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緊急部署第6號熱帶風暴防御工作
本刊訊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6號熱帶風暴“獅子山”正以每小時5-10公里的速度逐漸向廣東東部到福建南部一帶沿海靠近,強度緩慢加強,將對華南、華東沿海省份造成影響。為有力有序有效應對熱帶風暴給農業(漁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農業部辦公廳于8月29日發出緊急通知,全面部署防御工作。
一要高度重視熱帶風暴防御工作。當前,南方地區中稻正陸續灌漿,晚稻正在分蘗,南海、東海海域伏季休漁結束后大批漁船已經出海,“獅子山”帶來的大風、大浪和強降雨可能給農(漁)業生產和出海作業漁船造成嚴重影響。有關省(區)農業、漁業部門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迅速行動,及早部署,精心組織,強化協調,扎實做好各項防御工作,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
二要切實加強災害監測預警。有關省(區)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利等有關部門的聯系,密切關注“獅子山”發展動態,及時調度、匯總、上報災情,提高信息的時效性,加強災情核查和會商,提高信息的準確性。漁業部門要及時將漁船回港、養殖漁民撤離上岸、漁政船待命和其他防御措施落實及受災情況,報送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
三要迅速落實各項防御措施。農業部門要及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抓緊落實各項防災減災措施。要加強水稻“兩遷”害蟲監測和防控工作,努力減輕病蟲危害;做好畜禽生產必需物資貯備,強化畜禽圈舍排險加固;組織農墾企業、學校、醫院和鄉鎮企業等單位做好相關防范工作。漁業部門要及時督導相關海域作業漁船和養殖人員盡快回港或就近避風、避浪;加固港內漁船及養殖魚排,維護漁港設施和堤壩。
四要及時搞好災后恢復生產。及時制定完善農(漁)業生產恢復方案,指導農(漁)民搞好生產自救。對受淹農田要抓緊排水降漬,對受災地塊要及時改種補種。同時,盡快修復臺風損毀設施,組織和幫助養殖戶及時補苗;搞好動物疫病監測防治,防止災后動物疫病暴發流行;組織好救災種子、種畜、化肥、柴油、農藥、疫苗等生產資料的調劑和調運,為恢復生產提供物資保障。
東北稻區稻瘟病穗率控制在1%以內
本刊訊東北稻區7月中下旬以來,受連續陰雨寡照天氣影響,稻瘟病發生重于去年。截至8月20日,黑龍江、遼寧和吉林三省葉瘟累計發生1031萬畝,是去年同期的2.1倍;穗瘟發生約98.6萬畝(其中黑龍江墾區發生78.6萬畝),是去年同期的4倍以上。經組織有效防控,葉瘟未造成明顯危害,病穗率大部分控制在1%以內。
今年東北稻區稻瘟病發生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前中期擴展較慢,近期擴展較快。從7月15日開始,受降雨偏多影響,擴展流行速度顯著加快。截至目前,葉瘟分別發生347萬畝、443萬畝、241萬畝,分別增加7.1倍、7.4倍、2.7倍。二是近期穗瘟陸續發生,局部危害較重。目前,黑龍江中東部、遼寧東部和南部、吉林中東部早熟品種已查見穗瘟危害,三省發生面積分別為95.8萬畝、1萬畝、2萬畝。其中,黑龍江樺南、延壽、通河、嘉蔭、建三江分局,遼寧盤山,吉林磐石、輝南、舒蘭等地高感品種發生較重,墾區病穗率超過10%的面積為9.8萬畝。三是預防控制措施到位,大部危害較輕。各地高度重視稻瘟病預防控制工作,目前已累計實施防控9547萬畝次。其中,黑龍江、遼寧、吉林防控面積分別為8632萬畝次、512萬畝次、403萬畝次,是發生面積的19.5倍、1.2倍、1.7倍,發生田塊已普遍防治了2次-3次。經防控,大部發病田塊病葉率為5%-10%,除部分高感品種外,病穗率控制在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