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上升讓政府緊張,糧價菜價不穩會讓人心不穩,因此最近中央政府最高部門頻出政策,抑制農產品價格。農產品炒作成為市場禁區。
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炒作農產品價格等違法行為。
在五條抑價措施中,有三條與抑制農產品炒作有關:首先是嚴厲打擊炒作農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組織開展專項檢查,依法查處一批擾亂市場秩序的典型案件;其次是整頓規范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對交易價格嚴重偏離現貨市場、沒有現貨資源依托、交易規模過小、投機性嚴重,以及存在市場主辦方入市操縱價格、挪用保證金等行為的,堅決予以取締;最后是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禁止媒體炒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下發通知,規定了懲處的細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嚴格執法,對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案件,要予以公開曝光,依法沒收全部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0萬元以下罰款。屢查屢犯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市場對于各種投資品炒作已經接近瘋狂,去年是樓盤,今年是藝術品等高端投資品,炒作農產品則讓政府不能容忍。
農產品價格上漲并不全部是炒作者的責任,大量發行的貨幣與實體經濟機制的不健全難辭其咎。泡沫從一個品種轉向另一個品種,從房地產、農產品轉向藝術品、桑繭等等,我們要問的不是誰在炒作,而是誰培育了炒作者。
由證監會主管的農產品期貨交易與商務部主管的電子交易市場,一直在開展競賽,大部分交易沒有現貨的支撐純屬金融游戲,難道政府會禁止農產品期貨與大宗交易市場嗎?并且,嚴厲打擊農產品炒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改革開放之初打擊投機倒把,當初還有勇敢的民間商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政府不會禁止農產品期貨交易。但是在通脹壓力巨增的非常時期,政府明確地劃出了一道紅線,禁止觸碰農產品。這與市場不市場無關,也與要不要期貨市場無關,簡單一句話,農產品牽涉到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