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村級干部作為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貫徹者、村民自治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帶頭人和代言人,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一支基干力量,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織保證。解決當前村干部隊伍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其思想素質與工作能力,使之真正成為農村發展引領員、政策法規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村民事務服務員,建設一支高素質妁村級干部隊伍,對于夯實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加快農村全面小康進程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農村人才隊伍 疏勒縣 新農村建設
農村人才隊伍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的工作大局,堅持把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納入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全面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合理配置開發農村人才資源,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 我縣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現狀
疏勒縣總人口33.2萬人,農村人口24萬人,占總人口的83.3%。全縣共有國家干部5591人,鄉鎮領導干部246名,村支部書記218名。村干部1154名。2009年底全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882人,其中農業工程技術人員398人,占科技人員的8,2%;衛生技術人員362人,占科技人員的8%;教師3464人,占科技人員的75%;萬人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57人;科技特派員49人。農村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2 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疏勒縣委雖然在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不斷發展的形勢、要求來衡量,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2.1 從農村人才隊伍自身來看,人才總量不足,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層次、高學歷人才,特別是農村實用人才大多沒受過系統全面的教育,文化程度偏低;結構不盡合理,相對集中在教育、衛生、農技等領域,從事種養業人才較多,而從事農產品深加工及農產品流通人才少。而且農村中有相當一部分青壯年農民大多走上了打工之路,不愿學農,更不愿務農。
2.2 從農村人才開發管理的角度來看,一是農村人才開發管理沒有專門的負責機構,全市農村人才開發尚未制訂出統一、完整、科學的發展規劃,沒有形成協同作戰的合力,也沒形成良好的、配套的政策措施和長效的工作機制,導致農村人才開發相對滯后;二是在主動探索研究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夠,存在被動應付的現象。三是對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不足。四是在對農村人才的培養培訓機制還不夠健全,培養和培訓手段落后,培訓渠道和內容單一,大多是通過一些單項培訓,沒有經過綜合培訓,綜合技能較差。
3 大力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疏勒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保障
結合我縣實際,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應當從抓實基層干部的選用、培育、管理和激勵四個環節下功夫,才能有效解決好農村基層干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扎實有效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3.1 抓選用,優化農村基層干部的整體水平和結構。
要針對我縣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措施滯后的狀況,從開發培養農村人才,積極創新選人機制,多渠道選拔農村優秀人才等各個環節,從做好農村優秀人才的選拔管理,建立健全評價激勵機制,保障他們的待遇問題等方面,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從政策上保證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穩步、健康、持續地發展。
3.2 抓培育,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緊密配合,抓好農村困難戶扶智培訓、鄉村干部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農村技術人才培訓、農村創業人才培訓、農村急需人才培訓等培訓工程。著眼提高培訓質量,切實改變培訓方式,想辦法調動廣大農民朋友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自覺接受教育輔導,使培訓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防止走過場,從而達到壯大農村人才隊伍,改善農村人才結構,提高農村人才素質的目的。
3.3 抓作風建設,樹立黨和政府的形象。
一是要以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為切人點。以服務群眾為根本,從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中聽出責任和義務,聽出方向和動力。聽出鞭策和警戒。
二是以解決農民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為突破口。要抓住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某些干部作風問題,尤其要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群眾群體性上訪、鬧事問題,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嚴格的教育,引導農村基層干部強化公仆意識、宗旨意識、勤政廉潔意識。
三是以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為根本性目標。農村基層干部始終把愛民、為民、富民、安民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以給群眾帶來更多的實惠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標準,以實際行動塑造農村基層干部的公仆形象。
3.4 抓監督管理,規范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作風和從政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勢必要有一支過得硬、本事高的農村人才隊伍。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農村人才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要把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納入到縣、鄉黨委政府、各涉農部門工作的議事日程,同時要實行目標責任制,組織、人事和涉農等部門要加強指導、督查和考核,規范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作風和從政行為。
3.5抓激勵保障機制,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一是創新良好的用人環境。如將農村優秀人才充實到村級領導班子;從農村優秀人才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和考聘機關事業人員;從農村優秀人才中選送人員進行深造等,給他們提供“上升”的機會。二是創新農村人才職稱評定辦法。要打破身份、崗位、學歷等的限制,建立健全公開、公平、公正的農村人才職稱評定體系,讓農村人才“執證上崗”,享有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同樣的身份,給他們提供“改變身份”的機會。三是創新農村人才獎勵辦法。政府要不斷加大獎勵基金投入,要不斷擴大獎勵面和獎勵名額,要不斷提高獎金數額,要特別重獎有突出貢獻的農村人才,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政府各部門要做好牽線搭橋工作,要在項目、資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傾斜,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達到人才和農民“雙贏”的良好效果,以此充分調動農村人才扎根農村,建功立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