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在位期間,爆發了方臘、宋江等領導的農民起義,還因“靖康之恥”亡國而留下千古罵名。他當了25年皇帝,國亡被俘,受盡折磨而死,終年54歲。
宋徽宗是一個失敗的皇帝,可在繪畫藝術方面卻卓有成效,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書畫名家。書法方面,他自創了一種楷書字體,被稱為“瘦金體”,亦有“鶴體”的雅稱;繪畫方面,他的山水、人物、花鳥、墨竹等堪稱稀世佳品。他的《祥瑞圖》等至今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些書畫被美、日等國博物館長期收藏。
宋徽宗喜歡寫生,觀察事物細致入微。一次,他在宣和殿前看見一只孔雀走到荔枝樹下,畫面很美,立馬叫來畫師寫生。畫師中有幾個人畫的孔雀正在上藤墩。宋徽宗看后,連連搖頭,畫師們茫然不知何故。最后,宋徽宗告訴他們說:“孔雀登高,必先舉左腿。”一般畫師哪能注意到這點,聽此點撥,不由得暗自佩服。
修建龍德宮時,宋徽宗親自挑選數名高手在宮殿的墻壁和屏風上作畫。畫師們畫好后,他看來看去,對每一幅作品都不滿意。后來,他走到殿前,看到廊柱拱眼中有一幅《斜枝月季》,遂停下腳步,仔細觀賞。他問道:“此畫是何人所作?”侍從告訴他,是新到畫院的一個青年人畫的。宋徽宗立刻降旨獎賞此人。眾人不解,他卻說:“月季花很少有人能畫好,因為在不同季節,早中晚不同時間,花蕊、花葉會隨時變化,可謂時時皆有不同。這幅月季是春天中午時分開放的,你們看他畫的花蕊、花葉恰當地表現了這個特點。”眾人聽后,心悅誠服。
歷代科舉考試皆以文章取士,而宋徽宗卻在自己當政期間,獨創畫學,納入科舉考試,選取天下有才能的畫家。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6科,摘古人詩句作為考題。考生考入后,再分為“士流”和“雜流”,分別培養,不斷進行考核。入畫院者,根據才藝高低,授予畫學正、藝學、待詔、祗侯、供奉、畫學生等官位職稱。他還在京城成立翰林書畫院(即宮廷畫院),自任院長。考生考進畫院后,社會地位和工資都很高,所以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出考題、閱卷、評畫工作都由宋徽宗親自做,他摘取古人詩句為題,要新來的畫家作畫,其中不少題目至今仍被傳為佳話。
一次,宋徽宗出了一道題目“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不少應考者畫的是江岸邊橫泊著一只小船,船舷間或船篷上停著幾只鳥雀;有的考生還別出心裁地畫了兩只小鳥正要斜翅飛往船艙中,說明“野水無人渡”的詩意。這些畫作均被宋徽宗認為“不切題”。最后他選中的一幅畫是一個船夫倦臥在船尾,正在打盹兒,船夫身旁擺著一支短笛,背景荒涼。試題既為“無人”,畫面上為什么會有一個船夫呢?仔細推敲詩句,原來詩中所說的“無人”,并非說船上沒有人,而是說沒有渡河的人。這幅畫中的情景,不僅表明了這層意思,還突出了孤舟的寂寞和環境的荒涼。
還有一次,宋徽宗出了一道畫題“深山藏古寺”。多數人畫了古木蔥蘢的亂山中隱隱伸出古寺的一角,或斜挑出幡竿一支。有一位畫家卻畫了一個小和尚挑著水行走在一條通往山頂的小路上。宋徽宗看了,連連點頭,說此畫不畫古寺而古寺自在畫中,巧妙地點出了“藏”字,應評為第一。
宋徽宗還出過“踏花歸來馬蹄香”、“竹索橋邊賣酒家”、“萬綠叢中一點紅”、“蝴蝶夢中家萬里”等畫題。在表現“踏花歸來馬蹄香”時,一般畫家畫的是一個人騎著馬走來,馬蹄上殘留著一些花瓣,畫面感很強。可有一位畫家卻不畫騎馬人,而是圍繞馬蹄畫了兩只翩翩飛舞的蝴蝶,含而不露地體現了“馬蹄香”的畫題。宋徽宗當即評為第一。
不少考生在畫“竹索橋邊賣酒家”時,都是茂密的竹林中隱隱露出一座小酒店。盡管畫面充實,細致入微,卻被宋徽宗認為是平庸之作。唯獨考生李唐的畫作獨辟蹊徑,不畫酒家,而在橋邊竹林之上挑出一竿酒旗迎風招展。結果被宋徽宗評為“獨占鰲頭”。
對于“萬綠叢中一點紅”,有的考生在綠柳掩映的樓臺上畫一美人,有的畫一少女在林中采桑,有的則畫一只仙鶴立于萬年林中……而有個叫劉松年的考生,卻畫了一片浩瀚無垠的海水,一輪紅日在水天交接處噴薄而出。宋徽宗認為此畫立意超群,規模闊大,遂列為榜首。
畫師們覺得“蝴蝶夢中家萬里”這個題目比以前所有畫題都難。“夢”是抽象的,“家萬里”更難在一張畫紙上表現出來。許多畫師半天難以下筆。有一位畫師叫戰德淳,匠心獨運,最終拔得頭籌。他以西漢蘇武牧羊為題材,畫面上是一派漠北風光,蘇武頭枕漢武帝賜給他的節杖(一種用竹竿做成的信物,上綴牦牛尾毛,代表外交使節的身份)假寐,在蘇武的頭上,一對蝴蝶翩翩起舞。此畫充分表達了詩句的意境,深受宋徽宗青睞,戰德淳最終蟾宮折桂。(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