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不了解英語文化也就不能真正掌握這門語言。文化教學必須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上升到一定高度。本文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探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學會透過文化差異現象看本質,如何把中西文化差異和語言差異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靈活運用各種交際手段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成功地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利用多種渠道滲透文化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比較體驗滲透感悟文化意識
近年來,有關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成為語言學界和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人們越來越多的意識到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外語教學中文化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和中外文化的異同,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縱觀現行中學英語教材,它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文化滲透”,即教材逐步介紹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新教材通過教學問候、祝愿、約會、購物、打電話、談天氣、語言學習、提供幫助、表達意愿和希望、表達焦慮等交際功能項目,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與習俗。課本中的閱讀課文涉及的題材很廣,反映了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名人傳記、新聞出版、體態語言、音樂文學、飲食衛生等。它們在進行語言交際時往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英語教師應把文化教學融入語言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開展英語背景知識的教育,讓他們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歐美國家的風土人情知識,提高他們對語言理解的水平和能力。引導學生走進一個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體驗不同的人生境遇,增進自身的閱歷及人文素養。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筆者認為:既要靠老師的講解比較進行滲透,又要通過學生自身的體驗來感悟。教師就如同一個指引者,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方向,讓學生在辛勤的學習路途中,親身感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一、通過比較,滲透文化
學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動時空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也是學生進行社會交往的模擬舞臺。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對文化知識的滲透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來進行的。學生平時很少接觸該語言環境,遇到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時,往往會感到費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直接給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在備課時精選一些典型內容,與教學相關的文化信息材料,將它們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課堂上,進行比較,這樣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加深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
1.英語詞匯文化內涵的比較
詞匯是英語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也是文化負載量最大的部分。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在掌握詞匯意義的基礎上,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了解其中的文化涵義。對于有些詞我們不可以望文生義,而要知曉其特定的內涵,如green house,red flag,white elephant等都不能直接從字面上去講,因而,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特別注重這些特殊詞匯的講解和運用,從而為學生們將來的自我詞匯學習起到拋磚引玉的功效。
2.英語對話文化內涵的比較
在跨文化交流中,談話的內容、話題的選擇是產生交流失誤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一種文化中人們習慣交流的話題可能是另一種文化中人們設法回避的話題;一種文化人們常常涉及的內容,可能構成對另一種文化中隱私的侵犯。因此,在教對話的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讓學生知道話題的選擇和禁忌。例如:英美人不喜歡被問及有關個人收入、年齡、政治觀點、宗教信仰、婚姻狀況、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問題。而中國人則把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更為重視視作為一種傳統美德。鑒于此種差異,像“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religious belief?”,“Are you married?”,“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與外國朋友交際時就要避諱,否則會被認為是多管閑事,甚至會造成不愉快的結局。因此,在外語學習中,只學習語言材料而不了解文化背景,猶如只抓住了外表,而不領悟其實質,最終學到的不過是一些符號而已。
3.英語課文中文化內涵的比較
通過課文教學,滲透多元文化學習是培養學生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英語課文時,我們可采取“背景知識介紹”的方法,即在上課前就有關內容進行文化的介紹和討論。如:教牛津初中英語7A第三單元Let's celebrate時,通過Halloween 和Mid-Autumn Festival以及Christmas Day和Spring Festival做比較,介紹這兩個國家的歷史地理以及風土人情等,分析、討論中西文化的相同與差異,并形成書面報告。上課時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設備進行媒體教學,創設一個文化語言環境,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使學生了解什么節日對他們最重要,節日里如何慶祝,以及說話的表情、手勢等等,這樣有利學生體驗和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異的偏見,培養尊重他人文化,以達到語言、情感上的溝通。此外,還可以組織英語角、英語知識講座、英語晚會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
4.英語語法文化內涵的比較
語法主要描述詞的曲折變化、詞在句子中的相互關系及詞法和句法規則。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法規則。例如:英語詞匯的曲折變化有動詞的時態、名詞的單復數、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等等,但這些在漢語中卻沒有,因而成為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一種語言的語法不僅有邏輯形式結構,而且是語言在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必然受到語言使用者在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影響。英語教師在教語法時應注意英語語法的心理因素,讓學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和慣用語。例如:漢語說“我想我不認識你。”英語中要說“I don't think I know you.”而不能說“I think I don't know you.”英語這種否定前移的表達方式與漢語截然不同。所以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維方法不同,語言表達不同,句法結構也隨之不同。
二、通過體驗,感悟文化
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不僅需要老師課堂講解比較進行滲透,更需要學生自己的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新課程強調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體驗”既是一種活動過程,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一種活動過程,指學生親身經歷某事并獲得相應的認識與情感;作為一種活動的結果,指學生從其親歷中獲得的認識結果和情感體驗。英語文化體驗是指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來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這些活動包括聽說讀寫、觀察、看電影、閱讀英語文學作品等。
1.環境氛圍體驗
合適的環境和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在課堂上創設西方文化的氛圍,有利于學生體驗英語文化。
Countries and capitals是牛津英語7B第一單元的內容。在Welcome to the unit這一課時里,為了突出與現實的結合,形成文化氛圍,我將教室進行了布置,打印了一些關于France, Russia, the USA, the UK等國家首都及標志性建筑物的圖片,張貼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西方國家的名勝景點、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的飲食文化。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濃烈的西方文化氛圍,享受著美麗風景所帶來的快樂,從而受到西方文化氛圍極大的感染。
2.角色表演體驗
學生學了對話或課文后進行表演,既為了操練和鞏固語言,又可通過表演讓學生體驗英語文化內涵。如學了牛津英語9A第三單元Different problems后,要求學生將Sigmund Friend與Simon之間的一封信改寫成一段對話,讓學生體味出西方人給別人提意見和建議的方式方法。學了asking the way的對話后,對學生說:Suppose you are in London and don't know the way to Great Britain Museum, you ask a person, then ask a policeman.讓學生三人一組編對話然后表演,體驗開口問路和感謝的文化方式。表演其實就是實戰演練,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現了學生的能力。
3.學生閱讀體驗
文化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談及所有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而閱讀則能擴大知識面,使學生體驗到更多的英語文化。因此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在多閱讀一些英美文學作品和英語報刊雜志,并促使他們在閱讀時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知識,這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跨文化的能力。書讀多了,眼界開闊了,他們的文化感悟能力就強了。
4.課外活動體驗
學習和掌握英語僅僅靠時間有限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來擴大自己的目的語和文化知識。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搞圣誕英語派對、演英語短劇、將所學的文章內容改編成話劇進行表演等,通過這些活動把英語學習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休息和娛樂等各種場合中,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課外活動,是體驗英語文化的極佳途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更多更直接地感受英美文化,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總之,交際的過程是人們運用語言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傳遞信息的過程,所以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分不開的。了解英語文化知識,有助于交際暢通并有效地進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必然導致交際障礙,沖突和誤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語用失誤。因此,若用大量時間孤立地教授語言知識,不僅費時效果不佳,而且加重學生負擔,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初中英語進行文化教學,不但培養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才能真正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 王春暉. 英語課堂教學中東西方文化差異與跨文化非語言交際,《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年第7期.
[3] 徐善青. 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者的心理影響分析與對策[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4).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竹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