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積極創新的驅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對促進新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有效促進新課程改革。
【關鍵詞】數學學習興趣中學生數學教學新課程改革
皮亞杰說過:“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以興趣為先決條件。興趣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情緒,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產生內在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積極創造的驅動力,是創造思維活動的成功的先導。尤其,在當前新課改的形勢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對促進新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孕育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是孕育興趣的“土壤”,是培養興趣的先決條件。因此,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而要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首先得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應當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勵的個體。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遵循師生平等的原則,真誠地與學生相處,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真心地去關愛學生,適時地去鼓勵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二、數學美陶冶學生,誘發興趣
數學家徐利治教授說:“作為科學語言的數學,具有一般語言文學與藝術所共有的美的特點,如數學概念的簡單性、統一性,數學命題和數學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還有數學中的奇異性等都是數學美的具體內容。”數學教師應在教學中首先感受并體會到這種數學美,并通過教學用這種感受去影響和感染學生,誘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給他們講數學美,注意挖掘并體現數學美的特征,誘發學生內心的美感,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講黃金分割時,我舉了自然界中體現黃金分割的例子:美神維納斯被世人所公認,她身材的上下兩部分之比恰恰是黃金分割比;獨唱演員演出時,只有站在舞臺前緣的黃金分割點時,才最具美感;國旗上的五角星,為什么能給人以完美的視覺感受,因為五角星中充滿了黃金比。這樣,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數學美,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從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創設”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問題情境是眾多教學情境中的一種,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問題本身也能為學生的定向學習活動提供直接的外部誘因和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和積極情感,能夠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例如我在進行“角平分線”的教學時,為了能夠引出角平分線的性質,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一個人在角形湖中沿著其角平分線游泳,突然覺得體乏想上岸,請問他應從哪邊上岸呢?這個問題情境新穎、有趣,又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很感興趣,馬上討論、思考、畫圖、比較,得出結論:從兩邊上岸都一樣。這時,我進一步提問:他應沿著什么路線上岸?為什么從兩邊上岸都一樣?這樣便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索出了角平分線的性質,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老師要作為指導者、協作者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重視學生發展,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長期堅持這樣的情境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好處。
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培養興趣
不少初中學生的自制力還很差,尤其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師只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學生會越學越不愛學,會感到很乏味,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讓學生不知不覺被這樣的課堂吸引,不知不覺喜歡上這樣的課堂,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小組討論、你問我答、小組競賽、問題搶答、學生自編習題、動手操作等課堂教學形式,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媒體輔助教學,增強興趣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有力工具,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例如在教“走進圖形世界”這一章時,可利用多媒體演示物體的平移、旋轉、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而且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學生在活動操作中既吸收又加工;既深化概念又進一步增強了學習興趣。
六、體驗成功的喜悅,穩定興趣
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讓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是在自身的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當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某種成功時,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責任在于及時鼓勵、誘導點撥、幫助學生學習獲得成功。當學生想獨立地去探索某個新知時,要十分注意情緒鼓舞。當學生的學習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時,要注意設“跳板”引渡,使他們成功地到達知識的彼岸。當學生的學習活動遇到困難,特別是后進生泄氣自卑時,要特別注意給予及時的點撥誘導,使他們“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這樣,各種不同水平的學生就會在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感油然而生,進一步增添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初中學生自身心理的原因,形成的興趣是不夠穩定的,因此就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方法、手段,使他們的興趣不斷得到強化,從而形成穩定持久的興趣。
七、實踐操作,鞏固興趣
新教材還針對初中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若能在教學中適時組織學生參與這樣的操作實踐活動,可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你還能拼出那些圖案?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看誰拼得多、拼得美。相信在這樣一個生動、有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多會興趣盎然、求知欲大增,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讓學生多參與這樣的操作實踐活動,對強化和鞏固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大有好處。
另外,新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內容,如“地磚的鋪設”、“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打折銷售”等等,教師可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提升。
總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中學生數學學習十分重要,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策略,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有效促進新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 朱德全 主編. 《現代教育理論》,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陳更新,周杰.《教育科研論文選》[C]. 佛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楊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