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為進一步加強農業抗洪救災和秋糧生產工作,確保實現“兩個千方百計”和“兩個努力確保”的目標,農業部日前派出14個工作組,赴有關省(區)開展農業防汛抗災和秋糧生產督導。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科技服務團重點指導災區搞好當前晚稻栽插和秋糧作物田間管理。其他工作組重點是深入災區調查核實農業災情,了解農業抗洪救災進展情況;研究落實有針對性的農業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措施;督促檢查災區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和災后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了解災區主要農產品市場供給情況;調研農業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中的問題、困難,研究提出秋糧抗災奪豐收的政策措施。
農業部要求,督導組要嚴格堅持厲行節約的各項規定,深入受災一線,深入秋糧主產區,深入基層,深入田間地頭,采取實地查看、入戶訪問等形式,詳細了解情況和意見建議,力求掌握第一手資料,確保取得實效。
農業部門立足抗災全力抓好晚稻生產
本刊訊 目前,早稻收獲已近八成,晚稻栽秧過四成。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7月29日,全國早稻已收獲7037萬畝,占應收面積的79%。其中,海南、云南收獲結束,廣東收獲接近尾聲,湖南、湖北、江西收獲過八成,福建收獲過六成,廣西、安徽收獲過半。全國雙季晚稻已栽秧4067萬畝,占計劃面積的43%。其中,湖南栽秧過七成,江西達六成,海南過四成,湖北、安徽過三成,福建近三成,廣東、廣西、浙江全面展開。
六月中旬以來,我國部分地區遭遇特大洪澇災害,給水稻特別是早稻生產造成影響。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力度,強化措施,扎實開展搶收搶種,農業抗災減災工作有力有效展開,災后生產恢復成效明顯,晚稻生產緊張有序推進,竭力做到不空一塊田,不荒一塊地,全力種足種好種滿晚稻。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農業部商財政部向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重災區緊急下撥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援各地開展生產自救。受災地區按照特事特辦、爭分奪秒、不誤農時的原則,緊急安排撥付救災資金。
二是強化科技服務。農業部及時印發技術方案,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服務,指導農民落實抗災減災各項措施。江西省組織農業專家分作物、分品種、分產業制訂有針對性的技術方案。湖北省動員3萬名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災區進行技術指導和生產幫扶。四川省建立農業防災抗災技術示范片,調動農民運用科學技術、加強田間管理的積極性。
三是加快早稻收割進度。各地適時收割早稻,科學安排“雙搶”,堅持成熟期收割,防止因搶季節而出現早稻刈青,確保到手的糧食不受損失。科學調度收割機械,組織好跨區機收作業,確保成熟一塊、收獲一塊,及時為晚稻栽插騰茬。
四是狠抓晚稻面積落實。農業部日前下發緊急通知,對晚稻生產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組織農機搶排農田積水,搶修災毀農田,搶收早稻,搶栽晚稻,及時調劑調運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各地農業部門迅速制定災后生產恢復預案,做到擴種晚稻種子第一時間下撥災區;組建農機助耕隊,開展機耕服務;提前異地育苗,保證晚稻補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