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專能映射的實踐教學體系,便于指導旅游院校適應旅游市場機制,使其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然之舉。
關鍵詞:旅游管理;實踐教學;專能映射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2-0254-01
一、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回顧
國外旅游職業教育按學習單位和地點稱之為“三元制”模式。即旅游職業學校、旅游企業和旅游職業培訓中心。德國旅游管理專業規定學生在學習期間,實踐教學訓練不能少于兩個學期,發揮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作用。美國社區學院的教學計劃,實踐性課程占總學時的40%~60%。國內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逐漸得到關注。張利民等認為旅游管理專業要重視能力培養,實現產、學、研結合,建立“雙線”人才培養模式。侯國林主張實行“3+1”的實習教學改革模式。董志文主要對實習內容和學時安排,以及目前實習環節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專能映射體系構建
1.以任務為驅動的目標體系。實踐教學以具體的工作任務為目標。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將工作任務與崗位要求明確化,逐步實現“雙證”培養內容的銜接和互通。貫徹“以實踐教學為主導”的任務驅動理念,制訂以實訓為主體、理論課程依附于實踐課程的專業培養計劃。課程設置要與職業標準相融合,教學任務應覆蓋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根據學生實際文化程度和就業需要,調整文化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多層次、多任務的教學目標。
2.以學生為受動的內容體系。實踐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目標任務的具體化。引導學生完成設計型、探索型、綜合型、應用型的專業訓練,采用按能力層次劃分的“分層一體化”教學模式。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合理配置,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等層次,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具體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專業能力與技術。
3.以能力提升為績效的管理體系。以學生能力是否提升,采用校系二級互有側重、分工負責模式的績效標準。校級實訓中心負責管理綜合性訓練中心,系部負責專業性實訓中心的建設與管理、教學組織實施。校外實訓基地應由校企雙方根據合作協議共同管理,按培養計劃安排教學環節,實施質量監督和考評。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領導下的實踐教學管理機構,負責全校實踐教學的計劃組織、管理協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質量監控與考評等工作。
4.以實踐規章為準則的控制體系。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涉及面寬,要保證組織管理工作到位、教學環節合理銜接,必須建立與之配套的管理規章制度。逐步建立一個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控制體系,進而以其激勵、導向和診斷等作用確保培養出真正的應用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控制主體包括指導教師、帶隊教師、實習單位的同事和上級等,采用實習報告評價、事后實踐能力考核、全角式跟蹤調查等方法,給予學生的實踐成績能夠真實全面、客觀公正,促進實踐教學質量提高。
5.以校企聯動為紐帶的保障體系。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方式既能從師資力量上保證實踐教學的實現,又能成為歷練學生技能的平臺。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動互利進行人才培養,研究合作模式,創新運行機制,形成學校發展資源的多元結構和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專業能力訓練格局。
三、結語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與國內、國際市場相接軌的旅游管理技能技巧,也是校企合作的平臺。但應看到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任何單一渠道和狹窄平臺均無法完成旅游管理專業中諸如導游講解、客房服務、餐飲服務、旅游電子商務等實踐課的能力兌現。由此,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渠道與平臺應是多元化與廣闊化的。
參考文獻:
[1]謝蘇.國際旅游職業教育比較與借鑒[J].理論與實踐,2006,(5).
[2]侯國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模式反思與創新[J].旅游學刊:人力資源與教育教學特刊,2004.
[3]董志文,董效臣.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