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茶油致癌物(苯并芘)超標的陰影尚未散去,茶油加工行業再曝同類丑聞。近日,廣西質量技術監督局透露,廣西莫老爺食品有限公司和廣西金茶王油脂有限公司的茶油產品中苯并芘超標。兩個月內,多個茶油產品連續被查出致癌物超標,讓消費者驚愕。
一直被視為“健康之油”的山茶油緣何屢次查出苯并芘超標?時下,正值油茶收果季節,記者深入廣東油茶產區深入了解茶油加工的現狀。
小油坊遍布主產區鄉鎮
10月25-26日,記者在和平縣合水鎮、東水鎮、公白鎮等油茶種植大區見到,油茶果已經采摘完畢,村內水泥地上、房頂上都曬滿了油茶果。
“再過幾天,新一輪油茶就要開榨了?!焙纤偽骺哟鍙氖掠筒鑹赫サ拇迕裰x秋鋼說。他的榨油房約10平方米大小,屋頂墻角蜘蛛網密布。屋內擺放著油茶籽粉碎機、油茶籽蒸鍋及榨油機,機器上雜亂地堆滿了各種日常用品,機器表層是厚厚的油污。
“別小看我這臺機器,一天能榨好幾百斤油,村里三分之一的茶油出自這個榨油房。”謝秋鋼介紹,除他家外,村里還有兩戶村民也購買了同樣的榨油機,全村1萬多畝油茶全由他們三家榨油坊壓榨?!罢ビ筒皇占庸べM,村民只需把壓榨后的油茶餅留給我們即可?!?/p>
西坑村的榨油坊恰是當前油茶加工的一個縮影。和平縣林業局營林股股長周丙昌介紹,解放前,和平縣就已種植油茶51.4萬畝,雖然加工工藝逐漸改善,但到目前仍是小作坊式生產?!叭h每個油茶種植村,至少都有一家小作坊壓榨茶油。”
據河源市林業局營林科鄭科長介紹,河源全市小作坊式加工廠有281家,其中和平縣256家、龍川縣10家、東源縣15家,占加工廠總數的98.3%,年產茶油1627噸。
“事實上,不止河源小作坊式油茶加工廠林立,省內其他地區以及江西、湖南等油茶產區都差不多。”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奚如春教授說,特別在一些老油茶產區這一情況更是突出。像平遠縣,有全省最大的油茶加工企業,年油茶籽加工能力達5萬噸,但全縣目前仍有17家小作坊。
這些小作坊生產的茶油衛生狀況讓人擔憂。合水鎮一在建油茶加工廠的老板盧金晴介紹,傳統方式壓榨茶油時,在油茶籽粉碎、熱蒸后,需要用稻草裹成餅狀來壓榨,“小作坊不僅衛生環境差,用于裹油茶餅的稻草有的發霉或者殘留農藥,有的農戶為多出油,甚至用腳在油茶餅上拼命踩。嚴格講起來,衛生條件肯定不達標?!?/p>
大加工廠普遍開工不足
小作坊林立并非因為沒有大型加工企業。事實上,由于近年來,油茶產業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無論種植面積還是加工企業都飛速發展,而且企業加工能力遠大于實際油茶籽產量。
河源市林業局營林科鄭科長介紹,目前全市已建成5家油茶加工企業,設計年生產能力達55025噸茶籽,是當地油茶籽總產量的4倍。
同樣,其他地區也不缺乏較具規模的油茶加工企業。比如,梅州市,目前已建成4家現代化油茶加工企業,其中,僅廣東新大地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年加工油茶籽能力就達5萬噸。而江西省,截至2009年底,全省年加工油茶籽能力達8萬噸的企業就有33家。
“現在油茶加工能力遠遠超過油茶籽供應量?!睆V東鴻利豐董事長劉祝贊說,這導致大多數加工企業開工率偏低,有的一年只開工1-2個月,最多也就半年。
對這一情況,多家油茶加工企業都不避諱。廣東新大地科技生物有限公司是省內最大的油茶加工企業,據該公司采購部經理卓偉環介紹,公司除收購本地茶籽外,每年都從江西、湖南、福建等地采購油茶籽,但即使這樣,每年開工率也只有4-5個月。另據了解,東源綠保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年加工茶籽3萬噸,但去年實際只加工了2500噸。
加工廠迅速增加,導致油茶籽異常緊缺,但小作坊仍能生存。對此,劉祝贊認為,由于加工企業開工率低,經濟效益差,這導致其無法以具有吸引力的價格收購油茶籽,農戶更愿意選擇在小作坊加工,然后出售茶油。
記者在采訪時,多位農戶也反映,直接出售茶籽不合算。和平縣合水鎮金坑村村民盧水環算了一筆帳:去年油茶籽收購價是5-6元/斤,一般三斤茶籽生產1斤茶油,折合茶油價才20元/斤左右,但自己榨油收益可達30元/斤。“更何況,現在茶油根本不愁賣,我們當然選擇后者。”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一般加工企業對油茶產物都進行兩次收購:一次是11月初收購茶籽和茶油;第二次是3個月后,收購榨過油的茶餅。眼下正是第一次收購季節。當前油茶種植面積迅速增長,但生產還不規范。記者在多個產區的收購現場看到,油茶果大小不一,油茶籽質量良莠不齊,有的甚至已經發霉,但由于原料緊張,這些油茶果仍被企業搶去榨油。
由于無法獲得足夠原料,不少企業退而求其次,紛紛把小作坊壓榨后的油茶餅回收再利用?!安栾灷锶院?%左右的油量,可以通過浸出法提煉出來。”謝秋鋼說,去年就有江西和梅州的油茶加工企業在村里以1.5元/斤的價格收購了幾百噸油茶餅,而茶餅以前只用作農家肥。
調和油無標準難辨別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茶油除生產上有質量安全隱患外,在銷售環節也存有諸多問題。
以河源為例,農戶的茶籽經當地小作坊加工成茶油后,就直接拿到集市銷售,或等商販進村收購,從生產到銷售,整個過程既沒有質量檢測,也沒有職能部門監管,茶油質量難以保障。
盧金晴告訴記者,由于近年來茶油價格走高,在利益驅使下,有個別村民在茶油里摻雜花生油或菜籽油銷售?!爸参镉投际墙瘘S色,也沒有味道,被摻入后,不經過儀器檢測,根本發現不了?!?/p>
盧金晴并非信口開河。據業內人士介紹,按照去年1萬元/噸的茶籽收購價計算,茶油生產企業要略有利潤,純山茶油售價至少需5萬元/噸,即每升售價要在40元以上。但記者經查詢發現,許多茶油產品打著“100%壓榨山茶油”的旗號,但5升裝的標價只有100多元,有的甚至標價幾十元。“這多半是浸出油或是茶籽調和油?!弊總キh分析。
對茶籽調和油,多位糧油加工企業老板也頗有微詞?!笆秤谜{和油國家標準至今沒有要求將調和油的成分和含量表示在外包裝上,因此,在調和油中摻什么油,摻多少,完全由企業說了算?!?/p>
當前棕櫚油每噸約7000元,大豆油每噸約9000元,花生油每噸約1400元,而茶籽油每噸4萬多元?!熬薮蟮牟顑r造就巨大的利潤空間?!币晃皇秤糜推髽I負責人透露,現在市場上賣的茶籽調和油,實際上大都是棕櫚油或者大豆油,有些企業象征性地摻入1%-2%的茶籽油,有的甚至根本不摻,要不然一桶5升的茶籽調和油怎么可能只賣60多元?
財政扶持多未落實
雖然近期查出苯并芘超標的都是較具規模的油茶加工企業,但整體而言,大企業生產的茶油比小作坊更安全,這仍是業內共識。茶油要真正媲美橄欖油,無疑需要發達的加工業做支撐。
“目前國內加工企業不少,但基本都是“散兵游勇”?!倍嗉矣筒杓庸て髽I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歐洲橄欖油之所以能做大做強,與發達的加工業密不可分。以西班牙歐蕾瑪西爾食用油公司為例,該公司年生產冷榨橄欖油22萬噸,在全球擁有7個銷售部門,擁有全球22%的橄欖油市場份額。公司擁有先進的試驗設備、一流的研發技術,品油專家組每日品嘗鑒定,生產全程質量控制。正是這些實力雄厚的企業使歐洲橄欖油風靡全球。
《全國油茶產業規劃(2009-2020)》明確要求各適宜發展油茶的地方政府出臺配套財政政策扶持油茶產業發展。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多數油茶產區,財政扶持政策基本沒有落實。
河源市林業局營林科鄭科長坦言,河源財力有限,市財政沒有拿出錢用于油茶種植補貼或扶持加工廠發展。而各縣級政府,目前除龍川對新種油茶林給予30元/畝補助外,其他各縣仍未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盧金晴介紹,合水鎮擁有近2萬畝油茶種植面積,但沒有一家現代化加工廠,為整合鎮上的小油坊,去年他投入上百萬元興建油茶加工廠,但目前用于購買精煉、包裝等設備的資金仍沒著落,工廠面臨停工的尷尬局面。“真希望財政能給一點扶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