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因為有國慶長假,熒屏成為綜藝節目的熱鬧時節。
本期上海榜單被“達人”標簽全面占領,堪稱“達人”專屬榜。從總決賽到頒獎禮再到相關衍生節目,《中國達人秀》橫掃上海十月綜藝熒屏。收視率方面,《中國達人秀》一如既往傲視群雄,總決賽收視率達到34.93%,收視份額接近80%,連排名收視榜第五的《達人立波秀》都有20.21%的收視率,這樣的輝煌令其他所有綜藝節目望塵莫及。
可以說,首次引進國內的達人秀節目成功實現了與中國市場的對接,在同期其他各類選秀節目均“疲軟”的情況下,達人秀算是一針強心劑,給選秀節目的未來注入了希望之光。當然,圍繞著《中國達人秀》的話題和批評也一直沒有間斷,包括有質疑認為該節目給予弱勢群體的同情分太多,有礙公平競爭,而評委的表現也有不盡人意之處等等,但這些爭議未妨礙達人秀的成功。相信在收獲首屆的豐厚成果后,未來的《中國達人秀》甚或中國選秀市場,都有新的思考和動力。
北京榜單體現的主要是“快樂”元素。分列榜單一、二、五位的《藍色經典天之藍杯第五屆CCTV相聲大賽》《歡樂世博笑林盛典京津滬》和《國慶7天樂主持也快樂》都是充滿笑聲的節目。其中《藍色經典天之藍杯第五屆CCTV相聲大賽》在國慶七天長假中,給北京觀眾奉獻了一道歡樂大餐,參賽作品中有不少段子融入了時下備受認可的其他曲藝表演形式,在相聲藝術方面做出了創新。另外,《歡樂世博笑林盛典京津滬》也是曲藝類節目,可見北京的觀眾對于語言類節目有著特別愛好。
廣州榜單呈現出多樣化面貌,排名首位的《叮王爭霸》是類似《中國達人秀》的選秀比賽,第二名《花城新星大賽》是選美晚會,排名第四的則是煙花表演。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港產綜藝節目的強勢,《叮王爭霸》幾次保持住了冠軍位置,由此可見綜藝節目的“接近性”作用有多強大。廣州綜藝節目應多考慮融入本地文化特色,挖掘本地群眾的參與熱情,以增強對抗港產節目的實力。
成都榜單上,《中國達人秀》頒獎典禮及總決賽占據了前兩名位置。成都觀眾對于選秀節目似乎有著極大熱情。盡管本地區的電視臺沒有類似節目,但是外地的選秀節目經常受到成都觀眾熱捧,成都也出了不少選秀明星。休閑之都成都的確是選秀的福地。
長沙榜單上,排名前五的都是老牌綜藝節目,雖然缺乏新鮮感,但也可以看出湖南出品綜藝節目的成熟度。排名第二的《有味湖南越呷越有味 越策食尚行》算是《越策越開心》的子節目,這種“套拍”式的項目操作方式容易實現借力打力的效果,值得借鑒。同時,《我們約會吧》仍占據收視榜首位置,令人無法小覷相親節目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