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田東縣作登瑤族鄉隴窮小學六年級女生張玉玲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爺爺寫了一封情深意長、感人肺腑的信,并收到了吳爺爺的深情回復,這事很快轟動了社會各界。那么,生活中的張玉玲又是怎樣的一個女生呢?8月31日,記者來到了美麗的芒果之鄉,見到了已由隴窮小學升入田東縣油城中學的張玉玲同學。
張玉玲是一個性格爽朗、陽光般燦爛的女生,兩只眼睛閃著聰穎的光,白皙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而溫暖的笑容。
在交談中記者發現,張玉玲是個非常懂事、心地善良、多才多藝的孩子。她凡事總會先替別人著想,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小學期間一直是班長;她的學習成績也是頂呱呱,考試總是名列前茅。在生活上,她非常懂得關心照顧他人,學校里的留守兒童都親昵地稱她為“大姐大”。今年旱災期間,張玉玲帶領隴窮小學的少先隊員組成“小小少年抗旱送水隊”,穿越蜿蜒崎嶇的山間小路,用稚嫩的肩膀把水從學校挑到了周邊村屯那些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五保戶和殘疾戶家中,為他們送去了一份份關愛,把少先隊扶危濟困的精神帶到了人民群眾的心中。
由于表現突出,2008年至2009年,張玉玲先后被評為鄉、縣兩級三好學生及百色市優秀少先隊員。2009年,田東縣舉行全縣少先隊鼓號隊比賽,她擔任學校鼓號隊旗手,帶領隊員勤學苦練,以優異的成績奪得鄉村組特等獎。2009年12月,她又先后榮獲田東縣“科學發展在田東”征文比賽學生組一等獎、第五屆全國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百色分賽區小學組二等獎。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張玉玲還作為百色市唯一的少先隊員代表,到北京參加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并作為留守兒童代表在大會上作了發言。
以上成績的取得,都是張玉玲自身勤奮努力的結果。張玉玲的家境不是很好,她的父母長年在廣東打工,春節才能回一趟家,家里只有爺爺、奶奶、弟弟和張玉玲。爺爺、奶奶身體都不太好,許多家務活就落在了玉玲稚嫩的肩上,挑水、砍柴、碾米、喂雞,一樣不落。看著許多同齡的孩子放學后無憂無慮地玩耍,她也哭過鼻子,為自己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可以在爸爸媽媽的懷里撒嬌而委屈、難過。可當記者詢問她是否想念父母時,她卻很懂事地回答:“當然想啊!可是我更感激他們,知道他們外出打工是為了撐起我們這個家,給我們一家帶來保障、安寧和溫暖。”困難從未讓她退卻,反而讓她變得更加堅強。“現在我已經是個小大人啦,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等我去做呢,遇事就哭鼻子那是膽小鬼,微笑面對才最堅強。”樂觀開朗的玉玲總是這么勉勵自己,給自己鼓勁。
張玉玲的心里,就像藏著一個美麗的萬花筒,既有無數細膩的小心事,又有許許多多的小煩惱。她說:“我的心愿是長大以后當一名醫生,給生活在農村的爺爺奶奶和小伙伴們送去健康!”因為奶奶身體不好,每次去縣城看病,都要走很遠的路,她覺得自己要是能成為一名醫生,以后奶奶生病了,或是村里誰生病了,就不用跑到縣城的醫院去治病了,她自己就能給大家看病。張玉玲還愛唱歌、愛跳舞。上學的時候,她經常是唱著山歌、踏著山路一路前行,讓歌聲喚醒大山。可是,近來外界過多的關注,又讓玉玲感到了很大的壓力,她怕自己做不好,讓大家失望。不過,堅強的她又怎會輕易屈服呢,就像她自己說的:“決不辜負吳爺爺對我的殷切期望!”
“我們的旗幟火一樣紅,星星和火把指明路程,和平的風吹動了旗幟,招呼我們走向幸福的人生……”這首旋律優美的《紅領巾之歌》是張玉玲最愛唱的歌曲,每天都督促著她不斷努力。看著她那自信的眼神,我們有理由相信,她未來的人生一定會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