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來地里收購黃瓜,帶鮮花的黃瓜能賣到2塊錢一斤,干花黃瓜能賣到1.2元到1.3元一斤。”山東省壽光市文家街道大堯村的黃瓜大棚戶洪躍民一邊在大棚里忙活,一邊接受記者的采訪。正當記者驚嘆這價錢很不錯時,洪躍民回過頭來,認真地說了一句:“這賣得并不貴。”而就在幾分鐘前,他還告訴記者,往年黃瓜最便宜的時候只有4毛錢左右一斤。
從4毛錢一斤到1塊2左右,黃瓜價格漲了三倍,為何洪躍民還會說“賣得不貴”?面對記者的疑問,洪躍民停下手里的活,給記者細細地“拉了拉”這其中的原委。
“今年正月十五那場大雪,把我們村的大棚基本上都給損壞了。”他告訴記者,大部分大棚都壓垮了,得徹底重建;有的受損程度稍輕,修修還能用。“我家有兩個600平方米的大棚,都給壓垮了。”
“別看這一個大棚,我建起來花了一萬多元,比去年貴了5000塊左右。”洪躍民給記者仔細地算了這筆賬,8米的主鋼,去年是8元一根,今年賣11元一根,一個大棚得200根主鋼就貴了600元;6米長、直徑1.5寸的鋼管,去年賣80元一根,今年賣90元一根,一個大棚30多根鋼管,又比去年多300多元;建棚時得請人挖棚墻,70米長的大棚得挖90米長,去年挖棚墻的費用是40元一米,今年是65元一米,這得比去年多花2250元;建棚需要人手,去年人工費是20元一米,今年是45元一米,這又比去年貴了1750元。“這還沒有把建棚用的鋼絲算在里面”。
洪躍民告訴記者,除了化肥價格比去年下降了30元左右一袋、種苗價格與往年持平外,有機肥、薄膜等生產資料的價格都比去年上漲了很多。去年,差一點的薄膜賣1.5元一平方米,好的賣1.65元一平方米,今年,差一點的賣1.9元,好的賣到2.3元,他這一個大棚就得近2000元錢;去年,有機肥賣80元一方,今年賣100元一方,一個棚得用25方到30方,光有機肥就得2500元到3000元。“這還只是前期的投入,后面還得追肥、打農藥。”他說,一個大棚至少需要500塊錢的農藥,追加1000塊錢化肥。
“此外,我們種苗、摘菜的時候都需要人手。”洪躍民說,去年,男工的工資是80元一天,女工是50元一天。但是,今年男工基本都要110元一天,女工也要80元一天。
“這一算下來,我們的投入也很大啊。”洪躍民搖著頭說,就是賣現在這個價錢,他們的毛收入是漲了一倍,但除掉成本,純收入也不會比往年多多少。“而且到下個月黃瓜大量出棚時,價錢馬上就會跌下來,估計能賣八九毛一斤。如果氣候不好的話,產量還會受到影響。”
“你還覺得菜很貴嗎?”面對他的提問,記者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