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一覽】
周海亮,20世紀70年代生于山東文登,現居威海,職業作家。他是《讀者》雜志最優秀、最具人氣的二十位簽約作家之一,也是國內出色的青年美文作家。近年來,他努力構筑著自己的溫情世界,積極撰寫溫情的、關于愛和友誼,關于彼此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的溫暖故事。他的散文細膩溫婉,情感真摯,多能從生活的小事、平凡的場景里折射出人性的光輝,給人以美的享受與熏陶。
【選文一】
母親的眼睛
母親的祖母六十歲以后陷入黑暗,母親的母親五十歲以后雙目失明,母親今年三十五歲,她七歲的兒子,雙目炯炯有神。然而,母親總為他擔驚受怕。
假如順其自然,母親知道,她將會變成盲人,她的兒子也將會變成盲人。這是可怕的家族遺傳,避不開,逃不掉。幾年前她找到千里之外的一個名醫,醫生告訴她,她和她兒子的眼睛完全可以通過手術醫好。手術越早越好,醫生對喜極而泣的母親說,特別是你的兒子。然后,醫生為母親開出一個天文數字的手術費用。
母親開始瘋了般賺錢。每天她需要在工廠工作八個小時,下了班,回家安頓好兒子,她又要去雇主家中做兩個小時的鐘點工。從雇主家出來已經很晚了,母親拖著極度疲憊的身軀,還要趕去另一個雇主家……母親的工作時間遠在十二個小時以上,每一天,母親都在嚴重透支著自己的體力和健康。她吝嗇地對待每一分錢,她知道,每省下一分錢,她的兒子距離手術臺就更近了一步。
她的視力每一天都在下降。世界變得愈來愈模糊,每一天,她都會有短暫的完全失明的時刻。有時候,正上著工,她的眼前突然一片黑暗,就連近在咫尺的卡刀都看不見。母親知道自己即將失明。母親還知道她必須趕在完全失明以前賺足兒子的手術費。她繼續發瘋般賺錢。她甚至又接了一份洗衣服的工作。每天晚上她很晚才回家,只要她的兒子沒睡,她都會拿出那個存折,讓她的兒子念出那上面的數字。她得知兒子的眼睛沒有任何問題,她得知存折上面的數字已經非常接近手術費用時,她笑了,笑出一滴眼淚,她的面前一片黑暗。
只需要再領一個月的薪水,她就可以帶著兒子去遠方的城市動手術。而此時的她,已經接近全盲。那個月的薪水裝在她的口袋里,那筆錢不多,可對她卻無比重要。她走在馬路上,摸索著向前,那條偏僻的馬路車輛稀少。她慢慢往家的方向走,盡管走得很小心,可是身體還是一點一點地接近馬路的中央。一輛汽車沖過來了,她聽到橡膠輪胎在瀝青路面上摩擦出尖銳刺耳的調子。然后,她的身體便飄了起來。在空中她捂緊口袋,想起了自己的兒子。
醒來時她聞到刺鼻的酒精氣味。面前影影綽綽,她聽到一個溫柔的女聲說:您總算醒過來了!她問:我是在醫院嗎?對方說:是的,您是在醫院。您被一輛汽車撞倒了,有好心人撥打了我們的電話。她問:好心人呢?對方說:好心人已經走了……她拽掉吊針,爬起來,往外沖。護士抱住了她。護士說,您需要冷靜。
她還是趁護士不注意的時候逃出了醫院。世界伸手不見五指,她是憑感覺和記憶回到家的。她渾身都痛,踉踉蹌蹌。有一段距離,她幾乎是在爬。她回到家,喊來她的兒子,她說幫我看看我口袋里的錢。兒子說,兩千三百五十六塊。她說那存折呢?兒子說,十五萬六千九百三十塊。她長舒一口氣,笑笑。她說:兒子,你愿意跟我去遠方做一個手術嗎,兒子問什么手術,她想了想,說,一個小手術……我保證它一點兒也不會疼。兒子問,不做不行嗎?她說當然不行……你必須去做。兒子想了想,聳聳肩膀,愉快地說,好吧。母親就笑了。她摸著兒子的臉,在心里對自己說,現在,你可以放心地瞎了。
她流下一滴眼淚,正好砸中兒子的眼角。
(選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8期,有改動)
賞析
讀罷全文,不禁讓人潸然淚下。為了兒子的眼睛,母親“瘋了般賺錢”,每天的“工作時間遠在十二個小時以上”。過度的操勞,使她的視力急劇下降。然而,她無怨無悔,繼續發瘋般賺錢。當她拿到“那個月的薪水”,攢夠了兒子的手術費用時,卻發生了車禍。醒來時,她不顧滿身的傷痛,艱難地逃回家中。她舍不得也不能動用身上的一分錢,因為那是兒子光明的未來啊!而此時,母親已經全盲!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的偉大就在于她的勇于犧牲,無私奉獻。母愛,一首源遠流長的頌歌!
【選文二】
大山里的盲道
那也許是世界上最偏僻的盲道,它趴在大山里,灰頭土臉,與世隔絕;那也許是世界上最奇異的盲道,它由水泥鋪設而成,三排小石子砌成整齊的微小凸起。它的左邊是一片綠汪汪的田野,右邊是深不可測的山溝。盲道不長,這端連著一棟草房,那端連著一片鳥聲婉轉的小樹林。
第一次見到那條盲道,還以為只是一條普通的水泥路。奇怪的是,那條路僅有五十余米,并且,就在路的不遠處,就在田野與田野的中間,另有一條狹窄的、遍布車轍的土路。
正納悶間,一位小男孩走上這條水泥路。他睜著很大的眼睛,然而他的目光散漫暗淡,空洞無神。他手里拿著一根細細的竹竿,輕輕敲打摸索著路面。
盡管他走得很謹慎,我還是為他擔心起來。他的右側是陡峭的山谷,稍有大意,腳步往右偏離哪怕僅僅兩米,他就會跌下山去。
我忙走過去,對他說:“我可以帶著你走。”
“不用,”小男孩說,“我一個人可以。”
“可是這么危險……”
“沒關系,我走了很多次呢。”小男孩笑笑,說,“再說,還有我爹在后面看著我呢。”
我這才注意到男孩身后不遠處,站著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男人一身樸素打扮,站在草房前,目光里充滿關切。然而,他站在原地,沒有動。
他沖我招招手,示意我過去。“他行的,”男人對我說,“每天他都要獨自從家門口走到那邊的小樹林,他喜歡聽鳥兒們唱歌。”
“他從小目盲嗎?”
“是的,一生下來就是這樣。”男人說,“等他能夠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就把他送到城里的盲人學校去。讓他學點文化,再學一門手藝,調試鋼琴或者推拿按摩,他長大以后,就能夠自食其力了。現在他可以依靠我,稍大些他還可以依靠我,可是他能夠依靠我一輩子嗎?我總會先他而去的。”
“這條盲道,是你鋪設的嗎?”
男人說:“前年我和他去了一趟城里的盲人學校,我發現,學校的甬道就是這樣鋪設的。我想,為何不能在村子里為他也修一條這樣的盲道呢?以前他要出門,哪怕只是在門口轉一圈,也得我寸步不離地跟著,現在呢,他可以一個人走到那邊的小樹林去了。”
“這條路,修了多久?”
“一年多吧。以前這里根本沒有路,這里類似一個山峁,有的只是亂石。我先把路鋪平,然后打上水泥,趁水泥沒有硬結的時候將石子排整齊,壓進去……我弄得不好,真正的盲道需要專門的路磚,可是大山里哪有這些東西呢?其實盲道也不僅僅是我一個人修的,很多鄉親都出了力,他們忙完地里的活,就過來幫我。”
我被這位年輕的父親深深感動了。為了兒子可以獨自行走50米,他竟然在大山里鋪設了一條盲道!
此時,小男孩已經到達那片小樹林。他靜靜地站在一棵樹的下面,仰著頭,一動不動。我想,此時的他,已經陶醉在悅耳的鳥啼聲中了吧?
(選自《陽光新美文》2010年5月)
賞析
選文中的“盲道”也許是世界上最小最偏僻的盲道,它連著大山深處,犁動著大山農家人的心路。盲童的父親受城里盲道的觸動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用山石和水泥給自己的兒子鋪設了一條通往山外未來的路,這是一條用愛鋪就的盲道。有愛的世界,才會鳥語花香,才會春光明媚。
【選文三】
用一座城市當你的禮物
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只為實現一個即將失明的男孩兒的心愿。
幾秒鐘時間里,約翰的世界突然一片漆黑。
那是一場足球比賽,十二歲的約翰正在帶球飛奔。這樣的事情在幾天以后再一次重演,約翰只聽到周圍的聲音,卻什么也看不見。一系列煩瑣的檢查后,醫生告訴約翰的父親,約翰極有可能在剩下的一年里慢慢失明。如果堅持治療的話,也許會有奇跡發生。
可奇跡永遠不會發生。約翰的視力一天比一天差,醫生一直用最好的藥物為他治療。可是每個人都知道,約翰的世界終將一片黑暗。出乎意料的是,約翰表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樂觀和堅強。他仍然堅持上學,堅持踢球,堅持和父親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盡管眼前像飄著一團霧,盡管他時時短暫性的失明,但至少在現在,他還可以看見面前的世界。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無比悲傷地對父親說:“我真的好想踢一輩子足球。”父親說:“你當然可以……有盲人足球賽,你肯定能成為最優秀的盲人球員。”約翰說:“可是我不能在舊體育場踢球了,新的體育場半年以后才能竣工,我真的很想看一眼我以后將要比賽和訓練的地方。”
父親一時傷感無語——他知道約翰的愿望不可能實現。用不了半年,約翰就將徹底失明。
父親終于決定放棄治療,他想帶十二歲的約翰到處走一走,用四個月的時間,將世界盡可能留在約翰的記憶里。
那段時間約翰玩得非常開心,可是約翰的病情在一天天惡化,他們只能加快行程。四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只和約翰的治療醫生通過幾次電話,除此以外,他們似乎徹底忘記所有的煩惱。
四個月以后,父親和約翰回到小城。讓他們吃驚的是,他們的鄰居,約翰的小伙伴,治療醫生以及諸多陌生人竟然一起候在機場迎接他們的歸來!他們說要帶約翰去看一件特殊的禮物,那件禮物,是所有小城市民一起送給約翰的。
那是一座全新的體育館。
它本該在兩個月以后才能建成,然而為了約翰,他們卻將竣工的時間,不可思議地提前了兩個多月!
工地負責人偶然得知了約翰的病情,決定一起為這個十二歲的小男孩兒做點什么。可修一座體育館絕非蓋一座房子那么簡單。后來,總負責人也決定加入進來。于是,他們一起找到市長,他們希望通過市長的努力,將體育館的竣工時間盡可能提前。
市長決定為小男孩試一下。他找到總設計師,找到所有與這個體育館有關的人,尋求他們的幫助。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只要增加工作人員和工作時間,就可以提前兩個月建成。
只是這會打亂原來的計劃,費用也遠遠超出預算。并且,問題的關鍵是,假如工期提前完成,工地就必須二十四小時施工,會擾民的。這當然需要小城市民的同意和支持。
市長決定尋求電視臺和電臺的幫助。他告訴市民所有有關約翰的故事。工人們在工地前扯起一條巨大的橫幅,五天的時間竟然得到近十萬人的簽名,而這個小城不過區區十幾萬人口。很多人在簽名以后并不急于離去,他們說,如果我愿意留下來,能不能替體育館和那個男孩兒做點什么?
于是,工地上的工人增加了一倍,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只為實現一個即將失明的男孩兒的心愿。新體育館終于在約翰歸來的前一天建成,入口處掛著一條巨大的條幅:我們送給約翰的禮物……
那是十幾萬市民的禮物啊!那是十幾萬顆金子般的心啊!
(選自《青年博覽》2009年1月)
賞析
為了一個即將失明的男孩兒的心愿,工地負責人、市長乃至全城的市民齊心協力,終于使小男孩兒夢想成真。約翰是不幸的,而約翰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在失明前達成了自己的心愿,并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城十幾萬市民那份火熱的愛!相信約翰在未來的日子里,一定會活得快樂,活得精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伸出友愛的雙手,給予幫助與支持,因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