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供給方面,也存在類似需求方面“吉芬商品”的特例。分析商品價格降低而供給量反而變大的情況,有的屬于“吉芬商品”,有的并不屬于“吉芬商品”,甚至還符合供給定律。供給方面出現“吉芬商品”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其產品往往是農業產品。供給方面出現“吉芬商品”說明了供給定律也有例外。
關鍵詞:供給;吉芬商品;供給曲線;供給定律
中圖分類號:F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2-0182-02
學習和研究過《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吉芬難題”發現于需求方面,“吉芬商品”是需求方面的一個特例,人們對“吉芬商品”的研究也僅限于需求方面。其實,在供給方面,也存在類似“吉芬商品”的特例。
一、供給方面存在特殊情況
一般地,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成同方向變動。供給曲線(如圖1所示)。但在特殊情況下,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卻成反方向變動,其曲線(如圖2所示)。
圖1
圖2
比如,近幾年,在房地產市場上就存在這樣的現象:房價節節攀升時,房地產商利用種種辦法限量提供房源,不希望把所有的房子賣出去;當近一年來房價有所回落時,房地產商反而提供大量房源,希望把所有的房子盡快賣完。
再如,股市也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當股價上漲時,很多人以為它會再漲,不愿意拋售;當股價下跌時,一些人反而急于拋售。
這些例子都是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成反方向變化的特殊情況。那么,這些商品是否都是供給方面的“吉芬商品”呢?
二、對供給方面特殊情況的分析
在需求方面,并非只要存在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成同方向變動的情況都是需求定律的例外,更不能說所有這樣的商品都是“吉芬商品”。同需求方面一樣,在供給方面,并非所有價格與供給量成反方向變動的情況都是供給定律的例外,也不能說所有這樣的商品都是“吉芬商品”。
供給方面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三個類型:
一是在生產力落后的歷史時期,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在農業生產的收獲季節,如果是大豐收年,糧價下跌,非常貧窮的農民像往年一樣賣出同樣多的糧食不夠家里的花銷,只好賣出更多的糧食。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商品價格的下跌而導致了更多的供給,屬于供給定律的例外,我認為,這類商品屬于供給方面的“吉芬商品”。
二是在房地產市場。股市等投資市場,因為投資者對未來預期與當前價格趨勢相同,因此,就出現了供給量與價格反方向變動的情況。這種情況屬于供給定律的例外,但是,這類商品本身的價值很高,顯然,不能說這類商品是“吉芬商品”。
三是當某種商品的供給能力發生大幅變化時。比如,新的電子產品剛上市時,其價格較高,隨著生產技術的普及,其供給能力增強,就會出現價格下降反而供給量增大的情況。這種情況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供給量本身的變化導致了供需矛盾發生重大變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供給”而不是“價格”。這種情況并不是供給定律的例外,這種商品的供給與價格也并不成反方向變化,而是在新的供給能力下形成了新的供給曲線,其供給曲線(如圖3所示)。這種情況不是供給定律的例外,這種商品當然更不是“吉芬商品”。
圖3
三、供給方面“吉芬商品”的條件
通過對供給方面特殊情況的分析,我認為,要確定某一商品是否屬于供給方面的“吉芬商品”,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第一,這類商品的生產者是窮人。只有窮人才會在商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迫不得已大量賣出商品。如果是富人,在價格下跌時他可以進行囤積,等待價格回升。而窮人急需要花錢,不得不大量賣出商品換錢花銷。
第二,這類商品的生產具有季節性和產量的不穩定性。在投入生產時,這類商品的產量具有不確定性,人們無法準確預測該商品的產量。其產量可能較大,也可能很小。這樣才能造成在產量很大時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商品價格下跌,而窮人為了得到足夠的錢,不得不多賣出商品。
第三,這類商品的銷售形式是被收購。收購時,商品的定價權在買方,而不在賣方。如果商品的銷售形式是商家批發或零售,其定價權在賣方,即使銷售量很小導致商家調低了價格,但這時,商家不會比在價格更高時提供更多的商品,不會形成供給量隨商品價格的下跌而增大的情況。
在需求方面,之所以會形成“吉芬商品”,是因為商品的價格上漲,迫使窮人要購買更多的該商品才能滿足家庭的基本需要。所以,需求方面的“吉芬商品”是低檔物品,往往是農產品。供給方面“吉芬商品”的形成也有類似的道理:因為商品價格的下降,迫使窮人要銷售更多的該商品才能滿足家庭的基本開銷。供給方面的“吉芬商品”也是低檔物品,往往也是農產品。
當然,也正如同需求方面的“吉芬商品”和需求定律的關系一樣。供給定律說的是在一般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成同方向變動,“吉芬商品”只是供給定律的例外而已,它對供給定律不但沒有形成沖擊,而且還可以認為是一個必要的補充。[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