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斯柯達Yeti”作為關鍵詞Google一下,點擊新聞子菜單,目錄前四條是同一篇被中新網、環球網、太平洋汽車網等普遍轉載的文章,標題為《Yeti于2013年國產 斯柯達多款新車解析》。不幾日,廣州車展將會開幕,關于斯柯達Yeti入華的討論文章逐漸增多。與今年4月北京車展前不同的是,這次媒體論調不再一致,亦鮮有“明年國產”的判斷。
活在“標題”中的Yeti
12月21日,第8屆廣州車展即將開幕,各大車企早已著手準備自己的參展內容。在汽車門戶網站上,已經可以看部分車企介紹車展信息的預熱信息。而記者致電斯柯達負責媒介關系的公關時,得到的答復依舊是內容尚未確定。對于Yeti是否會以斯柯達首款SUV車型的身份亮相廣州車展時,得到的答復與上面無異。
這樣的情景和對答,與今年4月北京車展前記者致電斯柯達公關時得到的答復十分相似。
這里暫且回顧一下今年北京車展前期各大媒體對斯柯達的報道標題:
網易汽車:《最快明年國產—斯柯達Yeti北京車展亮相》;
愛卡汽車網:《北京車展亮相 斯柯達Yeti明年有望入華》;
汽車之家:《明年引入國產 斯柯達Yeti北京車展亮相》;
網易汽車還做了題為《2010北京車展 斯柯達Yeti》的專題視頻,其他媒體關于斯柯達車展前的報道,也大都與Yeti有關。
彼時,包括本刊記者在內的專業媒體人士和汽車愛好者都對這個“斯柯達首款SUV”車型充滿好奇。一些國外Yeti版本的圖片開始在網上流傳,關于Yeti的國產策略以及定價,在媒體之間也開始廣泛討論。在一片烘云托月中氛圍之中,Yeti似乎已經成為今年北京車展的壓軸大戲。
而事實上,北京車展斯柯達的展臺上,Yeti并未出現。不僅如此,關于Yeti的各種傳言,也在斯柯達相繼推出明銳Green Line和明銳RS車型之后沒了下文。直到今年廣州車展開幕前夕,關于Yeti的有關討論才再次闖入公眾視野。
“人有我優”的SUV
如果Yeti正式引入中國,無論采取國產還是進口形式,都將成為斯柯達在中國的首款SUV車型。目前,斯柯達在華共有明銳、晶銳、昊銳三大車系,再加上主打綠色環保的明銳Green Line和轎跑車明銳RS,構成了目前斯柯達全部的產品系列。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以上已是斯柯達全部的參展內容。
在目前的中國市場,一款成功的SUV可以養活一個企業。SUV市場空前火爆的外部條件下,斯柯達如能適時恰當地引進一款SUV車型,無論對其品牌還是市場銷售而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斯柯達能否跟上中國SUV市場的節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企業在中國未來數年的發展狀況。
CR-V對于東風本田的意義,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去年,東風本田總共銷售汽車20萬輛車,CR-V就占據了一半的比例,達10萬輛。上市6年而仍然需要加價提車,這個現象本身就能說明足夠多的意義。即使拋開“饑餓營銷”的營銷手段不談,年銷十萬輛亦是一個奇跡。在中國,CR-V并不是城市SUV的開山鼻祖,但在許多消費者那里,CR-V便是城市SUV的代名詞。僅靠三款車型,東風本田就能從中國汽車市場的“邊緣”成功轉身“主流”,CR-V功不可沒。
東風本田副總經理劉洪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明確表示:“我們習慣去創造一個新市場”。CR-V在SUV領域的成功也已驗證了這樣的言論。
廣汽豐田漢蘭達的成功,或許更能說明一些什么。曾經有一個關于漢蘭達流傳甚廣的真實事件是:廣汽豐田北京森華望京店的總經理劉彤在漢蘭達上市時給每個銷售顧問發了張紙,要求他們人寫下漢蘭達的三個競爭對手。結果匪夷所思:“他們居然什么都寫,途勝、CR-V都寫上了,其實它們完全不是一個檔次。還有寫霸道的、寫斯巴魯森林人的,就是沒有共同答案。很明顯,連銷售顧問都不知道它的競爭對手是誰。”劉彤對媒體說。
沒有競爭對手,成就了漢蘭達。而總結CR-V的成功,則始終會落到“創造城市SUV”的市場需求上。
在商品市場上,“人無我有”是最佳狀態。一款沒有競爭對手產品,總是比較容易取得市場霸主的地位;一旦競爭產品出現,“人有我優”則是下一階段制勝的關鍵所在。
隨著上海大眾途觀和北京現代ix35等競爭車型的加入,火爆的中國SUV市場已經有各種競爭車型,需求已經被“創造”出來。既然“人無我有”的市場已經不復存在,“人有我優”自然成為營銷首選。如果引進SUV車型,打造“具有斯柯達特色的SUV車型”必將成為斯柯達的首要任務。
效仿成功的先例?
昊銳上市時,曾經有人擔心其會在同胞兄弟帕薩特和邁騰的夾縫下難以生存。對此,時任上海大眾斯柯達品牌營銷事業部執行副總監付強公開表示:“我曾跟人打賭,昊銳上市后,一定可以拉動邁騰的銷量,而不是影響它。”時隔一年多后,事實證明,付強的判斷非常正確。邁騰和昊銳,已經取得“1+1>2”的成績。
今年3月26日,上海大眾首款都市SUV車型途觀正式上市;斯柯達會不會緊接著引進Yeti,延續“1+1>2”的發展勢頭自然引起人們的興趣。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Yeti入華傳言最盛的時期正式上海大眾途觀上市前后,途觀迅速熱銷之后,關于Yeti的流言也就慢慢消散下去。
斯柯達中國總裁羅凱福·布拉格說:“我希望斯柯達成為最貼近中國人民心靈的汽車品牌。”而觀察斯柯達在華不到4年引進的幾款車型,我們不難發現,斯柯達事實上也在往這條道路上走。
明銳上市初期,作為“新品牌”的斯柯達并沒有迅速獲得銷量上的回報。經過一段時間的“慢熱”,明銳車型憑借良好的口碑逐漸打開市場,“飛入尋常百姓家”。接近兩年時間的積累之后,晶銳“順理成章”的上市,但是,直到今年9月的金九時節,晶銳的月銷量才達到3548輛,環比增長35.4%,基本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昊銳車型的發展,也似乎經歷了一段“慢熱”的歷程。
“貼近中國人民心靈”的定位表明斯柯達沿襲了中國人注重內涵的品質,反過來又似乎造就了斯柯達車型“慢熱”的特點。如果順著這樣的特點延伸下去,緊接著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引進SUV車型Yeti,會不會“慢熱”?等Yeti“熱”起來之后,會不會已經錯過最佳時機?
目前,斯柯達在華已有晶銳、明銳、昊銳三款車型,形成了對A0、A、B級市場的全面覆蓋,尤其是旗艦品牌昊銳的加入,更是在品牌建設層面上進行了有力的補充。今年,明銳Green Line、酷黑版晶銳、明銳RS等個性車型的出現,則讓斯柯達的內涵更加豐富。
Yeti的叩門聲,似乎已經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