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上八下乎?
這似乎是一個充滿顛覆的時代,很多東西在不同程度的更迭。
7月份以來,A股市場在金融地產的帶領下上演絕地反擊,這波行情被定義為“修復性反彈”。
8月初,市場震蕩后趨勢不變,繼續展開上攻,劍鋒直指上證3000點。
在《投資與理財》“下半年攻略”的報道中,就有主流券商機構指出,2010年剩下的歲月里,股市將運行至3000點以上。
私募機構的觀點更切近市場,進入8月以來,他們不僅有加倉動作,一些知名私募還毫無掩飾地認為,市場將問鼎三千。
記得去年7月,本刊曾做過一期“股市三千”的封面報道,其后上證指數創出3478點的高點。
如今,在經濟面回落的預期下,政策面出來鼓勁,資金面乘勢唱多,市場情緒面隨之高漲。
萬千變化,也許股市在各“面”趨好的前提下,再望3000尤可期待。
2010年的8月,對于整日里在股市摸爬滾打的投資者來說,注定是一個備受煎熬的月份。一方面,南方持續不斷的暴雨和北方高燒不退的氣溫,讓投資者經受了雨與暑的洗禮;另一方面,二級市場不斷傳出的“七上八下”的風言風語,也讓投資者在進場還是出貨之間難以抉擇。
再望3000點
國內股市在進入8月之后的第一個交易周內,其陰陽交錯的走勢讓投資者無所適從。
8月2日是第一個交易日,當日滬指大漲35點,拉出了8月份的開門紅。就在投資者開始看好8月份行情時,8月3日收盤前半個小時,兩市股指突然暴跌,滬指大跌45點,將前一日的漲幅盡數抹去。
隨后的幾個交易日里,兩市股指漲跌互現,呈現出拉鋸式走勢。兩市股指何以在進入8月之后出現如此上下兩難的走勢,是每一個投資者都想弄清的問題,尤其是經歷了這種拉鋸式的走勢之后,后市兩市究竟是向上還是向下,更是投資者的近憂。
在《投資與理財》7月份“下半年攻略”的報道中,就有主流券商機構指出,2010年剩下的歲月里,股市將運行至3000點以上。其中,中信證券、申銀萬國等看高至3000點,銀河證券、廣發證券等最高看至2800點。
如今,在經濟面回落的預期下,政策面出來鼓勁,資金面乘勢唱多,市場情緒面隨之高漲。也許股市在各“面”趨好的前提下,再望三千尤可期待。
否極泰來
回顧2009年,國內股市在四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的拉動下一路上揚,成為當年全球股市漲幅的“NO 1”。2010年年初,國內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對虎年的A股市場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不過,股市最大的精妙之處在于它的不可預測性。整個上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層層加碼,進入4月份進一步演變為“房市改革”。同時,4月16日股指期貨鳴鑼登場,滿心歡喜的股民以為市場將由弱轉強,但“4.19行情”讓夢想破滅。股指期貨數月做空,現貨指數如下鍋的餃子連續下墜。
管理層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在市場上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由于投資者對地產公司的未來業績表現產生悲觀情緒,紛紛拋售地產股,導致地產股成為誘發股市下跌的“重災區”,很多地產股在短短的兩個月內跌幅超過了50%。不光如此,房價的下跌預期,還促使大量貸款給地產開發商的金融業的盈利穩定性蒙上了陰影,這也使得金融股步地產股之后塵,走入了下行通道,號稱“全球最盈利銀行”的工商銀行股價就從5.5元一路下跌到了4元附近。由于金融股和地產股在兩市股指中占有較高的權重,因此,金融股和地產股的聯訣下行讓股指很是受傷。這種受傷又被股指期貨過度放大,致使兩市股指大幅下跌,滬指從年初的3100點一直跌至7月份的2319點,讓看好今年上半年股市行情的投資者眼淚不知為誰而飛?
導致今年上半年股市行情下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地產調控政策出臺的因素之外,歐元區金融業態動蕩不安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歐元區的不穩,不僅使得我國對歐元區的出口受到影響,而且使得原先在國內投資的歐元區資金被迫回流歐元區救市,從而使得國內外匯占款首次出現了大幅下降的態勢,間接影響了股市資金面的供給形勢,這或許也是導致股市下跌的因素之一。
該來的總是會來,該走的總是會走。進入流火七月,伴隨著滬指下跌到2319點,投資者的心也“哇涼哇涼”到了冰點。也正是這個冰點之后,股市開始在超跌地產、金融帶動下開始反彈,在現貨指數影響下,股指期貨的多方成為主流。同時,當國內股市承受了最大的IPO——農行上市的壓力之后,利空似乎開始隨風飄散。
俗語云“利空出盡是利多”,股市也許將從此否極泰來。
多方利好唱紅8月
從7月16日開始,兩市股指連續拉出7根陽線,滬指從2389點一路飆升至2680點。這種突如其來的猛牛走勢,令飽受上半年套牢之苦的投資者喜從悲來,同時,也使得投資者心里產生了更大的疑慮:7月份以來的這種漲勢,到底是曇花一現的反彈行情,還是新一輪牛市的集結號行情?
我們知道,從國內股市的歷史走勢來看,決定股市走勢方向的最為重要的元素是政策。因此,國內股市也被投資者稱為“政策市”。從今年上半年的股市走勢來看,正是由于政策面上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房地產措施,為了回避投資風險,投資者不得不大肆拋售地產股和與地產股命運息息相關的金融股,致使兩市股指一瀉千里,而歐元的不穩和股指期貨的出臺只不過是加劇了這一趨勢。
從下半年的政策取向來看,地產新政的密集出臺已經告一段落,下半年的主要任務是落實這些新政。對各國來講,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穩定,防止全球經濟二次探底成為首要任務,我國也不例外。由于二季度GDP出現了小幅的回落,而即將施行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又需要國內經濟維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因此,我們預測在管理層“調結構、保增長”的大盤子里,“保增長”的比重會逐漸加大。
鑒于此,下半年銀根會略微放松,市場資金面供給相對而言會略微寬松,這對股市的穩步上升具有基礎性的保障作用。最近,《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投資比例的通知》公布,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各自最高10%的比例可以打通使用,也就是說投資A股的比例最高可達20%。6月份信貸量已經超出市場預期,據估算7月份的信貸將在6000-7000億元。
再從市場面上觀察,經過了上半年的下跌之后,以金融股和地產股為代表的藍籌股中的泡沫成分已經擠得差不多了。以地產股為例,很多地產股的跌幅相比年初高點超過了50%,可是人們預期中的房價下跌現象并沒有發生。從近來公布的19家地產公司的中報可以看出,業績普遍預增,這表明投資者對于地產股的不計成本拋售基本上屬于“錯殺”,也即未來房價出現下跌,其跌幅絕對不會超過50%,因此可以說目前地產股的下跌空間十分有限。一旦地產股的下跌空間被封殺,與地產股“同呼吸、共命運”的金融股自然而然也就調頭上行。而就投資者普遍擔心的新股發行而言,在農行成功上市之后,年內大型藍籌股上市的概率極低,新股發行的目標更多集中于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這些公司的新股發行對市場資金面不構成太大的壓力。
不過,今年最壞的日子似乎已經過去。記得去年7月份,本刊曾以《股市三千》作為封面文章,其后,股市創出了3478點的年內高點。今年,在同樣的時空內,我們以《再望3000》作為本期的封面文章,希望能和各位忠誠的讀者朋友共同期盼3000點的歸來。
歸來兮,股市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