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食品價格上漲5.9%,分別拉動CPI上漲1.9個百分點。
當前推動CPI上揚的直接因素主要來自蔬菜、鮮果等食品類價格的上揚。
在通貨膨脹預期強烈的當前,不少專家學者擔心,農產品價格的快速上漲會成為引發通脹的首要推手。而官方也同樣表現出對這種趨勢的擔憂。各方紛紛追尋農產品漲價的原因以及其帶來的影響與應對之策,記者近日的采訪發現,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除受天氣致供求關系失衡,運輸及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響之外,游資利用信息陷阱、囤貨等手段炒作,成為這一輪漲價潮的重要推手。
農產品漲價過急加劇通脹壓力
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食品價格上漲5.9%,分別拉動CPI上漲1.9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五大招式”管理通脹預期,其中的一條便是“采取綜合措施增加國內農產品供給,保持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基本穩定。”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當前推動CPI上揚的直接因素主要來自蔬菜、鮮果等食品類價格的上揚。
受干旱、低溫等不利的天氣影響以及生產資料和運費等成本價格推動,4月份,我國蔬菜類和鮮果類的價格分別同比上漲24.9%和16.4%。
農產品價格離奇上漲,更讓公眾感受到生活成本增加的壓力。“在我國的CPI計算中,食品也就是農產品占了30%的比例,農產品漲價當然對CPI有重要推動作用。”農產品價格上漲,成為眾多分析師一致認為的CPI上漲的主要推手。
供求失衡、成本提高是誘因
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業內認為受天氣致供求關系失衡,運輸及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因素是一方面的原因。
廣東省價格監測中心監測顯示,菜價總體上升是受冬季氣溫偏低、開春后“倒春寒”天氣持續以及生產流通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時考慮到二季度通常為蔬菜上市淡季,以及受梅雨時節的影響,不排除后市廣東的菜價仍會出現波動的可能性。
徐聞縣天健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慶分析,一是“倒春寒”北方大棚菜上市推遲,市場出現短暫供不應求;二是勞動力成本、油價上漲導致運輸成本增加,比如從壽光到廣州這段路程,每趟運輸費上漲了3000元左右;三是西南大旱對蔬菜供求也有一定程度影響。
游資盯上農產品
“這次蔬菜漲價初期受供求影響,后期是被炒高了”一位從事農產品期貨投資的馮姓經理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國際、國內頻繁的自然災害,只是給農產品的漲價創造了一種氛圍。“就我接觸到的情況來看,最近有不少資金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投資,進行短期的炒作,甚至一些原來搞房地產、搞IT的資金也進來了。”馮經理告訴記者,兩個月之前,還有國際的玩家找他合作,囤積一些農產品。“一般來講,國內的炒家大部分資金實力都比較小,多數為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國外進來的實力都很強,一般是一個冷庫一個冷庫地收購,但是他們基本上都是找國內的代理,非常隱蔽。”馮經理說,自己不愿意淪為國際炒家的買辦并且也不缺乏資金,所以拒絕與他們合作。
楊國慶也透露:“大蒜價格暴漲與收購商囤貨脫不了干系,去年東北收購商要與我合作大量儲存大蒜,但我擔心風險太高,所以沒干。結果人家賺了上百萬,因大蒜賺幾百萬的人比比皆是。”
“許多游資在3、4月份入市,都掙了大錢。”馮經理說,現在許多農產品價格都居于高位,大部分人不敢再大肆入市,但是大家都相信蔬菜等的農產品價格在兩個月內會維持在高位。“因為農產品的生產有周期性,部分產品的產量短時間內很難上得去。例如,蔬菜的產地主要是南方,而西南剛剛遭受大旱,接下來又是臺風和多雨的季節,兩三個月內,蔬菜的產量很難一下子上去,價格中間雖然會有波動,但是總體會維持高位。”
據了解,與新鮮農產品相比,“干貨”更容易受到游資的炒作。“綠豆、干辣椒都是借西南大旱減產來炒作,簡直是發‘國難財。”一位近期轉向投資農產品“干貨”的老板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游資喜歡炒作具有這些特點的農產品:有一定地域性,減產預期較強,價格有上升空間;與城市居民消費習慣有關,生活必需品更能炒高價格;便于儲存的農產品易于炒作。“近兩年,眾多海外、國內游資盯上農產品流通,盡管其單次交易利潤不高,但總體利潤很可觀,而且資金周轉快。”
然而,對于一些有漲價預期的農產品,炒作資金也不會輕易放過。馮經理告訴記者,對于新鮮農產品,炒作資金會通過向農民、生產企業預定,來控制產品的供應量,抬高價格,達到贏利的目的。
農民往往是受害者
專業人士分析,炒作農產品危害性極大,一方面對我國的整體通貨膨脹產生助推作用,并且影響到農產品供給和價格的穩定。另一方面游資撤走后價格會跌入低谷,對抗風險能力本來就很弱的小農戶危害很大。
“事實上,即使在炒作的初期,農產品一路上漲,農民收益也十分有限。”馮經理說,一般來說,原來一塊錢的東西,如果炒作者和經銷商以1.2元向農民收購,農民就會非常高興,但是炒作者和經銷商一塊錢的贏利目標一般是五毛到一塊。
不過,炒作者卻可能蠶食掉農戶的利益。據此前媒體報道,普洱茶炒作之后,游資迅速撤走,剩下大量苦不堪言的農戶。廣東省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認為,這種人為改變供求關系而導致的價格上漲,正由普洱茶等向日常農產品蔓延。如此漲價,需要果斷利用貨幣政策遏制游資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