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英語目前約有1%音近義通,說明漢英同源于人類之母。黃帝之姓“公孫”是錄音。公孫、Consul音近義通,即貢奉太陽。扶桑、浮閃、float sun音近義通,即太陽(閃)浮出海面,即日本。此論明顯與總體歷史背景及客觀過程相符。語音源于擬聲,有時可以因聲求義。漢字源于以圖錄音。以漢語英語的音近義通部分為“原種”,并直接模擬或間接模擬自然客觀之聲,構建新的世界語。文中稱之為媽閃(masun)擬聲世界語。
關鍵詞:世界語;sun;公孫;人類之母;漢英同源
中圖分類號:H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2-0245-03
引言
黃帝也姓公孫 [1],就是“公爵之孫”?難道拿破侖就是“拿著破輪子”?扶桑就是一種桑樹?
人類先有音,后有字。類似拼音“gongsun”這個音,傳了千年后,才被甲骨文記錄為“公孫”。筆者認為,“公孫”是錄音,扶桑也是“錄音”。 公孫、Consul音近義通,即貢奉太陽。扶桑、浮閃、float sun音近義通,即太陽(閃)浮出海面,即日本。
分子遺傳學傾向于如下觀點:全世界現(xiàn)代人都源于人類之母——十萬年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某個原始人部落。即:漢語和英語回溯十萬年是相同。目前,估計漢語和英語有1%音近義通。附表1是筆者整理的漢英音近義通對照表,其中多數(shù)是從別人那里搜集而來,少數(shù)是筆者首創(chuàng):如sun、shine閃,this is crude room斯是陋室(廬)。
一、“公孫”之“孫”字,是sun的錄音
筆者認為,語音源于擬聲,包括直接擬聲和間接擬聲。因此,有時可以因聲求義。英文是拼音;漢字是以圖錄音。比如:“掃”之音,源于掃地之聲。又如,“水”之音,源于水流之聲。筆者做過實驗,打開水龍頭,聽見“水水水”的聲音。當然,原始人沒有水龍頭,但原始人肯定聽見類似水聲。然后,畫幅類似于“水”的圖,以此圖來錄“水”之音,就演變?yōu)椤八弊帧T偃纾盎稹敝簦情g接模擬火燃燒時“hot,hot,hot”的感覺,然后,再用類似于“火”的圖形,來錄“hot,hot,hot”的音,因此,英文“hot”是拼音,漢字“火”是以圖錄音。即:hot火音近義通。又如,以“耳”之圖來錄ear之音。以“羆”之圖來錄bear之音。以“廬”來錄“room”之音。畫“桑”樹,表sun意。
漢人、英人、俄羅斯人的共同祖先用類似于sun的音,來指代天上的閃閃發(fā)光的現(xiàn)代漢語稱為太陽的那個物體,英人用拼音sun來錄音;漢人用一幅向四周輻射光芒的圖來錄音,這幅向四周輻射光芒的圖,演變?yōu)椤伴W”字,因此,“閃、sun”對應。
“grangdson、孫”對應。
黃帝姓類似“gongsun”這個音。該音傳了千年之后,才有甲骨文。記錄者不知道“gongsun”這個音代表什么意思,只是用“公孫”二字來錄“gongsun”這個音。這里的“孫”是sun的錄音。
同樣,扶桑是浮閃(floatsun)的錄音。《山海經(jīng)》云:湯(拼音yang)谷上有扶桑。袁珂先生認為:湯、旸、崵、陽一也,古書無定。明顯,湯(拼音yang)、陽、桑對應,都是sun、閃。所以,扶桑即日本。
再看一組sun、shine的近音字,上、尚、山、閃、晌、煽、熌、炶、掞都是“義通”的。
二、“公孫”之“公”字是“貢”之錄音
英語中,供奉是consecrate,貢獻是contribute,其中con相當于拼音“kong”的音,k變g,變?yōu)橄喈斢谄匆簟癵ong”的音,即:consecrate和contribute之中的con,對應漢字“貢”。 “公孫”之“公”字是“貢”之錄音。
“公”的近音字:恭、貢、躬、供、龔、珙,也都與“貢”義通。
三、公孫即Consul即貢奉太陽
“公孫”就是“con sun”,就是consul,就是“貢奉太陽”,就是大祭司長,就是執(zhí)政官。
貢奉太陽就是供奉sun,就是供奉“上”。 “Sun、閃、上”義通,就是God 高的。God的近音字:誥、祮、禞、峼、高、暠、筶、羙、嵪,都是義通的。
四、“軒轅”可能是“shine”
黃帝號軒轅。按上述思路分析,“軒轅”可能是“shine”。諾亞的兒子之一,名:閃,估計是“閃姆”,是“shine”的類似音。
五、“姬”可能是Joseph
黃帝姓姬。“姬”可能是Joseph,即諾亞兒子“閃”之后裔雅各的兒子約瑟。
甲骨文,金文“叒”即“若”字,是“桑”字的樹冠形狀。婼為叒首人身,又放在表示祭祖的亞形之中,“婼”,“若”表示祖先圖騰無疑。《左傳·文公五年》有鄀國,《定公六年》楚遷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孫婼”。先秦許多字各有從女和從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與“若”的情形相同,鄀可以說是中國的“桑”。楚繒書上的“桑”是中國上古宇宙觀的直接體現(xiàn)。綜合分析, “桑”是sun之意。畫桑指sun。中國有些少數(shù)民族的樹葉信,就是因聲求義。比如:樹葉名稱的聲音是“l(fā)ai”,樹葉信就表示“請來”。
古人假借“耳”圖(即“耳”字),表示語氣er,如:唯手熟耳。因此,上述“叔孫婼”之“孫”,綜合分析,很可能是sun之“錄音”。
綜合分析,黃帝之原型,可能是諾亞后裔,黃帝姓姬Joseph,也姓Consul(供奉太陽即貢sun貢閃),號軒轅(shine、sun)。
六、“姒”是Esau
大禹姓“姒”。諾亞后裔Joseph、Esau到了Seir 和“示拿”。本文推測:“姒”是Esau,是Edom(以東),dom也是“東方”的意思。Seir是“絲”(中國絲綢有名),“示拿”是China。周公“但”是《圣經(jīng)》“dan”。 Esau的妻子名叫Judith“簡狄”,就是王母娘娘的原型。
顓頊是Jesus(耶穌)的原型,但《圣經(jīng)》少計了3000年。
“周”是jew。炎是火。Jew被炎帝封于“邰”,號“有邰”(猶太)。姜是“有邰”人的姓,也是周(jew)的最重要部族,周、姜屬于同一個大集團。舜是sun。夏是shine。夏有盛大之意。周(jew)是“有夏”,即華夏或大夏,華是花。
湘音接近古漢音。祝融(火神)按湘音是“jewrin”,是“周人”。神話之中,祝融(jewrin即“周人”)勝,失敗的水神就被貶稱為“共工”(貢貢)。
從炎帝、黃帝到周,都是sun(閃、火),一脈相承!
傳說中的“伏羲”,黃帝父之名“少典”,在西方傳說中,都有音近之人。
諾亞原來住在中國的西北地區(qū)(相當于現(xiàn)在的新疆),約8000—10000年前的某月,地軸偏移,導致大洪水,大洪水向西北方向把諾亞一家沖到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土耳其。諾亞后人從土耳其向四周遷移,其部分后人回到中國,到了黃河流域。華夏族是諾亞后人(黃帝、炎帝部落)與黃河流域當?shù)厝?蚩尤部落)融合的結果,黃帝、炎帝、蚩尤是華夏三祖。
華夏族在人數(shù)和血統(tǒng)上,以當?shù)厝?蚩尤部落)為主。
漢人是華夏族之后,有少量諾亞血統(tǒng)。羌與姜有緣,漢羌同源。
估計黃帝、炎帝部落與蚩尤部落,講話的聲音,差不多。因為:1、諾亞原來住在中國的西北地區(qū)(相當于現(xiàn)在的新疆),黃帝、炎帝部落相當于從中國的西北地區(qū)東遷中國的黃河流域。2、現(xiàn)代人同源于人類之母——十萬年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某個原始人部落。
如何證明兩條大河流同源?在源頭投放醒目的漂流物,如果在兩條大河流下游都能找到這些漂流物,就證明:兩條大河流同源。本文用的就是這種證明方法。既然漢語英語很多詞音近義通(見附表1漢英音近義通對照表),就說明:漢英同源于人類之母。
七、God不存在,是諾亞集團虛構的
本人認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按諾亞集團的杰出后裔馬克思的基本思想,可以得出結論:《圣經(jīng)》“三分實,七分虛”。其“虛”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大洪水后,編造一個God(高高在上的相當于sun的天神),然后諾亞集團再自稱是God的最愛,其實就是自封天子。
2.《圣經(jīng)》把大洪水的時間少記了3000—5000年。由于地軸偏移,導致大洪水,時間是在8000—10000年前的某個月。對此,諾亞集團的杰出后裔愛因斯坦等科學家有證據(jù)。
3.《圣經(jīng)》科學水平落后,相對運動的基本原理沒掌握。諾亞后裔崇拜的sun其實沒有動,是地在動,但《圣經(jīng)》不知道這點。同時,由于科學水平低,遇到問題不去找原因,統(tǒng)統(tǒng)推給God。
八、對數(shù)字義音型三位一體音近義通的推測
漢人、英人、阿拉伯人、羅馬人同源于人類之母,依此思路,對數(shù)字的義音型進行三位一體的音近義通的推測。
數(shù)字0—○之圖形—英文之音o —roll—theroll —zero—拼音rao—繞—洞。
數(shù)字1—粵語讀“ya亞”(粵音接近古漢音)—漢字“一”—古漢人祭祀祖先用“亞”之形(前述)—“一”有“源頭”之引申意思,引申表示祖先?—幺(一)。
數(shù)字2—形似“耳”—漢人北方方言讀作拼音er—漢人南方方言(比如粵語)讀作拼音yi—漢人南北方言對于2這個類似“耳”的圖形,讀音是相當于英語ear之音各取一半。
數(shù)字3—漢音“san”—形似“山”轉90度—漢字“三”形似3,形似“山”—音近“shang”—英語sun可引申“上”之意。
數(shù)字4—漢字“四”形似四豎—羅馬字“四”也是四豎。
數(shù)字5—羅馬字V形似五個手指(四指并攏,拇指張開)—英語five形有V,音近v—漢音也近V(拼音wu)—甲骨文的“五”也形似V或X。
數(shù)字6—形似船槳(櫓)—6在漢人南方方言(接近古漢音)讀lu—英語six—形似IX。
數(shù)字7—漢人南方方言(接近古漢音)讀cha(插)—7形似“插入地”之圖。
數(shù)字8—捌—漢人南方方言(接近古漢音)讀“別”—八、父、發(fā)形似—八、發(fā)、father音近。
數(shù)字9—“久”之音—九有“久”的引申義,因為九是最大的數(shù)字。
數(shù)10—“十”圖形類似兩手交叉共十指—“十”之形是崇拜的圖騰(見“示”字的原型,即圖1)—“十”與“示”同音—英語show義與“示”通。
數(shù)字0至數(shù)字10,都可在漢、英、阿拉伯、羅馬之間進行義音型三位一體的“牽強附會”,是巧合,還是人類同源于一母的證據(jù)?
九、關于新的世界語的構想
目前的世界語 [2],推廣不開,原因有:(1)沒有自然人以目前的世界語為母語,即該語言沒有“原種”。(2)字母比英語字母多,與目前的計算機系統(tǒng)匹配不方便。
筆者構想:以漢語英語的音近義通部分為“原種”,用漢語拼音構建新的世界語。其最大好處是:此“原種”是英語人群和漢語人群的共同母語,使得全世界多數(shù)人易學易懂,便于推廣。尤其中國香港地區(qū),民間就流行漢英混合語;大陸網(wǎng)民,也樂于接受漢英混合語,因此,新的世界語,有自然人群作基礎。因此,附表1:漢英音近義通對照表也是新的世界語的“原種”表。此表從ma開始,因為全世界的人都稱呼母親為ma。力爭找到約300個“原種”。以此“原種”為基礎,并直接模擬或間接模擬自然客觀之聲,用漢語拼音并用簡化的漢語語法,造出約3 000~5 000個字(詞),即成為新的世界語。
本人將這個新的世界語命名為:媽閃(masun)擬聲世界語。有兩大突出優(yōu)點:(1)以漢語英語的音近義通部分為“原種”,有自然人群基礎。(2)擬聲(包括直接擬聲和間接擬聲),有自然客觀基礎。這兩大突出優(yōu)點,使得媽閃(masun)擬聲世界語全世界人多數(shù)人都易懂易學。除了這兩大突出優(yōu)點,還有別的一些優(yōu)點:(1)文字運用現(xiàn)代漢語拼音。而現(xiàn)代漢語拼音的字母,又與現(xiàn)代英語字母相同(把漢語拼音中的u上兩點的那個字母,改用v代替),便于計算機運用,便于以漢語或英語為母語的人群學習。(2)全世界人都稱母親為媽(ma),全世界多數(shù)民族都或多或少崇拜sun(閃、日、太陽)、hot(火),因此,以媽(ma )閃(sun)為“原種”之“核心”構建的媽閃(masun)擬聲世界語,心理上易于被全世界人民接受。
結語
本人推論:公孫即consul;扶桑即float sun。此論明顯與總體歷史背景及客觀過程相符。
本人造出一種新的世界語:媽閃(masun)擬聲世界語,該世界語有自然人群基礎;有自然客觀基礎,有可能得到廣泛使用,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9.htm?fr=ala0_1_1.
[2] http://baike.baidu.com/view/30032.htm?fr=ala0_1_1.[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