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在教育教學中客觀存在著這么一群往往讓老師很頭疼的學生,這就是“學困生”。不幸的是有些教師用靜止、片面、僵化地看待“學困生”,對他們的教育缺乏愛心、恒心,淺嘗輒止后就認為他們不可救藥,貼上“學困生”標簽并放棄教育。而魏書生老師總是用動態、全面、發展的眼光對待自己所接觸的“學困生”,采用藝術化“特殊情況育人方法”,取得顯著成果,給我們諸多啟示,值得我們學習。
一、承認差異,尊重、關愛“學困生”
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學生不是被動的受管理者,而是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動發展的個體。教師與學生人格上是平等的,知識結構上各有所長,因而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就是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行為方式(特別是一些不合常規的)、心靈感受,尊重學生的存在價值和人格尊嚴。這樣教師才能以平等的身份了解學生在想什么、要做什么和做了什么,才能不失時機地對他們的行為作出評價,并對其行為進行賞識。因此魏書生的眼睛不是只盯住幾個能升學的尖子,也不是單純地抓住升學考試的幾門學科,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尤其苦心鉆研“學困生”心理,因材施教,滿懷豪情地教育每一個學生。他大膽地沖破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障礙,堅定地沿著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諸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道路走下去。為此,魏書生采取諸如“道德長跑”、“健身長跑”、記憶力體操、智力體操、眼保健操等措施,并且每周還安排課外閱讀、寫日記、抄格言、唱歌、畫畫、游戲、觀察自然、參加社會實踐等諸多活動,把德、智、體、美作為一個整體,既著眼當前需要,也著眼未來要求去培育學生。
二、藝術化的教育手段:賞識與人性化的懲罰并用
我們老師要懂得欣賞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賞識學生。教育本就是表揚、批評、鼓勵、懲罰都應該有。做了好事要得到表揚,做錯了事,就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這樣才能取得心理平衡,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既要當“慈母”,也要當“嚴父”。對待學生既需要“賞識教育”,也需要懲罰教育。魏書生老師批評的技巧是:寫說明書,寫心理病例,犯錯誤唱歌,犯錯誤做好事,設立“治病救人周”,選舉“閑話能手”等。這些手段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學困生情商的開發和能力培養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是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魏老師早在十幾年前就特別重視對情商的培養,其諸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如他通過每日一格言或名言給學生點一盞思想的明燈;和學困生結成互助組,并給他們買文具禮物,鼓舞、鼓勵學困生,使他們不斷進步;著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找長處;進行“精神充電”,高呼:我能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幫助學生去磨礪堅強的意志陶冶高雅生活情趣。如“課前一支歌”、“輪流教唱歌”、旅游,開展游戲課舉行“信念聯歡會”甚至開荒種地等一系列文體活動。通過這些健康有益的活動極大地培養了同學們的凝聚力、向心力,培養了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高雅的生活情趣,開發了同學們的潛能,使同學們受到美德熏陶,感受到了藝術和生活之美。此外還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演能力、創新能力,讓學生們學會生活學會娛樂。這些活動提高了每一位同學的幸福感、滿意度,使大家認識到在這個班除了學習之外,自己也有一技之長,是班級重要的一份子,應該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學校生活絕對不僅僅是學習,還應該有其他豐富多彩的活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魏書生認為:“學困生的學習出路在哪里?除了培養學習目的、學習信心、學習毅力之外,一條重要的出路就是改變他們不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自學的方法。”此外他還注意培養學生的其它能力,如:效率意識,樂觀的精神,堅持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等。
四、引導學生學會道德自律、內化,注重自我管理
列寧曾經說過:人類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發展,魏書生的教學管理本身鮮明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其教學策略之高明,教學手段之巧妙令人稱道。在客觀效果上,減少了學生對管理的抵觸以至對抗的情緒,大大減少了由人際關系不和諧而產生的內耗,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實效。寫“說明文”,寫“心理病歷”等,大力倡導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幫助他們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線,以盡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他引導學生進行道德長跑——堅持寫日記,通過寫日記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審視,對個人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充實自己的精神境界。他引導一屆又一屆學生反復寫《我的心靈世界》,引導學生剖析自我,發現真善美。他對每一屆學生反復強調“要增強自己承受委屈的能力,做生活的強者”,面對生活中的許多不足要將心靈的攝像機對準真善美,并經常拿出來放一放,使它變成不斷激勵自己上進的力量。
怎么讓學生完成由他律到自律呢?我們要注意開拓和調動教育對象的心理潛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性,讓他們自主管理。班主任只當學生的“參謀”或“顧問”,不再“包辦代替”,或“指手劃腳”,這樣我們的班主任工作也會變得更輕松,效果也會更好。
魏老師將教育由“攻身術”轉變為“攻心術”,有力的推動了班級的自動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立、自理、自律、自主的能力,達到了“用學生心靈深處的能源,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茅村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