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黑五類食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建于1994年1 月,其創始企業廣西南方兒童食品廠成立于1984 年,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及滾動發展,集團目前擁有總資產 8.83 億元,員工3200人,形成以食品為主,物流業為輔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2004 年9月,其控股子公司廣西南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功重組了原廣西斯壯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為廣西南方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黑五類集團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空間,集團公司也隨之進入產品經營轉型為產業經營的新時期,逐步成為一個投資控股型企業。
大篷車帶來第一桶金
南方廠創辦時,只有3萬元資金,13名員工,100平方米的廠房。按投資預算,興建廠房和購買設備等至少需要10萬元。為了節省資金,時任廠長的韋清文身先士卒,和副廠長李漢榮、李漢朝一起帶領伙伴們配合建筑工人動手改建廠房。十幾號人整整奮戰了一個秋冬,終于在國道324線旁邊(舊稱荔枝根)建成了一個廠。接著,韋清文二進上海按設計的生產工藝流程購買機器設備。
當時為籌足買設備的錢,黑五類集團的創業元勛除了向銀行貸款外,東求西借,還是湊不夠數,后來韋清文廠長和多名員工各自將家里的自行車、收錄機等值錢的家當都變賣掉了。1985年上半年,南方廠生產的淮山營養粉、淮蓮健兒粉、高蛋白健兒粉等6個產品,經過有關部門檢驗,全部被評為一級品。然而,韋清文等人并沒有歡呼雀躍,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付出的應得回報,是理所當然的事。更重要的是,有了產品就要找銷路。可是,一個新產品要在市場上打出自己的牌子,談何容易!
1986年10月22日,全國副食品交易會在鄭州召開,有4000多個廠家云集而來,拉開了規模空前的“中原大戰”。到會的廠家雖多,但容縣南方食品廠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彈丸小廠卻不被邀請。
韋清文倒是很灑脫:“人家不請,咱自己去。中原逐鹿,鹿死誰手?到時方能見分曉。”于是,他請來美術師和工匠對公司原有廣告車進行一番精心裝扮,變成了一輛色彩雅觀、新穎奇特的“大篷車”。
離交易會開幕還有8天,韋清文和幾位推銷員便坐上載有兩噸產品樣品的“大篷車”啟程了。當大伙兒前來為他們壯行時,那熱烈的場面頗有些肅穆、悲壯的意味。韋清文以幽默而輕松的調侃口吻對大家說:“我等是80年代新‘桂系’,此次出征‘北伐’,目的是要讓我們的產品打過長江黃河去!我相信我們此行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去送‘死’!”
“北伐”的“大篷車”搖搖擺擺地上路了,沿途招惹了許多群眾。“大篷車”利用加油、沖水或休憩之際,就向沿途桂、湘、鄂、豫各省區群眾散發傳單,廣泛宣傳自身產品的特點。10月16日,“大篷車”到達長江重鎮武漢。韋清文有意讓大篷車招搖過市,見見大世面,串街過巷足足走了四五個小時。停車休息時,他們還特意將一些食品贈送給幾所幼兒園。
經過四天半的行程,“大篷車”于10月18日上午抵達鄭州。因為南方食品廠是“編外戶”,故產品不能冠冕堂皇地擺進展覽大廳。——對此,幾位“廣西佬”并不介意。韋清文當即決定和一位推銷員在代表們下榻的二七賓館門口掛出自家的廣告牌,擺出樣品,優惠銷售,請顧客“先嘗后買,知道好歹”。很快就有徐州、株州、福建等地五個糖煙酒系統的代表訂貨20噸。另一路由兩位推銷員在農墾賓館召開新老訂戶懇談會,介紹本廠的新產品并聽取意見,一下子就訂貨60噸。
交易會開幕的當天,一直靜觀商戰態勢與火候的韋清文認為時機到了!遂雇用十多位勤工儉學的高校學生向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散發了1000多份產品說明書;接著又趕印了500份廣告花錢貼在200多輛三輪車上,讓它們作為“小篷車”跟著“大篷車”在全市熱熱鬧鬧地跑兩天。
一切都在一種“磨合”的默契中順利進行,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一時間,南方食品廠的廣告猶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溪流琮琮有聲地流遍鄭州的大街小巷,在整個交易會期間成為全城的熱門話題。放眼望去,偌大的車站廣場上,到處可見貼有“南方牌”廣告的三輪車。連電視臺的記者都不知該叫好還是該抱怨:那些“放屁蟲”(指三輪車)大有為無名小廠打抱不平、同仇敵愾之威勢,殺來撲去,一如飛蝗壓野,占據了太多的鏡頭。他們,也包括我們,等于是免費為南方食品廠做了一次超級廣告!
短短幾天,別開生面的“大篷車隊”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河南、山東、江蘇、福建等省十多個城市的客戶紛紛訂貨,簽訂了590多噸的供貨合同。新華社發的《經濟參考》報道說:小廠長用兵有法,出奇制勝,鄭州之戰打了個漂亮仗。到1987年元旦前夕,全國各地的訂貨單如雪片般紛至沓來,訂貨量一下子超過1000多噸,使南方廠1987年的生產任務幾乎飽和。
由于產品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南方廠的 4個產品在1987年和1988年連獲9項大獎,其中高蛋白健兒粉、賴氨酸淮蓮健兒粉雙雙榮獲廣西首屆群眾喜愛“十佳”食品獎和“區優”產品獎,同時還分別獲得了中國保健食品“金獎”和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1988年企業產值達到915萬元,為國家上交稅金46萬多元。到了1989年,南方廠的員工由建廠時的13人不斷發展壯大為400多人,年產量已達5000噸,產值首次突破1000萬元,創利稅100多萬元,與當時享有盛名的上海“寶寶”廠、廣州“亨氏”廠比翼齊飛,形成我國兒童食品產業“三強鼎立”的局面。
黑色食品帶來突破性發展
隨著全國食品廠家的迅猛發展,食品產品呈供大于求的趨勢,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1989年,南方廠在贏得了創業“資本積累”和廣大消費者的交口贊譽后,便著力開發新產品。
企業決策層認為,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開發新產品當然還是要在“食”和“味”上做文章。勤奮好學且獨具慧眼的韋清文意識到,21世紀將是黑色食品的時代。有關食品專家已探明,黑色食品具有營養全面和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作用,常食黑色食品對治頭疼、目眩、貧血、白發、眼疾、腰酸腿痛等有明顯療效,民間更有“逢黑必補”之說。當今社會,人們正處在一種衣食豐而思體健的新型消費觀中,對食品的要求更趨于自然性、營養性、方便性和高檔性。而在各種營養保健食品的王國里,黑色食品是最高貴的家族,人們會越來越對它情有獨鐘。為此,企業決定主攻黑色食品。
1989年秋,廠里成立了新產品開發研究部,由李漢朝副廠長兼任部門經理,負責組織新產品開發。韋清文廠長從全國聘請7位食品專家和教授為常年技術顧問,開始了黑芝麻糊的研制攻關。半年之后,一個將流行于江南各省的民間小吃通過科技工藝改進和配方完善的黑芝麻糊研制成功,投放市場后,果然像預想中的那樣一炮打響,以其香嫩獨特的口感和有效的營養保健功能受到人們的青睞,在食品市場獨樹一幟,并很快紅遍大江南北。1990年,南方廠與一家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南方黑芝麻糊”專題廣告,片中那一聲恍若隔世的吆喝聲使人們充分體味著傳統文化的久遠,那充滿親情、溫情的懷舊風格更是令人過目不忘,贏得了天下食客的厚愛,也使南方黑芝麻糊的銷量激增,伴隨著那悠長、親切、溫暖的叫賣聲飛入了億萬尋常百姓家。
隨后,南方廠制定了 “鞏固提升名牌,向新目標邁進”的發展戰略:以南方黑芝麻糊為拳頭,加速開發“黑糊、黑湯、黑粥、黑液、黑酒”五大類黑色食品系列,組建黑五類食品集團。
為了進一步解決芝麻脫脂、結粒狀等問題,南方廠又邀請 9位專家進行會診,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經過反復試驗,終于獲得成功。1991年企業聘請一名副教授、一名研究員、四名工程師為常年顧問。
在食品專家的指導下,南方廠不斷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 1992年已生產出以高蛋白健兒粉和南方黑芝麻糊為主導的兩大類兒童營養品和保健食品共21個品種,高蛋白健兒粉、蛋黃糕干粉、賴氨酸淮蓮健兒粉、南方黑芝麻糊等產品先后獲廣西新工業百花獎、十佳食品獎,自治區優質食品獎,全國保健食品評比金、銀鶴杯獎,農業部優質產品獎,第一、第二屆中國美食節“美食杯”、“美食之花”金杯獎,十大國際健康產品獎等21項(次)獎勵,產品暢銷北京、天津、沈陽、成都、武漢等10多個大中城市,并開始出口東南亞、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1994年前后,正是黑五類食品紅遍中國的時候,以廣西南方兒童食品廠為核心組建的廣西黑五類食品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原農業部部長何康到集團公司參觀并題詞:“致力黑色食品,共創健康人生。”給黑五類人以巨大的鼓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姜春云在中南海接見韋清文董事長,對他興建全國最大黑色食品生產(出口)基地的“黑色夢”產生了濃厚興趣,說:“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們全力支持你們。”1995年1月28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刊登了《容縣建大型黑色食品基地》的消息。廣西黑五類食品集團的名聲更響遍神州大地,喚醒了沉睡已久的中華古老名貴的黑色食品,激發了人們對“黑”的追求,日益看到“黑五類食品”正在展示的無限魅力和風采!
香港上市后二次創業
進入 “九五”期間,隨著國家深化改革步伐的推進,企業的經營環境、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買方市場的逐步形成,是對企業的競爭能力的嚴峻考驗。韋清文在每一次的管理人員會議上,都首先探討國家經濟形勢,分析國內外市場環境。目的是要每一位管理者都迅速認識到經營環境的變化,并從自身的工作中做出反應,適應變化。
然而,企業成功的光環籠罩在一大部分管理者的頭上,他們看不見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憂患。于是,韋清文首先考慮解決管理者的觀念問題,他安排中高層管理者外出考察,親自帶隊到廣東順德、珠海、深圳、香港、澳門等地考察。考察歸來,大家開始知道,在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的經濟實體中,有成功的企業、失敗的企業,有成功走向失敗的企業,也有從失敗重新走向成功的企業。考察團總結一句話作為考察報告的主題:發展才是硬道理,實力才是硬武器。
1998年底,南方黑豆奶系列產品上市銷售,這個產品符合國家大豆發展計劃,是消費者喜歡的方便食品,經過將近兩年的市場實踐,該產品取得初步成功,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年產銷量不斷攀升。
1999年,“快點”河粉系列產品研究開發成功,這個產品與普通產品相比,擁有獨到的技術解決米粉致命的復水性問題,形成了產品的核心競爭能力。該產品以合作的方式投產銷售,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同年 7月,廣西黑五類食品有限公司更名為廣西百姓南方食品有限公司,由李漢榮擔任董事長;接著,黑五類集團又著手組建廣西黑五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準備在國內上市。1999年5月,李漢朝出任新成立的百姓(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全面負責籌備黑五類的股票上市工作。
2000年2月9日,經過兩年多努力的黑五類集團,終于在香港成功發行股票。這個事件對企業有著深刻的意義。從此,企業是社會的了,企業要在社會的監督下經營和發展;企業要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的游戲規則來規劃未來,經營現在和總結過去。
“快點”河粉成為黑五類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將對區域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鮮粉業是食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二期工程于2005年9月1日竣工投產,鮮粉業目標分四步走,最終銷售額要達到10億元,為“三農”、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于資本,傳統的觀點是資金、實物和知識的簡單累加。黑五類集團決策層認為對資本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現在,資本講究的是資源的組合,在全世界范圍內發揮各自的優勢。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要上檔次就要進行資本經營,不能僅靠自身的積累。從產品經營到資本經營,民營企業要經歷資金積累和觀念轉變。而且,資本經營風險大,有泡沫,但企業要實現二次創業的輝煌,打造國際大船,這一步非走不可。
因此,黑五類集團繼 2000年2月成功在香港上市發行股票后,為了籌集更多的資金擴大企業規模,同時把企業推向市場,降低創業風險,決定對集團的優良資產進行重組。之后,廣西黑五類集團通過南方投資間接介入ST南方,逐步登陸A股。
2004 年集團控股的廣西南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收購、重組廣西斯壯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廣西斯壯的第一大股東。2005 年 3 月,廣西斯壯更名為廣西南方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包括其腔股的南方食品集團公司同時搬遷到南寧市雙擁路 36 號南方食品集團大廈辦公,至此集團可控資產達到 14 億元,并由產品經營型轉到產業經營型,為企業新一輪騰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黑五類集團必將能以科學的企業管理、合理的產品經營和有效的資本經營,實現二次創業的宏偉目標,為帶動區域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振興民族工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任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