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2009/2010榨季第三批國家儲備糖36萬噸成功拋售,這本為穩定糖價的調控措施卻迎來國內各大市場糖價的大幅上漲,國內電子盤食糖交易當天甚至出現了久違的漲停。業內人士認為,在糖價快速飆升的同時,相應的風險也已經顯現。
越調控越上漲
國家儲備糖是國家對糖業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調控的目標是保障市場供應,保持糖價平穩,保護工農業生產與消費者的利益。
2009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糖價大幅上升,全國食糖綜合平均價格指數從2008年12月31日的3028元/噸,上升到2009年12月31日的5242元/噸。
為平抑過快上漲的糖價,保持2009/2010榨季糖價相對穩定,國家先后于去年12月10日、12月21日和今年1月21日分三次向市場拋售儲備糖,三次拋儲量分別為20萬噸、30萬噸和36萬噸。然而,在國家三次拋儲后,糖價依然高位運行,甚至出現“國家越調控,糖價越上漲”的怪相。
云南省糖業協會副理事長楊運生說,國儲糖拍出高價說明國內糖市供求偏緊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糖價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據去年11月召開的全國食糖產銷工作會預計,2009/2010榨季我國食糖需求量為1450萬噸,而全國產糖量為1200萬噸,缺口達250萬噸。并且由于北方雪災,南方干旱、霜凍等災害影響,目前除廣西能保持產量基本穩定外,其他產糖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供需缺口還會更大。而國家計劃本榨季拋售的儲備糖為150萬噸,現在已賣86萬噸,還剩64萬噸,即使全部拋儲也不能完全彌補缺口。
另外,國際糖價不斷攀高,也會刺激國內糖價上漲,ICE交易所原糖現貨價格從2010年1月2日的12.81美分/磅,上漲到2010年1月20日的29.60美分/磅,為最近20多年來的高位。
此外,在國家宏觀經濟不斷向好,通貨膨脹預期及充足的流動性作用下,糖業的投資和投機更加活躍,這也會助推糖價高漲。
云南中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宇飛認為,供需偏緊將使糖價走高,但目前糖價已在一個高位,后期的走勢還有很多不確定性,關鍵是要看國家調控的技巧,以及剩下的儲備糖什么時候拋,怎么拋。
糖價惡性循環
業內人士認為,糖價一路飆升并非好事,現在糖價高了,明年種糖的農戶必然增多,這樣食糖供大于求,糖價將會大幅下跌,農民將面臨較大的損失,這對整個糖產業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一位到云南考察的廣西糖業企業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告訴記者,去年廣西香蕉價格不理想,很多以前放棄種甘蔗改為種香蕉的農戶看著高漲的糖價,決定要大面積種甘蔗。
其實,我國糖業多年來一直未能擺脫“糖價上漲-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價格下跌-減少種植-糖價上漲”的惡性循環。
據介紹,我國糖業最近的一次“高燒”是在2006年,當時國內的糖價一度飆升到每噸5500元,從而引發食品行業一連串反應,不少以糖為原材料的食品紛紛上調價格。2006年的利好又導致2007/2008榨季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糖價大幅度下跌。此后,糖價長期處于低位,這導致很多糖農放棄種植甘蔗和甜菜,糖的供應不斷走低乃至供不應求,因此,2009/2010榨季的高糖價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一位行業內人士稱,看著現在的高糖價都覺得害怕,幾年前的光景是否又要重演,糖價上漲還是慢一點、平緩一點好,這樣才能可持續,農民和企業也才能從中獲益,否則風險會很大。
不要只在價格上博弈
糖業作為一個基礎的食品原料行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分量,因此,即使是美國這樣市場經濟很發達的國家,對糖行業也采取了較為嚴格的計劃措施,在哪些地方種植甘蔗,要種植多少等都有較為詳盡的規劃。
黃宇飛認為,我國糖業要走出惡性循環,調控就不能只在價格上博弈,要從源頭上抓起,抓原料供應的穩定性。要做好產糖地區制糖原料種植的規劃工作,要使原料供應相對穩定,避免因供應量的大起大落,而帶動價格的變化。
另外,黃宇飛建議,國家應引導制糖企業實行“兩步法”生產,即先把甘蔗制作成原糖,企業和國家儲備大量的原糖,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時候,再將原糖加工為成糖,這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
黃宇飛說,與成糖相比,原糖具有保質期長的特點,因此可以長時間大規模儲存。以前,我們基本是直接生產成糖,企業和國家儲備的也是成糖,由于保質期短,儲備規模有限,再加上每年食糖需求量基本是確定的,全年食糖的產量在一年一度的全國食糖產銷工作會也相對明了,因此一旦出現較大的供需缺口,就會出現大規模資金炒作。
如果制糖企業按照“兩步法”生產,開始生產的是原糖,國家和企業也儲備大規模原糖,這樣即使在遇到大規模減產的年份,企業也可以將原糖加工為成糖,保證市場供應穩定,這樣價格也不會大起大落,還可有效防止資金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