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是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的新論斷,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然而這三者并不是孤立進行的,是相伴相隨的。因此,在推動社會主義理論建設過程中,要理解三者的定義,進一步理清三者間的關系,為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應用開辟新的思路。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2-0200-02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緊密結合中國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需要進行理論創新。要進行理論創新,就必須了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一、馬克思主義三化的概念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時,它就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使其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它是過程和結果的集合,既包括馬克思主義“化”中國,即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實踐,也包括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即把中國的革命和實踐的經驗上升為理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以一個永遠不會完結的過程,它伴隨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全過程,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2.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它的提出是由理論本身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特征所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同時代特征、時代主題和日新月異的國內外實踐發展相結合,使之能夠適應時代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課題。馬克思主義推動著時代的發展,本身也隨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它在與社會實踐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吸取時代發展過程中的新的營養,并不斷接受時代和實踐的檢驗,修正其錯誤的和過時的理論,使其始終站在時代的尖端,引領時代發展方向。
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以黨的文件形式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當今時代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相結合,以貼近實際的內容、生動多樣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載體研究、解釋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使其為廣大人民群眾掌握和接受,內化為價值信仰、思維方式和行動指南。由于它的受眾是廣大群眾,這就要求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時做到傳播內容的民族化、現實化和具體化,傳播方式的多樣化、形象化和現代化,語言表達的通俗化、簡單化和大眾化。
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走向大眾化、通俗化的同時,必須時時防止簡單化、庸俗化和形式主義的錯誤傾向。
二、馬克思主義三化之間的關系
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從思想上、理論上、政治上建設黨、提高黨的重大舉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統一于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它們密切聯系,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與時俱進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進程。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和基礎。在邏輯關系上和實際發展過程中,中國化先于大眾化,大眾化建立中國化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后,他首先就要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檢驗和修正,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進而轉向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頭腦的普及取向,也就是大眾化的過程。
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大眾化的內容,決定大眾化的形式和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就是馬克思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是一個理論創新的過程。大眾化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進一步的宣傳和解釋,使其為廣大人民群眾掌握和接受,并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動力。也就是說,大眾化就是要把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大眾化,沒有中國化就沒有大眾化。
2.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中國化的目的和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民族化,使之符合中國的國情,在這個階段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只有少數人掌握。只有把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這樣才能變為強大的物質力量,推動社會主義的發展。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以大眾化為目的,才能實現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實際價值。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中國化的深化,影響著中國化的進程和效果,推動大眾化必然會促進中國化的發展。中國化是首次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是民族化的過程,它把馬克思主義變成符合中國國情的指導思想。大眾化則是普及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過程,進一步地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與人們群眾關心的問題相結合,是具體化的過程。在大眾化的過程中,又會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可以說大眾化是中國化的深化,推動中國化的發展。
3.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中國化和大眾化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是時代和實踐的產物,必須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要從實際出發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結合的產物。因此,大眾化必須緊密與時代的發展相結合,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馬克思主義只有隨時代發展而發展,才能反映和代表各個時代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他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真正實現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展現中國化和大眾化科學性與先進性的重要標識。它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隨著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的歷程,只有與時代發展同進步,馬克思主義才能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
總體而言,“中國化”強調的是地域性,“大眾化”強調的是對象性,那么,“時代化”強調的則是變動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三者之間既有各自的任務和目標,又相輔相成地緊密聯系。
三、新的思路
當今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也在不斷深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推進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準確把握國內國外的形勢,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經驗,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推動黨和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
時刻堅持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必須時刻與時代特點相結合。我們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樹立世界眼光,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世界性,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色。堅持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加強理論創新力度,始終保持黨的思想的先進性。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中國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大眾化是中國化的一種形式。因此,必須建立一種有效的文化和社會機制,總結大眾化過程中得出的理論成果,推動中國化的發展。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立中國特色的話語表達形式,增強科學理論教育對群眾的引導作用。因此,我們在推動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社會實踐過程中,不能把三者割裂開來,而要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三者實現良性互動,才能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和實踐應用不斷向前發展,進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剛.高校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9):35-38.
[2]馮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9,(10):1.
[3]齊衛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之關系論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6):31-35.
[4]楊全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的關系[J].思想理論導刊,2009,(9):45-50.
[5]劉昀獻.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EB/OL].中國廣播網,http://www.cnr.cn,2009-12-01.
[6]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報告(2009)[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7]朱正昌.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山東社會科學,2004,(7):5-8.
[8]馮昌雨.論胡錦濤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特征[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1):5-8.
[9]皮家勝.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幾點思考[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6):150-152.
The Thought of Thre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m
WU Li-ju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The party’s 17 report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W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Marxism in China,the times,popular\".This is the new thesis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Marxist theory.There ar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long-term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However,the three are not in isolation and accompanied by the attendant.Therefore,we must 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hree and further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m.It will open a new idea to advance of Marxist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marxism; Chinese marxism;age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責任編輯 王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