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四川省委組織部和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隊進行的組織工作滿意度調查中,眉山市組織工作獲得社會肯定,四項核心指標都位居四川省前列。
滿意度的提高,源于近年來眉山市就組織工作進行的多項改革。其中,以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為重點的“兩票制”選舉鄉鎮一把手的做法更是為眉山帶來了廣泛關注和贊譽。
“‘兩票制’選人,使一大批深得群眾信任的干部成為鄉鎮黨政一把手,既給當地群眾帶去了實惠,也推進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這已成為眉山市干部群眾的共識。
●探索——
意在擴大黨內基層民主
時間回溯到2008年4月11日,這一天,一場具有特殊意義的選舉在眉山市東坡區富牛鎮政府禮堂舉行。
上午11時,候選人陳貴廷、蔡進國分別作完基本情況介紹、競職演講后,參會的富牛鎮653名黨員開始“票決”,結果時任鎮長的陳貴廷以586票當選富牛鎮新一任黨委書記。“從入黨至今,黨委書記換了好幾茬,一直都是上級任命。現在讓黨員來選,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剛投完票的老黨員楊方來說。
其實,由普通黨員直接選舉鄉鎮黨委書記并不鮮見。2003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木蘭鎮就因讓黨員直選鄉鎮黨委書記,而成為全國探索基層黨內民主改革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不過,富牛鎮這場選舉更為特殊,因為兩名候選人并非由上級黨組織提名推薦的,而是由普通群眾信任投票推選出來的。在此之前,該鎮下轄11個村的1萬多名群眾早已通過現場演講提問、信任投票的方式,從6名符合條件的參選人中,選出3名他們認為最合適的候選人。而陳貴廷和蔡進國,則是區委全委會從這3人中票決出來的差額候選人。“誰當鄉鎮黨委書記,不是黨員的普通群眾也有選擇權。這就是‘兩票制’選舉鄉鎮黨政一把手的核心所在和顯著特點。”眉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十慶如是說。
在“兩票制”選舉鄉鎮一把手之前,眉山市進行過更大范圍的民主實踐以培育民主土壤。2006年,眉山市完成鄉鎮區劃調整,在全省率先推進大規模合村并組工作,原有的2317個村合并為1186個村。針對合并后的村班子如何產生,劉十慶向市委建議以“兩票制”選舉村黨組織書記并得到支持。在當年的合村并組中,1186名獲得多數群眾信任的村干部通過“兩票制”選舉成為村黨組織書記,成了“當家人”。
“改革黨內選舉制度,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黨的十七大報告讓眉山改革的底氣更足。當年年底,眉山市黨代會明確提出,總結“兩票制”選舉村黨組織書記經驗,試點“兩票制”選舉鄉鎮黨委書記工作,并擴大到差額選舉鄉鎮長,使改革由原來的村級開始涉及鄉鎮層面,富牛鎮就是試點鄉鎮之一。
2008年12月,眉山市委決定將這一經驗在全市推廣,開始由局部試點變成市委的制度性要求。截至2009年12月底,眉山市共有東坡區、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丹棱縣五個區(縣)的21個鄉鎮開展“兩票制”選舉,22名受群眾信賴并在群眾投票中獲得高票的干部勝出,當選為所在鄉鎮的黨政一把手。
●成效——
“試驗”成果超出既定設想
2010年2月7日,眉山市彭山縣義和鄉楊廟村。
“過去是溝前面淹死,溝后面干死,群眾的意見大得很,反映過多次都沒用。直到2009年,我們自己選出的寧鄉長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看到新建好的水泥路、引水渠,想到過去困擾村里春灌多年的難題得到解決,楊廟村一組的村民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其實,這條渠的整治也是一年前,參與“兩票制”競選的義和鄉鄉長候選人寧武在信任投票環節被群眾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2009年3月,寧武在群眾信任投票中,共獲得全鄉近8000名群眾的支持。當初,他參加競選時曾作出過若干承諾,搞好這條涉及大堰村3個組的引水渠清淤整治工程就是其中之一。“參與選舉的壓力很大,當選后兌現承諾壓力更大。”寧武表示。
新光路是原東坡區新華鄉和仁壽縣光相鎮兩個鄉鎮的連接路,雖然總長不到5公里,路況卻十分糟糕,10多年都沒修好。5年前,《眉山日報》記者李成曾就這條路專門寫過一篇報道。2008年12月,富牛鎮黨委書記陳貴廷專程邀請李成重走這條路,令李成沒想到的是,自己曝光過的新光路僅在半年內就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如今兩年過去了,陳貴廷競選時向群眾承諾辦的41件實事已全部完成。
同樣的變化還發生在眉山市第一個“兩票制”選舉產生鎮長的尚義鎮。“彭德貴當鎮長后,為我們舒林村爭取到不少項目資金,使老百姓的飲水難得到了徹底解決。”蘇林村黨支部書記董建明覺得很慶幸,當初選擇了有魄力的彭德貴當鎮長。這一年,尚義鎮不僅解決了大量民生問題,還在發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成占地2000畝的蔬菜產業化基地、皮鞋加工園區。
2009年6月,在針對“兩票制”選舉鄉鎮黨政一把手而進行的民主評議中,陳貴廷獲得165張滿意票,占95.3%。而全市第一個經“兩票制”選舉產生的尚義鎮鎮長彭德貴獲得的滿意率也超過90%。
“兩票制”選舉,視野的拓寬,程序的規范,過程的透明,特別是對民意的充分尊重,從一開始就贏得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認可和擁護。據統計,眉山市在已開展的選舉鄉鎮黨政一把手工作中,除外出務工不能參加的黨員群眾外,信任投票環節群眾參與率達76.1%、“黨員直選”參與率達85.4%。
●疑慮——
選舉所花成本過高?
眉山市推行“兩票制”選舉鄉鎮黨政一把手,把試點對象擴大到傳統干部選任的區域,把參與范圍由黨內擴大到群眾,無疑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改革實踐中邁出了一大步。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仍有部分人包括個別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疑慮其選舉成本過高。
實踐中,通過“兩票制”選舉的鄉鎮黨政一把手,往往需要多名參選人先后參加基層調研和多場競職演講,不僅選舉環節多、時間長達一兩個月,還要花費不少的人力物力。也就是說,跟以往相比,“兩票制”選舉鄉鎮黨政一把手會花費更高的成本。
“只要能讓群眾選出他們信得過的領導,且確保鄉鎮黨政一把手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利,推動一方經濟社會發展,并且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花這樣的成本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兩票制’選舉作為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的一次探索,有助于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從成本與價值的對比來看,‘兩票制’選舉無疑是‘花小錢、辦大事’。”針對部分人的疑慮,劉十慶表示。
改革需要氣魄,民主需要土壤。2009年10月26日,眉山市委書記蔣仁富在市委二屆二十二次全委會上明確要求:今后,凡鄉鎮黨政一把手職位出現空缺,一律由“兩票制”選舉產生。
有關專家也表示,試點工作上升到制度要求,基層民主的改革實踐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