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特別重視教什么,怎么教,卻極易忽視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關注,教學效果平平。本文從學生學的角度,從喚醒、設計、管理三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參與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效課堂喚醒設計管理
課堂是學生學習獲得知識與能力的主要渠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在課堂教學上做足文章。那么,歷史教師只要圍繞課標、考綱,瞄準目標進行教學,課堂就一定高效嗎?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答案是否定的。教學應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衡量課堂教學的成敗,不是看教師講多少,而是看學生得到多少。教師不能把自己當主體,要清楚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師講的天花亂墜學生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歷史高效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抓住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實現歷史課堂高效。
一、喚醒
學生作為孩子對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往往渾渾噩噩度日,特別是象歷史這類小科,更是抱無所謂態(tài)度。學生的這種狀態(tài)會嚴重影響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1.明確重要性
歷史在江蘇高考中,是文科類考生兩門選修科目中的必選科目,滿分120分,按考生成績分布為A+、A、B+、B、C、D六個等級。高校對兩門選修科目提出等級要求。本科院校對選測科目等級要求不得低于C級。對于想要考個好的本科院校的同學必須認真學好歷史,達到B級甚至A級。理科類考生必須通過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歷史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它可以讓同學們了解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了解中國與世界,它在培養(yǎng)一個民族的素養(yǎng)方面功勞很大。所以,從高考導向上看,我們要學好歷史,從自身素養(yǎng)的發(fā)展來看,更要學好歷史。
2.增強趣味性
“教必有趣,以趣促學”。首先,歷史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幽默詼諧、妙語連珠,富有趣味性、藝術性,要使學生的注意力在不經意間被吸引。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會適時地穿插歷史典故、勵志故事、新聞時事、社會熱點,或創(chuàng)設一個別出心裁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再次,教師要適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如學習“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時,放一些圖片和紀錄片段,生動再現這一歷史場景,從而使教學內容聲像結合、圖文并茂,讓學生真切地感知遙遠的史事,這樣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巧妙地設疑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課堂提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巧妙地設疑是振奮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重要手段。有疑問才能激起學生思考的熱情和內在的需求,促使他們積極探索,改變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設置的問題必須是遵循《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依據考試大綱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學生能經過努力思考完成的,這樣學生將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歷史教學的活動中來,并以躍躍欲試的態(tài)度試圖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二、設計
在歷史教學時間極其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以最少的時間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是擺在所有高中歷史教師面前的難題。教師要打造高效歷史課堂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優(yōu)化課堂結構,既不能一言堂、滿堂灌,更不能一練到底。教師要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導入、過渡、授課內容、設問、板書等,進行預先籌劃、精心構造、創(chuàng)設情境,以期達到預期效果。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特點、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媒體設置等等。總之,巧妙的設計,是實現歷史高效課堂的關鍵。下面介紹一節(jié)高效的課內教學設計,應當注意的幾個方面。
1.導入滾動復習
許多同學頭疼歷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需要記憶大量的歷史史實。重復是記憶之母。導入滾動復習,不厭其煩,督促學生復習舊知,探究發(fā)現,會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識在復習中不斷地反復滾動,越滾越大,越滾越牢固,越滾越靈活。
2.確立教學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教學任務能否完成,主要取決于我們對學情的了解程度高低。因此,學生是設計目標的主要依據之一。教學目標應充分分析學生的起點和初始狀態(tài),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存在問題。教學目標能否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能否依據學生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活動,選用不同的教法學法,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教師考慮越周到,設計的教學目標越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就越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3.設計教學方式
教師必須改變過于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在講《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時,教師提供文字、圖片等材料,引領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探究,讓學生去發(fā)布去介紹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把接受式學習與體驗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密切地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選擇合理、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歸納法、問題教學法、歷史劇角色扮演等等。各種教學方法之間關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因材施教,科學地取舍各種教學方法。
三、管理
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位教師心中一直思考的永恒主題,良好的課堂管理,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那么,歷史教師怎樣輕松做好課堂管理呢?
1.樹立威信
古人云:“威信者,天下之結也”,意思是說要把天下人集結起來靠的是威信。威信是人的一種影響力。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威信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威信一經形成,將會對教育、教學成效產生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樹立教師威信呢?
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學理論認為:雖然這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的,最牢固的,并決定著以后雙方交往的進程。歷史教師應高度重視第一次與學生見面,力爭在第一課堂從各方面給學生留下好印象。教師在頭幾課應準備特別充分,講課時引經據典、口若懸河、不絕滔滔;啟發(fā)時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妙趣橫生。學生對你刮目相看,留下深刻的“心理定勢”,形成初步威信。
其次,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歷史教師要想高效地傳授知識,就必須努力鉆研業(yè)務,兢兢業(yè)業(yè)、勤奮刻苦、好學多思,擁有深厚廣博的專業(yè)知識和精湛的教學技巧,能夠給學生以深刻啟迪并激發(fā)他們對問題的深入思考。這樣的教師身懷絕技,教學效果好、威信高。
再次,教師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學生時代,學生和教師接觸的時間甚至比和家長接觸的時間都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示范作用,他們的穿著舉止也給學生留下或好或壞的影響。據調查發(fā)現,學生對衣著干凈、端莊得體、時尚漂亮,有時代感充滿青春活力的老師比較歡迎,樂于聽他的課,課堂參與率高。如果老師著裝隨便,或邋里邋遢,或前衛(wèi)性感,登上講臺授課,十分不雅,不僅分散學生上課的注意力,甚至會給學生們一種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可見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其本身的儀表也會影響孩子。
“親其師而信其道”,老師的個人威信是有效影響學生的重要條件。事實證明,有威信的歷史老師一言九鼎,他們的要求可以較容易地轉化為學生的需要,課堂自然高效。
2.人本管理
學生的行為甚至是違紀行為,都是學生嘗試滿足某種需要的結果,學生的問題行為主要是由于課堂環(huán)境不能滿足其歸屬、認同和愛的需要造成的。比如,學生在課堂隨便發(fā)言,語不驚人死不休,是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和同學的重視。這時,教師應以生為本,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采取積極地態(tài)度肯定學生,提高學生自信心。學生充滿信心,就會熱情地參與到課堂任務中來,在課堂活動中也常常表現積極,問題行為會減弱或消失。
總之,構建歷史高效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注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把握學生的脈搏,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喚醒、設計、管理好每堂課。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悅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