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于鴻君教授在2009年的一個預言或將成為現實。
近日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已顯示出滯漲的苗頭——5月CPI已達3.1%,PPI高達7.1%。但5月PM I僅為53.9%,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比4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
于鴻君早在2009年初曾公開表示反對把投資看成單一的刺激經濟復蘇的靈丹妙藥,否則可能導致經濟停滯和通脹并行。近日,于鴻君再次呼吁,我國經濟發展的出路在于刺激消費,而縮小貧富差距是重中之重,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治本之策。
未來經濟滯漲或將出現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2009年中國經濟不是底,2011年經濟增速還會低于2009年,但通脹率會高于2010年。社科院剛剛公布的《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0)》預計,今年CPI漲幅可能超過3%,但無法通過從緊的貨幣政策消解。
這也許就是經濟學家們最擔憂的滯漲問題。不少人認為,未來一段較長時間內,滯漲將成為常態。
于鴻君表示,我國經濟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走出經濟低谷,延續這種政策的前提是經濟必須保持高速增長,為后續投資提供足夠的財力。而一旦經濟出現停滯,投資拉動就難以為繼,于是經濟增長會出現嚴重障礙。
實際上,早在2009年初,于鴻君就表示反對把投資看成單一的刺激經濟復蘇的靈丹妙藥,否則可能導致經濟停滯和通脹并行。他當時表示,當前的金融危機和1997年有很大不同,大量的投資在1997年曾奏效是因為當時經濟增長的瓶頸就是基礎設施落后,目前,基礎設施早已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如果過度投資于基礎設施和產業改造,不僅造成投資浪費,而且大量投資形成的過剩產能市場無法消化。長期看,導致企業效益下降并引來銀行不良資產的上升,同時必須依靠增加未來的產能過剩來消化現在的產能過剩。
刺激消費需要縮小貧富差距
刺激消費真的那么難?于鴻君認為,兩極分化使得經濟運行中表現為消費不足,從而使得經濟良性增長受阻。此外,城鄉二元結構短期難以破除,市民和農民收入的比率大體是3:1。未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和促進社會平穩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動力,很可能是城鄉二元結構的破除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必然依賴于農村消費的逐次啟動。
國信證券本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各國的經驗顯示,消費占比趨勢性提高的契機在于勞動力供不應求,出現一輪較大的工資上漲,并由此引發一輪較難治理的通貨膨脹,這些構成了勞動者報酬在GDP中占比提升的前提。日本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發生在70年代、80年代上半段和90年代上半段,韓國發生在1988-1993年。而這樣的變化,中國目前仍未確切看到,中國近7年時間工資增長率有3年為負,7年平均增長率為-0.6%,由于催化劑尚未出現,談消費在中國經濟中占比的系統性提升為時尚早。
更讓于鴻君擔心的是,我國當前收入和財富分配差距過大后患無窮。這會引發嚴重社會危機,如果出現社會動蕩,“改革開放成果有可能毀于一旦,這不是聳人聽聞。”他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和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已經超出了經濟學研究的基本范疇,必須結合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加以思考。用來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數顯示,2008年世界主要國家中,基尼系數最大的是巴西達0.57;中國是0.44,位居前列;最低的是日本0.25。而中國的隱性收入或者說灰色收入并沒有統計在內,否則,中國的基尼系數應該更大。基尼系數如果超過0.6,則會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歷史上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地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兩極分化,特別是作為農業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的土地分配過分懸殊,常常導致社會動蕩,小則在一定的、局部的范圍內發生農民起義,大則會導致朝代更替,給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目前中國的社會矛盾不可低估,收入和財富分配懸殊是最基礎的誘因。
此外,區域發展差距過大?!皬拇箨懚?,上海人均GDP大體是貴州人均GDP的8-10倍,這個數字是不得了的,這種區域差距長期持續下去并進一步擴大,甚至會導致國家的分裂,歷史上是有過教訓的。”于鴻君說,人群之間的收入和財富差距過大會導致社會階層的分化與對立;區域之間的差距過大,則可能“撕裂”一個國家。“收入和財富分配差距過大,必然引發人們心理上的失衡,心理失衡引發社會行為的失范。因此,對于收入和財富分配差距過大問題,我們必須站在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角度給以高度關注,并立即出重拳予以逐步解決!”
通過個稅和住宅置業稅縮小差距
在目前體制下,如何能縮小貧富差距?
于鴻君呼吁國家推出一整套組合重拳逐步緩解貧富差距。首先,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政策應該調整。比如說,個稅起征點可以進一步提高,給中低收入者留下更多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可以進一步給中小企業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因為中小企業是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而對于高收入者,可以采取更高的累進稅率。
無獨有偶,國稅總局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加強對高收入人群的個稅征收管理。通知提到,要加強對財產轉讓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五類高收入的個稅征收管理。
而房地產的置業稅政策將產生“用富人的錢補貼窮人住房”的機制。于鴻君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要義在于,應該通過大量增加低端住房的供給來保障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增加就業,逐步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同時,要通過根據面積大小開征的高累進稅率的置業稅抑制高端住房需求,把房地產的總體價格水平降下來。國家用置業稅收入另加財政注資建立低端住宅補貼基金補貼窮人解決住房問題。這樣,通過補貼政策,國家可以大規模推出低端住房,開發商在市場的引導下也會大量增加低端房的供給。這樣既不影響經濟增長,也可以抑制高端的需求對房價的拉升,還可以慢慢地緩解兩極分化并逐步解決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因此,開征置業稅或者對房地產業稅收政策進行重要調整,是必要的。
此外,應提高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收購價格?!爸袊壳白罡F的是農村的中低收入者,目前還有4000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如果把貧困線提高到國際水準,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億多?!庇邙櫨硎?,1978年后的農村改革值得借鑒,那時,把土地分給農民并大幅度提高14種農副產品的價格,造就了1978年到1986年中國農業和農村史無前例的輝煌。我國世世代代、祖祖輩輩沒有解決的吃飯問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20世紀80年代終于基本解決了。
有人擔心,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有可能使我國面臨比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但大幅度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不也造成通貨膨脹壓力了嗎?相比之下,哪個政策效果會更好一些?何況還可以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應對。提高農民產品價格比直接補貼農民要好得多,也比家電下鄉帶給農民的利益穩定實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