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從2001年開始進行的小額信用貸款試點工作,如今已經推進探索了10年,那么農民貸款還難不難?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到這里采訪,得出的答案是:這里的農民貸款真正做到了不再難!普惠金融在這里成為現實,農民這一弱勢群體得到有效扶助。
“發祥于婺源的小額農貸已經成為一種標準化的產品,按照這個模式操作就能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江西省農信聯社理事長肖四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只要農戶有致富渠道、講誠信,就能很便利地獲得貸款,在技術操作上沒有問題。
460億元小額農貸能讓多少農戶脫貧致富?江西省農信社的答案是1150萬。在江西這個經濟并不發達的中部省份,農戶的有效貸款需求滿足率達96%。
從2001年開始,當國有銀行改革展開波瀾壯闊的恢宏畫卷時,在婺源遙遠而美麗的小山村里,一項不起眼的偉大探索也在生長蔓延。
對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意義,小額農貸的影響不亞于國有銀行的股改上市。農民是弱勢群體,農民貸款難是世界性難題,金融服務怎樣覆蓋這個廣大的特殊群體?在婺源,10年實踐證明,小額農貸是一個風險最小的多贏產品。農民基于信用就能獲得貸款,規范的標準化流程能讓農戶享受到便捷的一站式服務,農戶在農信社一次就能把貸款手續全部完成。
十年磨一劍。2008年,婺源小額農貸成功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認證,成為迄今為止首個通過國際質量認證的金融產品,成為了中國最美鄉村的金字招牌。通過小額農貸這一窗口和路徑,不但普惠制金融體系在解決農民貸款難層面找到一個可供借鑒的模板樣本,而且產品不斷衍生,形成共同體、聯保貸款等信貸產品體系,構建出一種“信用合作+專業合作”的新型信貸模式,解決小額農貸所不能解決的農民較大額度資金需求,在支持數以百萬計的農戶產業化和專業化經營上繼續邁進。
一個農貸協管員的故事
6月中,程文保一大早就趕到了農科站,向住在這里的汪海濤等幾戶村民催收第二季度的貸款利息。
程文保是婺源縣紫陽鎮湖寧村的村委會委員,村里的人都習慣地稱他是農信社的人。盡管催收貸款不是他的主業,卻是他的分內之事。程文保是婺源縣農信聯社的一名協管員。當很多人對這個名詞還感到陌生的時候,程文保已經不知不覺干了十年。
當上農貸協管員的經歷,程文保至今歷歷在目。在2001年小額農貸推出時,婺源縣農信社就發現了最大的問題所在:湖寧村有11個自然村和13個村小組,別說是摸清千家萬戶的生產經營信息,信貸員到了村里連路都不熟悉。程文保當時是村委會民兵營長,比較有威望,做事也公道,就被聘請為農信社的農貸協管員。
在婺源縣的170個行政村,共有180多個像程文保這樣的協管員。為什么小額農貸在婺源能取得好的效果?婺源縣農信聯社理事長何民認為,關鍵是發揮了協管員的作用,協管員的優勢就是土生土長,掌握著大量農戶的第一手信息,譬如程文保已經在村委會工作了20年,對農戶情況比較熟悉。另外他還是村委會委員,具有管理優勢,對信用不好的村民也有制裁手段。通過協管員這一橋梁提供信息和進行貸款管理,農信社化解掉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成本和風險,找到了農戶抵押物不足的替代機制。
每一季度第一個月的上旬,農信社召集協管員開會,把農戶貸款情況和應還利息列一個清單后,程文保就忙碌起來。300多戶貸款戶,他要挨個上門催收或者打電話,在外打工的貸款戶他也會委托別人轉告通知交利息,由于這么多年形成的默契,貸款農戶一接到程文保的電話就知道要交利息了。“春節前后是最忙的時候,要打聽打工的農戶有沒有回家,聯系貸款人的行蹤?!?/p>
除去催收利息,程文保從貸款程序的一開始就參與了“協管”。農戶的家庭成員、收入情況全部由他收集反饋給農信社信貸員。“我們還要參加農戶評級,對農戶的貸款審查提出建議,每個月都要打電話給信貸員提供轄區貸款使用的情況?!背涛谋Uf。
有了程文保做為協管員,婺源縣農信社對湖寧村的小額貸款發放就增加了信心。規模迅速做大,貸款質量有了保障。樣本放大到整個婺源縣,農信聯社僅憑60個客戶經理就管理了2.3萬戶的農戶小額貸款。
一筆僅5萬元的小額農貸能帶來怎樣的效果?程文保對村子這十年來的變化只能用不敢相信來形容。2001年時,湖寧村農戶只有種植水稻和茶葉一項收入來源,現在發展農工商多種經營,一個養豬大戶能養1000多頭豬,一年能賺80多萬元。2001年湖寧村住的是磚木結構的老房子,現在程文保所在的村組全部是小洋樓,最矮的也有兩層半。2001年,湖寧村滿是黃泥巴路,現在到處是水泥大道,沒有一個村小組走沙石路。
事實上,程文保的協管工作并不輕松。由于要撿農戶在家的時間去調查情況和催貸,有時早晨他6點鐘就出發跑一個村組,晚上10點鐘還要走村串戶。盡管如此,程文保干得還是很有勁頭,他的勁頭并非僅來自貸款促進村子變化發展帶來的精神“享受”,而是農信社對協管員有一套激勵考核措施。
十年實踐收獲頗豐
自從2001年當上人行婺源縣支行的行長后,張祖德就一直主推小額農貸的推廣發展。他告訴記者,小額農貸的起點和初衷其實很簡單,貸款額度只有1萬元,就是為了解決農戶貸款難、簡單再生產的問題。
在試點階段,人行婺源縣支行和農信聯社發現小額農貸還有更大的作為。簡單再生產的需求滿足后,農戶不再滿足于只是種田、種地,開始尋找種茶、養殖、旅游等新的增收渠道。1萬元貸款額度對有著強烈增收愿望的農戶來講已經微不足道,農戶開始有更大的貸款需求。順應這種潮流,小額農貸產品開始更新,貸款額度提高到5萬元,并采取滾動式授信。
這個過程是小額信貸工作推進最艱難的過程,因為原來的農戶資信等級劃分已難以科學涵蓋婺源的全部農戶。在解決這一新的技術性難題時,人行成為了小額農貸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推動者。
婺源縣是江西省首個農戶信用信息數據庫系統試點縣。一直以來,農信社采集的農戶信息都是紙質檔案,而人行上饒市中支在信用檔案系統上開發了評價系統,把農戶的基本信息、資產狀況、信貸記錄進行了電子化評級,以前感官的判斷成為可以量化考查的指標,能共享為農信社等所有涉農金融機構提供信貸依據。
2008年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認證后,婺源小額農貸迎來一個分水嶺?;谶@次認證,婺源縣又掀起了一次農戶資信摸底調查的熱潮,幾乎覆蓋了婺源縣全部農戶。農戶信息全部進入人行農戶信用評價系統,自動生成評級結果,小額農貸就有了新的基礎性依據。
從2001年開始推動歷時8年,婺源縣規范化、專業化的農戶信用評價體系才基本完成。這一標志性的基礎工作完成后,農戶資信等級標準和小額農貸授信額度得以全面調整,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區域金融生態建設開始邁上新臺階。在婺源縣全轄7.3萬戶農戶中,農信聯社已為4.5萬戶農戶進行了信用評級,符合條件農戶的信用證辦證面達到100%。
農戶信用意識的增強是小額農貸不斷升級的直觀體現。這一點程文保感觸很深,“小額農貸剛推出成效還沒有那么明顯,很多農戶認為是扶貧,有需求沒需求的都來貸款然后存在銀行,結果到還款的時候還要倒一下,后來村民認識到信用的重要性,到了還息期還會排隊還款。”
據悉,人行婺源縣支行的農戶信用評價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年審。以前的信用記錄成為新發放貸款的重要指標,如果農戶還款不及時形成不良記錄,新的評級就會自動降格。
經過幾番產品升級和品牌提升,婺源小額農貸的額度已從最初的1萬元提高到最高20萬元。憑借這一載體,婺源縣農信聯社迅速占領了農村信貸市場,存款份額占到1/3,貸款接近1/2。
十年的澆灌終于收獲豐碩的成果。2001年時,婺源縣農信聯社還虧損2000多萬元,當年開始推廣小額農貸半年時間全縣軋差就扭虧為盈26萬元,2009年底,該聯社盈利達到3000萬元,不良率也由2001年的25%成功下降到2009年底的7%。
得到小額農貸的不斷支持后,農戶的增收致富熱情也被激發出來。2001年,婺源縣農民人均收入只有1200元,2009年底達到4681元。2001年,婺源縣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1億元,2009年底達到41.5億元。
一個樣本產品的未來
婺源的小額農貸十年樣本并非孤本,而是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專業化、標準化產品。肖四如認為,小額農貸之所以能在江西迅速推廣是因為既有流程,又有制度,還有操作方法,手續簡便。特別是有了人行征信系統,農戶信息更加規范完整,評級授信形成標準化流程。信貸員調查摸底與村兩委、協管員的互動以及農戶信用等級的按季公示,都形成了規范性制度。
開辦十年以來,婺源小額農貸的本金收回率一直在95%以上,利息收回率達到98%。實踐證明,小額農貸額度定性為小額,需求量大,服務的是弱勢群體,解決了農戶貸款中沒有有效抵押物的難題?;谶@些特性,除去在地域上可以推廣以外,小額農貸的經驗、流程都可以復制延伸開來,下崗再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貸款難問題都可以用小額信貸的方式來解決。
張祖德告訴記者,小額農貸的下一個十年計劃就是發展成為大額貸款,適應農業產業化、組織化經營的需要?!耙七M農民創辦公司,建設種養基地,這樣的貸款需求20萬元也滿足不了。我們的理念和嘗試都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積極探索共同體、聯保等信貸方式?!?/p>
這對婺源這一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具有非?,F實的長遠意義。婺源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農業人口占到87%,可以說農業的發展決定著整個縣域經濟發展的未來。而在以農戶為單位的小生產逐漸向大規模的機械化大生產發展過程中,與之相適應的農村資金需求也由以前的僅需小額貸款即可滿足向對大額貸款有所需求發展。
為適應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婺源縣在小額農貸的基礎上開始試點實施農戶大額貸款。但是就目前來看,還亟待解決很多難題。
怎樣防止農業風險向信貸風險轉移依然是最大的難題。在婺源縣,農民的生產方式仍然是各自為戰,缺少有效的組織來實施多種規?;洜I,零散的小農經濟在面對大市場時抗風險能力極弱。這一點婺源有極深的教訓。2004年婺源縣開始大面積種黃姜,但是質量卻達不到精素提取企業的標準,導致價格驟降,至今農信社的賬上還有近200萬元不良貸款?!瓣P鍵是要支持農戶找到一條有產業能賺錢的路子,要發展專業化的公司+基地、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張祖德說,怎么扶持這個問題解決了,普惠制金融、整個農村經濟就搞活了。
從農信社的可持續發展來講,也存在稅收優惠不能隨信貸額度擴大而同步提升的問題,難以對農信社發放大額農貸形成有效激勵。國家對于小額農貸的稅收優惠政策是一刀切,5萬元以下貸款農信社可以享受增值稅免稅、營業稅按照90%來征收的優惠,但是5萬元以上貸款卻沒有稅收優惠。目前,婺源縣已將小額農貸的最高限額提升到20萬元,亟須增加風險補償,以提高農信社持續支農的積極性和能力。
另外,在發放大額農貸時,不要提高利息加重農民負擔,就必須要求農戶提供貸款抵押物以彌補風險,但由于農戶經營涉及的農林牧與工商企業不同,其生產資料一般不符合抵押擔保物的要件要求,但宅基地等生活資料又不能上市流轉,使“抵押擔保關”成了很多農民難以逾越的門檻。
有專家認為,普惠制金融體系建設旨在惠及弱勢群體,要讓金融在支持農民這一占我國人口大多數的群體上發揮更大作用,還需要其他財政、稅收等政策的配合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