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點擊】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9年考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外交上的不斷努力,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國,并于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作為中國著名科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錢學森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他于2009年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經典素材一】
1935年,錢學森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航空系學習初期,面對某些美國同學傲慢地譏笑中國愚昧落后的現象,他不服氣地挑戰說:“中國現在是比你們美國落后,但作為個人,咱們人比人,你們誰敢和我比試?”后來,只用了一年時間,他就獲得航空碩士學位,為中國人爭了氣。
分析點撥:人活在世上,無不在為自己的生活而拼搏,為自己的命運而抗爭,為理想為事業而奮斗,為國家之繁榮昌盛而爭氣。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在早年的日記中曾寫下了這樣的誓言:“中國人不是笨人,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光!”錢學森再一次證實了這一點。
適用話題:爭氣努力動力愛國
【經典素材二】
1991年,中央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媒體上出現了宣傳他的小高潮。對此,錢學森很不安。有一天,他把秘書叫來說道:“這幾天報紙上天天說我好話,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今天的科學界,大家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作貢獻。千萬不要因為宣傳錢學森過了頭而影響大家的積極性。請你立即通知報紙雜志,把宣傳錢學森的稿子撤下來。”
曾有不少人希望給錢學森寫傳記,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我沒有時間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至于我死了后,寫不寫傳記應由人民來決定。如果人民認為我錢學森還為國家做過一些事的話,那就是對我最高的獎勵。”
分析點撥:越成功的人,越謙虛低調,反而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一輩子沉浸在自欺欺人、欺世盜名的自負與自卑中無法自拔。
適用話題:謙虛名聲淡泊名與實
【經典素材三】
1991年,錢學森被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1999年又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接著,有人寫信稱他是中國的“導彈之父”或“航天之父”。錢學森立即回信說:“這么稱呼我是不對的,不科學的。導彈、航天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不是一兩個人能搞成功的。一切成就歸于黨,歸于集體,而我只是黨領導下的這個集體中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但對于別人給他的贊譽,他總喜歡說一句話:“我不敢當。”
分析點撥:“一切真正偉大的東西,都是淳樸而謙遜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實學者,凡是真正的偉人俊杰,無一不是虛懷若谷、謙虛謹慎的人。
適用話題:謙虛態度傲慢
【經典素材四】
改革開放后,一些美國科學家邀請錢學森去美國訪問,表示要授予他美國工程院院士稱號,被他拒絕。有一次接到美國的邀請后,國家外交部、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聯合向中央請示,而錢學森明確表示:“當年我離開美國,是被驅逐出境的,按美國法律規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國的。美國政府如果不公開給我平反,我今生今世絕不再踏上美國國土。”
分析點撥:我們需要骨氣。擁有骨氣,我們才會擁有完整的人格,從而“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錚錚傲骨,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有骨氣的中華兒女,曾經為中國的屈辱抗爭過,曾經為中華的崛起奮斗過。新一代的青年更應該銘記:人生在世,必須活得有骨氣!
適用話題:骨氣祖國脊梁
【經典素材五】
錢學森做人有四條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
分析點撥:立志低頭做學問、時時堅持,使錢學森成為國家科學領域的一座高峰。書畫大師劉海粟的畫室內有一副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錢老就是這樣淡泊人生,他胸懷坦蕩,品行光明磊落,深受后人崇敬。
適用話題:淡泊堅持大師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