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不缺大師,缺企業家。”部分有識之士已對景德鎮藝術陶瓷產業現狀有了深刻認識,因此,如何在景德鎮藝術陶瓷產業中嵌入現代企業制度,又充分利用現有“大師”資源成為問題的關鍵。本文將華誼兄弟演藝明星持股現象解讀為“現代企業+演藝明星”模式,并認為該模式具有一般性,可將其推廣到藝術陶瓷產業領域,形成“現代企業+陶瓷藝術家”模式。在此基礎上,結合景德鎮市情,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景德鎮;華誼兄弟;藝術陶瓷;“現代企業+陶藝家”
1 華誼兄弟演藝明星持股現象及其解讀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的綜合性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于1994年創立,因投資馮小剛、姜文的電影而聲名鵲起,現已全面進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該公司作為28家首批登陸創業板的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在深圳上市。公司總股本16800萬股,公開發行4200萬股。
不同于普通的上市公司,除了王中軍和王中磊兩個大老板外,華誼兄弟原始股東中還有不少演藝界的大腕如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等人,其中馮小剛持有288萬股華誼兄弟原始股,位列演藝明星第一位。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演藝明星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并不稀奇。演藝明星本身就是稀缺性資源,他們要么擁有先天性優越條件如漂亮的臉蛋、曼妙的身材如李冰冰、周迅等人,要么擁有非凡的才華如馮小剛、張紀中等人,總之,這類人是以自身稀缺性人力資本入股上市公司。然而需要強調的是,僅僅擁有眾多演藝明星并不是生成既叫好、又叫座饕餮盛宴的必要條件,他們背后需要一根“資本紅線”。正是華誼老總王中軍和王中磊打造的資本平臺,才將一顆顆散落的明珠連結成璀璨的項鏈。我們將華誼兄弟的模式看做“資本+演藝明星”模式或者“資本+人力資本”模式或者“現代企業+演藝明星”模式。在這里,現代企業與資本是主導、是主線,而演藝明星則是根據需要進行優化組合的珍珠。
2 景德鎮藝術陶瓷產業發展的困境:“不缺大師,缺企業家”
景德鎮是舉世聞名的瓷都,歷來不缺乏優秀的陶瓷藝術家。如1979年以來,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三百六十五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23位是陶瓷藝術家,如劉遠長、秦錫麟、王錫良、張松茂、熊鋼如、賴德全、李菊生等人都是陶瓷界響當當的大腕。除此之外,景德鎮還有數以百計的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以及數以千計、萬計的民間陶瓷藝術高手。當然,景德鎮陶瓷學院、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以及江西省陶瓷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每年也輸送為數眾多的陶瓷藝術類專門人才。應該說,景德鎮具有豐富的陶瓷藝術人才。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景德鎮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并沒有轉化為明顯的規模優勢與市場競爭優勢。以同樣生產藝術瓷見長的廣東潮州為例,1995年潮州瓷產業規模與景德鎮大致相當,但到了2007年景德鎮的陶瓷產值為42億元,潮州則已經超過了200億元。原因在哪里呢?
“不缺大師,缺企業家。”身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劉遠長先生一語道破問題的關鍵。確實,景德鎮缺少能夠整合各類生產要素的優質企業、龍頭企業與現代企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陶瓷企業寥寥可數。當前,景德鎮藝術陶瓷行業唱主角的是陶瓷作坊,據估計不下上萬家。而景德鎮曾引以為豪的國營瓷廠如光明、人民、建國、東風、長征、紅星、紅旗等都在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社會轉型中被淘汰了。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從1995年到2007年間景德鎮的國有和集體企業數量從316家減少到157家, 而剩下的157家也大多名存實亡:廠子化整為零,車間租給了個人。“國營瓷廠的消亡、現代企業的缺失,作坊式生產”給景德鎮藝術陶瓷帶來的危害是什么呢?江西省陶瓷公司的副總經理、景德鎮宇宙瓷廠的廠長馮有根說:“從發展的眼光看,現在這種萬家手工作坊并存的生產方式,使得景德鎮缺少了產業概念,分散生產、分散經營而無法形成合力,其結果是整體對外競爭力的削弱。”因此,盡管景德鎮陶瓷藝術大師云集,但是作坊式的生產方式限制了他們的經濟產出。如景德鎮23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假定每一位大師的作品每年銷售額為1000萬,但加起來遠不足廣東潮州一家生產宮廷工藝瓷的企業,該企業2009年的銷售額為3.203億元。顯然,經營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巨大的差異。
當然,對于20世紀90年代至今景德鎮陶瓷行業領域“國退民進” 的現象,我們也需要公正、客觀的評價。應該說,作坊型陶瓷企業填補了“十大瓷廠”退出后留下的產業空白,這對于繼承與發揚景德鎮優秀陶瓷文化傳統、繁榮當地經濟、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景德鎮藝術陶瓷產業發展的新思路:“現代企業+陶瓷藝術家”
現代企業制度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理論上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可以自動生成。通常的規律是:在競爭的驅使下,單個企業規模將由小到大、行業內廠商數目則由多變少。與此同時,廠商的組織形態不斷向高級化發展,逐步由家庭作坊式經營、家族經營讓渡為現代企業經營。因而,從景德鎮藝術陶瓷產業作坊式生產現狀可以看出當地的藝術陶瓷產業還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景德鎮藝術陶瓷產業離企業化、現代化與規模化還有較遠的距離。
有沒有快速形成景德鎮現代企業制度的方法呢?有!這就是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積極引進外部投資者特別是龍頭企業落戶景德鎮,通過它們逐步改變景德鎮企業的生態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做大做強景德鎮藝術陶瓷產業。對此,我們一定要有開放的胸懷。第二步則是運用景德鎮業已建立的現代企業與現代企業制度同景德鎮現有的“大師”資源對接。如果該環節處理得好,景德鎮憑借千年陶瓷文化積淀、豐富人才資源以及行之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景德鎮藝術陶瓷產業競爭力必將大大提升。
其實,陶瓷藝術家與上述華誼兄弟演藝明星具有相似性,即二者都具有人力資本,都屬于稀缺性資源。二者的差異在于:陶瓷藝術家是多種身份的集合體,作品的創意、構思、制作、銷售、策劃等往往都是由本人或少數人完成的,自產自銷是絕大數陶瓷作坊典型的特征;而演藝明星則不同,他們是公司整體市場運作的一部分、一個環節,演什么、怎么演等等都必須符合公司的整體安排。當然,好的導演、演員確實是能夠使作品增色不少,這是一個相得益彰的過程。應該說,華誼兄弟 “現代企業+演藝明星”型或者“現代企業+人力資本”型模式具有一般性,它不僅可以用于娛樂界、也可以用于時裝界,同樣也可以拓展到陶瓷產業領域,在這里我們稱之為“現代企業+陶瓷藝術家“模式(圖1)。”現代企業+陶瓷藝術家”模式是指通過現代企業制度改造傳統陶瓷作坊,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如吸收、合并、入股等方式將眾多陶瓷藝術家聯合起來,打造陶瓷行業領域的“華誼兄弟”。陶瓷作坊逐步演化成現代企業的車間、生產線,而陶瓷藝術家則逐步演化成現代企業內部的創意組織與創意環節。
該模式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尊重知識、尊重勞動、稀缺性資源也應當獲取相應報酬的具體體現,它具有兩方面優點。一方面該模式強調利用現代企業制度,采取市場化的方式整合各方面資源;另一方面不放棄陶瓷藝術家已形成的風格、傳統、渠道與資源等,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經營能力的陶瓷藝術家甚至可以以自身人力資本入股,成為企業的締造者與創始人。需要說明的是,“現代企業+陶瓷藝術家”模式中“現代企業”與“陶瓷藝術家”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現代企業是主,陶瓷藝術家是輔;陶瓷藝術家生產的陶藝作品可以署名,但作品必須符合所屬企業的標準和規范。鑒于景德鎮本地小農思想濃厚且缺少現代化大型陶瓷企業,建議如下:
第一是樹立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地方政府應加強引導,幫助作坊主樹立現代企業經營理念,盡快改變景德鎮陶瓷作坊式生產的經營面貌。
第二是提高陶瓷行業從業門檻。陶瓷行業門檻過低不僅導致資源利用率低下,而且容易導致行業無序競爭,從長遠上來看不利于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當地政府可利用經濟杠桿抬高行業門檻,保持行業內適當數量的經營者。
第三是積極引進外部投資者。引進外部投資者本質上是引進先進的現代企業制度。當前,應充分利用東部發達地區陶瓷產業轉移的契機,積極引入外部投資者,通過移植嫁接的方式做大做強本地藝術陶瓷產業。
參考文獻
[1] 王世群,陳莎莉.作坊型陶瓷產業困境與出路——基于景德鎮
市陶瓷產業個案的研究[J].陶瓷,2010,(6).
[2] 王世群.從“華誼兄弟”模式看景德鎮陶瓷經營業態未來的選擇[J].
江蘇陶瓷,2010,(5).
[3]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網站.http://www.hbpictures.com.
[4]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5] 郭曉鳴,廖祖君,付嬈.龍頭企業帶動型、中介組織聯動型和合作
社一體化三種農業產業化模式的比較——基于制度經濟學視
角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 2007,(4).
[6] 王世群. 市場經濟背景下景德鎮陶瓷產業相對衰落的原因探
析[J].佛山陶瓷,2009,(11).
[7] 景德鎮:“千年瓷都”薪火傳承,期望再度崛起[N]. 工人日報,
20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