10月下半月,主打國慶檔期的四部國產大片紛紛進入收官戰。但市場上新上映的數部影片只有進口片《華爾街:金錢永不眠》和國產片《魔俠傳之唐吉可德》稍有起色,其他十數部新上映影片市場反響平平。一直到20日左右,《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和《盜夢空間》仍是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28日,被普遍看作市場種子接力選手的《西風烈》入市,但從放映場次看,首周3天內,全國影院為該片排映2萬多場,占比20%左右的市場空間;共吸引80多萬人次的觀影人群,占比本周觀眾的30%左右;產出票房2700多萬元,占比本周票房31%的份額。這樣的成績顯然與片方以及業內之前的預期相差甚遠。這半月,大片缺席再加上長假過后的消費乏力給市場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統計數字顯示,盡管比上半月多出一天,但這半月國內影院共排出場次33萬多場,環比上半月縮水4%左右;共有不足700萬人次的觀眾走進電影院,環比銳減近44%;共產出票房2.3億元,環比驟減44%。
下半月的市場低迷直接影響到10月全月的票房成績,縱有國慶長假中數部國產大片和《盜夢空間》的意外表現,10月份國內的總票房也只有約6.5億元。如此成績環比9月份的7.5億元大為遜色。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放映場次放量28%左右,觀眾人數也略增4%,票房增量1億多元。縱觀今年前10個月,國內市場已經產出超過80億元票房,全年“破100億元”的目標已近在咫尺。
院線票房集體回落
盡管各院線紛紛延長國慶長假里推出的觀影優惠活動期,但入市影片自身的吸引力不足還是讓觀影人次和票房雙雙大幅回落。在這半月院線票房前20名榜單上,萬達院線的放映場次基本與上半月持平,但觀影人次和票房環比上半月均大幅下滑,其中觀影人次不足100萬,環比上半月縮水60多萬,減幅高達38%;產出票房3500多萬元,減幅近40%。排在榜單第二位的中影星美院線放映場次環比略減3%;但觀影人次不足90萬,銳減近65萬,減幅達到42%;票房也由此縮水超過42%。
榜單其他院線的各項數據均是降多升少。這半月,深圳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的觀影人次和票房仍在上海聯和院線之上,基本坐穩第三名的位置。廣州金逸珠江院線雖在票房上超過北京新影聯院線,但在放映場次和觀眾人次方面與后者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年底賀歲檔之前各實力院線的新建影院紛紛開業,相互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從榜單各項數據看,這半月增幅最明顯的為浙江橫店院線。該院線雖然旗下只有20多座影院,不足200塊銀幕,但大多為新建多廳影院,票房產出能力強勁。據該院線總經理徐天福透露,年底前將會有13座影院開業,屆時影院總數將超過30個,銀幕數達到250塊左右。這半月,浙江橫店院線的觀影人次達到近17萬,產出票房約500萬元,排名榜單第11位。
4D影院引領觀影新體驗
影片質量成關鍵
市場的整體回落也能夠從全國影院榜單上看到端倪:這半月排在榜單前100名的影院票房之和尚不足1億元,環比上半月的1.6億元縮水近40%。而且這100座影院產出的票房占比國內近一半的市場份額。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當前的終端市場距均衡化發展尚有時日。
今年以來,《阿凡達》帶動的“3D”狂潮方興未艾,4D電影甚至5D電影又開始成為新的話題。日前,北京首座4D電影院CGV星星影城開始試營業。從現場的體驗效果看,比起3D技術,4D更加震撼。比起傳統電影,3D主要基于立體成像和特效控制,而4D電影則基于視聽基礎,是包括嗅覺、觸覺在內的全方位觀影體驗。
其實,當前終端對上游的“反”作用越來越大。正是數字技術在終端即新型數字影院中的迅速普及和應用,不斷推高觀眾的觀影體驗上限,這必然對世界范圍內的電影制作水準提出新的要求。這半月影片眾多,影院的排映場次環比并沒有出現太大降幅,但觀影人次和票房的銳減充分說明問題仍在制作端。
這半月,國內新增影院近20個,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在營業的電影院已經超過2000個,銀幕超過5500塊,平均每天新增近三塊銀幕。其實終端的發展很容易,但內容永遠是產業核心。盤點今年以來的電影市場,當前的5500塊銀幕已經讓制片環節捉襟見肘,當銀幕數達到10000塊時,內容方面的問題將更加凸顯。因此,認真研究當前電影語言和敘事的發展特點,拍攝出適合當前影院放映的電影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