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是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學習決定命運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學習和培訓成為令人和組織的共同需要,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知本的價值正在超越資本。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可以幫助企業形成按心競爭力,獲得競爭優勢。本文就企業如何認識對于員工的培訓,以及應誼選擇何種有效的培訓方法,如何評估培訓效果闡述筆者的個人觀點。
[關鍵詞]企業培訓 培訓方法
1 如何看待員工的培訓
培訓主要是一個需求的整合以及需求怎么加以整合的過程。這個需求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接受培訓的個體的需求,還有一個組織實體對受訓個體在技能或管理上的需求;二是需要通過培訓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就是需求整合的問題,實際上這個整合還可以向前推,就是讓某一個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就要對人的技能提供一個準確的標準。筆者認為,企業對員工培訓的重視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狀態,首先要引起企業領導人員重視,之后是部門負責人。只有實現了整個公司組織體系的一致認同,才能夠將企業培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是一個伴隨企業整個發展階段的過程。筆者認為企業重視員工培訓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培訓是提高員工素質,形成人才儲備的良好手段;員工培訓本身就是對員工的重要激勵;員工培訓也是灌輸企業文化,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基礎。簡而言之,企業培訓是一種雙贏投資,一方面員工的工作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力將得到不斷的提高,能夠有效增加企業的產出價值,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員工整體素質得到提升,獲得的將是一份終生保值的財富。
2 如何選擇培訓方法和內容
2.1 不同的培訓方法會產生不同的培訓效果
培訓方法和培訓內容緊密相關,不同的培訓內容應該采用不同的培訓方法。不同的培訓方法有不同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公司的培訓目的、培訓內容以及培訓對象,選擇適當的培訓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達到企業培訓的目標。收到較好的培訓效果。另外,培訓方法必須與培訓需求、培訓課程、培訓目標相適應,它的選擇必須符合培訓對象的要求。因此對培訓方法的優缺點要有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內部培訓的優點是:企業能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開發,各方面情況都比較了解,針對性強;員工相互熟識,交流順暢;培訓成本較低,所有參與者都會形成共同的行為與思考方式。缺點是:不易樹立威望,影響參與度;選擇范圍小,師資力量不高,看待問題受環境決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外部培訓的優點是:選擇范圍大,可以獲得新鮮的資訊和擴展人際關系圈與商機;可學習到先進的工具與方法,帶來全新的理念。缺點是:成本較大,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企業間的理念、實力等存在差別,什么培訓形式適合何種公司,這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行業的新知識,新發展方向,戰略類的課程,能幫助員工拓展知識與眼界的培訓選擇外訓較適合,外部培訓和內部培訓要相互結合運用才能更好地做好企業培訓。全是內部培訓容易造成一葉障目,沒有創新,沒有突破;全是外部培訓容易脫離企業實際情況,盲目求快求新,誤導企業步入歧途。根據企業發展階段不同,合理的培訓方式可參照這個規律:處于創業階段內訓與外訓比例為2:8,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內訓外訓比例為4:6,成熟企業比例為7:3。
2.2 培訓內容
不同的培訓對象,應選擇得培訓內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員工的培訓是企業文化滲透的過程,也是雙方達成文化共識,融合的一個過程。這樣的培訓內容可以是法律法規、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及知識技能等。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要以溝通技巧、管理藝術、拓展視野等內容為主,如行動學習法,根據階段性的重點工作人手,選重點難點課題,在培訓中輔以相關的管理知識或技能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探討并解決問題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主要側重于啟發思想和文化理念的共融,要使參與者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達到一種內在價值觀、思維方法上的升華。
3 如何評估培訓效果
評估培訓效果是通過不同測量工具評價培訓目標的完成情況,并據此判斷培訓的有效性,從而為未來舉辦類似培訓活動提供參考依據。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
3.1 學員的意見反饋
學員作為培訓的參與者,在培訓中和培訓后會形成一些感受、態度及意見,這些反應可以作為評價培訓效果的重要依據。學員對培訓的反應涉及培訓的各個方面,如培訓目標是否合理、培訓內容是否實用、培訓方式是否合適、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培訓教師是否具有能夠勝任培訓的學識水平等。可通過反饋表的形式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3.2 培訓之后的測試
培訓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活動,學員通過培訓所獲得的知識水平、所掌握技能的程度,可以反映出培訓的效果。了解學員的學習成果,通常采用測試的方法。但是測試往往只選取學習的一部分內容進行,測試內容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真實反映出學員學習的程度是目前培訓中所存在的問題。
3.3 工作行為
即考查員工接受培訓后行為的改變隋況。組織培訓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因此,學員在培訓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能否應用于實際工作,能否有效地實現學習成果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順利過渡,是評價培訓效果的重要標準。對學員的工作行為進行評估應該在其回到工作崗位3-6個月后進行,評估的工作行為變量包括工作態度、工作行為的規范性、操作技能的熟練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3.4 經營業績
可以用企業培訓的投資回報率來測量,即通過培訓對企業經營業績的整體影響。進行培訓收益與培訓成本的對較分析。培訓成本包括直接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參與培訓人員的酬金和工資福利、所使用的材料費用、設備或教室的租賃或購買費用、交通費用等;間接成本包括與培訓項目的設計、開發或講授不直接相關的其他成本和費用。培訓收益是指公司從培訓項目中獲得的價值。具體衡量指標包括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產品質量的改進、產品銷售量的增加、成本降低、事故減少、利潤的增長及服務質量的提高。
總結: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所有企業都開始意識到企業培訓的重要性,企業培訓也逐步擺脫空泛化和形式化的弊端,慚漸成為企業日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培訓的最終目的是增強核心競爭力,通過提高工作效率來增加企業效益。企業投資培訓,是需要得到回報的,但這種回報很難立竿見影,而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企業希望受訓者持續而有效地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轉化為企業的績效。員工也希望有一個用武之地,發揮所獲知識和專業技能。只有將這些知識和技能轉化為生產力,培訓才能獲得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