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已經逐漸成為了眾多海外企業的采購源地,尤其在原材料及零部件領域,越來越多的海外買家有在中國采購的需求和計劃,其中不乏德國買家的身影。德國是WTO《政府采購協議》(GPA)首批締約國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貿易體和歐洲經濟最發達國家。在GPA規則和歐盟法律規定的影響下,德國的政府采購逐步實現了與國際市場的接軌。而且,不斷增加的成本壓力促使更多的德國和歐洲企業轉向中國市場尋求供應商。
集中采購為主
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各州和地方政府采購高度分散,沒有統一的集中采購機構,一般由市政聯合會向政府部門提供采購和合同管理信息系統,并對社會發布政府采購信息。在采購中,聯邦政府充分發揮政策功能,既保障了聯邦機關職能履行,節約了財政預算資金,又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采購執行上,以政府集中采購為主,部門集中采購為輔,兼有少量小額分散采購。德國法律規定,如果聯邦采購中貨物或服務的合同金額預計超過8000歐元(不含增值稅),就必須實行政府集中采購。相關職能部門分工如下:財政部負責編制政府采購預算,管理采購資金;國防部負責軍事方面的集中采購;聯邦采購中心負責為26個聯邦機構、基金會和國際組織采購貨物和服務;交通與建設部所屬聯邦建筑與區域規劃局負責聯邦機構建筑工程及城市規劃采購;聯邦政府其他部門自行采購8000歐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其中預計合同金額超過1000歐元的,必須由三家以上供應商參與投標。根據自愿的原則,各部門也可委托聯邦采購中心采購8000歐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
采購堅持公開透明原則
德國聯邦政府采購靠制度來實現“充分競爭、公開透明”,在法律中就明確了政府采購的三個技術性目標:一是公開透明;二是促進和利用世界競爭;三是采購人與私營企業的市場地位平等。其遵循充分競爭、公開透明,地位平等、禁止歧視,綜合權衡、效益最佳,量力而行、遵從預算,扶弱濟小、平衡協調,維護權益、依法救濟的原則。
維護公平公正是德國聯邦政府采購的核心理念。充分競爭是提高采購質量、降低采購成本的關鍵,而要確保競爭的充分性,就必須維護采購的公平公正。首先是促進供采雙方之間的公平公正。保證采購通過招標方式進行,使采購人與被采購人處于平等地位,并且對各投標企業一視同仁。其次是維護供應商之間的公平公正。禁止歧視和壟斷,積極扶持中小企業,鼓勵殘疾人開辦的企業參與競爭,形成更加廣泛的競爭,并將采購項目分包一部分給中小企業,以扶持弱勢群體。
采購形式豐富多樣
為壓縮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德國聯邦政府采購中心采取了多樣化的采購策略。例如,通過與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協議框架的方式,將多期分散的同類產品或服務打包,實行一攬子采購。
德國聯邦政府實行電子采購策略,包括搭建政府采購的網絡平臺、電子反拍賣、開放電子化市場三項內容,目的是方便采購人、供應商接入國際采購系統,降低采購成本,如通過實行電子反拍賣吸引更廣范圍的供應商參與競標,這種方式防止了供應商之間締結價格同盟,比一次性投標的方式更加有效地壓低了報價。德國兩幫政府還啟動了“德國在線”計劃,通過“聯邦電子政府商場”網站提供一站式服務,采購人可以發布招標公告,查詢供貨信息,通過預先訂立的框架協議實施網上采購,節省了與供應商聯系的高昂費用。隨后又開發了招標信息系統,將所有采購程序電子化,聯邦機構采購全部通過網上進行。目前,聯邦政府已形成了由供應商管理系統、電子招投標平臺、聯邦電子政府商場組成的電子化政府采購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