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任務教學是指以任務為學習動力,為學習者提供參與機會,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的教學方法。中學英語口語任務教學分為前期任務、執行任務和任務后三個階段,這種教學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口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任務教學法任務
英語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外語教學法。我國新英語課程標準就明確提倡任務型教學。《牛津初中英語》教材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按照“話題一功能一結構任務”相結合的思想編排,以話題為主線,任務為主導,輔以功能和結構項目。把任務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能夠使學習者通過積極主動的參與一系列的交際任務,從而提高交際能力。
一、任務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任務是任務型外語教學的核心概念。教學法中的任務由D. Nunan(1989),P. Skehan(1998)以及J. Richard(1985)等人最早提出,從語言學習認知法和交際法的角度把任務看作是建立在語言理解基礎上的一種外語教學活動,特指通過目的語或非語言信息輸入之后所從事的活動或行為。它以交流為目的,并通過語言的交際來掌握語言。從此可以看出,從教學任務的選擇到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評價都是圍繞任務進行的,都是通過學習者完成交際任務,即通過開展有目的交際活動體現出來的,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及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
D. Nunan(1989)在《交際課堂的任務設計》一書中把任務分成兩種類型:真實性(real-world)的交際任務和教學型(pedagogic)的交際任務。真實性任務教學強調直接通過課堂讓學生去用目的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學型交際任務教學要求教學行動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倡導以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的語言知識教學等。任務型教學法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而且具有真實性和交際性。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基礎上的語言教學模式,是基于完成交際任務的一種語言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的核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人為本”,這種教學法主張要通過互動與合作建構知識,特別強調要通過社會的互動與合作進行學習。它認為學習只有通過與周圍的人進行互動、與同伴合作才能激活內在各種因素。《牛津初中英語》為所有的學生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參與真實自然和有交際意義的活動,進行交際練習。
二、任務教學法的英語課堂實踐
由于任務教學法的根本核心是以交際為目的,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中,根據英語語言學家威利斯(Willis)的理論,可以分為三個步驟:(1)前任務(pre-task)——教師引入任務;(2)任務環(task cycle):包括任務(學生執行任務)、計劃(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的情況),報告(報告任務完成)三個環節;(3)后任務(post-task):由分析——學生通過錄音分析其他各組執行任務的情況,和操練——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兩部分組成。
1.前期任務(pre-task)。在這個階段,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主題和任務。我們將其分成兩個環節:語言熱身與任務情景的引入。在第一階段給予學生足夠的信息,使他們能掌握口語表達所必要的材料,包括單詞、短語及一些有用的表達套路,同時開闊學生的思路,為下一步的口語表達奠定基礎。Welcome to the Unit中描述的人物所需要的單詞和短語,就是這一課時老師要講的重點或學生要練的重點。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要求,設計情景,情景(1)A:打電話給老板,說因為堵車上班可能要遲到。B:耐心指導另兩條可到達路線。情景(2)A:邀請B一起去買衣服。B:建議適合A穿的顏色。設定好的情景,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迅速進入情節當中。
2.執行任務(Task cycle)。這一階段包括任務、計劃、報告。教師要給予學生大量的機會去參與任務實踐,進行問題討論或交換個人意見或進行采訪或集體編故事或辯論等等。例如,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可以讓學生邀請別人來參加晚會,向朋友講明赴宴的路線;7B Unit 1學習異地風貌,可讓學生扮演導游向游客做介紹。學生通過運用語言完成一個任務或一系列任務來提高真實交際時所需要的語言技能。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督促小組活動,及時給予小組成員以必要的指導。例如8B的第六單元語法出現了It's…for somebody to do sth.的句型,教師在安排任務的時候可以規定學生必須用到剛學過的新詞或新句型。任務實施完畢后,進入任務匯總環節,由每組發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匯報完成任務的情況,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和語言運用意識。學生無疑會對自身的口語能力的產生強烈的自信,進而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質量。
3.任務后階段(after-task)。這是語言聚焦階段,目的是突出任務環階段所出現的語言特征,使學生的注意力在處理語言意義后集中到語言形式上,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性。教師針對學生在任務展開段中語言表達的不當之處,通過語音練習、句子或小短文朗讀、功能句操練、角色表演等進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操練,強化學生的交際意識,幫助他們提高口語表達的流暢性、準確性、恰當性和地道性,達到語言學習的鞏固和內化。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現實意義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法,任務型教學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鼓勵學生勇于口語表達。如上所述,任務的完成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即信息搜尋、信息交流和信息合成階段。學生們練習的過程中積極充分的信息輸入使他們有話要說,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信息,降低了焦慮感。任務型口語教學模式旨在整合既有的所有學習手段,并將其統一在相同的學習任務下,在制定好的分隔開的任務分支指令的指導下,學生必然會竭盡所能地用所有動手動腦的方法去為達到任務環節的展示、交流目的作準備。最后是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給予他們無限的成就感和巨大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任務型教學的直接目的是要為學習者提供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應對真實生活中交際問題的能力。任務教學法反映出外語教學目標與功能的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注重語言本身特征如結構、功能、系統轉換到注重語言習得與運用,給我國中學英語口語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也是值得英語教育者不斷繼續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Nunan,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Harlow,Essex:Longman,1996.
[3] 周衛勇. 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 段紅鷹. 快樂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 中國外語,2006(6).
[5] 龔亞夫,羅少茜. 任務型語言教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