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分析了其理念與特征運用,并探討了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在對目標總體描述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方法。所謂“任務型”,就是強調以任務為載體、為動力,用英語支配言行,掌握所學語言。貫徹《標準》的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意義為中心的教學法。它最顯著的特點是“做中學,用中學”,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了更自由的學習空間和自主學習的權利,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英語語言真正擔當起交際工具的角色,這是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一、任務型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的理念與特征分析
任務型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學理念注重原生態語言的積累。認為只有英語知識的傳授不會產生真正的語言習得,應該注重“在做中學”。事實上,很多老百姓不識字,但是,都有語言交際能力,小孩未上學之前也是一樣,因此,對于任何一種外來語言,如果只是機械運用一些理論方法是不足以解決語言學習問題的。正因為如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英語交流的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這種完成交際任務的過程產生語言學習的成效。其具有如下特征:
1.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與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相比,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特別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意識,發展初中學生的個性,讓他們在完成一個個的任務中去體會成功的喜悅和實現自我價值。
2.注重學生過程性學習。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注重教師的講授,學生機械地記憶,學習的過程始終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被動地、灌輸性地學習。也就是教師先教學生單詞和短語,分析一下課文,學生把教師所講記下來,然后去背等等。而在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而主動學習,其中任務是具體的,是學生樂意去完成的。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活躍的,學習是有目的的,是在做中學,在學中提高。
3.注重學生交際能力形成。英語是一種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工具。我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就要特別強調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小組討論、發表個人觀點以及小組交流—產生Information Gap,也就是說是以一種重交際的方法來進行教學的,所以對學生的交際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培養是很有幫助的。
4.注重學生合作意識培養。21世紀的人才應具備很多素質,其中合作意識尤為重要。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是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任務,這就要求小組里所有學生團結一致、竭誠合作,共同來完成任務,而任務的完成則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二、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
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完成某項具體任務,并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它強調交際的過程和語言的功能。在實際運用中應做到:
1.要依據其特點設計任務。成功的任務應該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習的語言進行交流。應該使學生通過完成某次任務或幾次任務運用某項語言項目,應能使學生在課堂內演練生活中真實交流時所需要的語言技能;能使學生學會交際的策略;讓學生參與任務的設計,盡可能依據學生自身的、學校的、周邊的、社會的真實材料中的情景來設計任務,并要使學生明白評價成功任務的標準,同時學生應該參與評價。
2.要創設師生和諧的寬松語言環境。教師要盡可能激活學生的心理和心理語言學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心理壓力降到最低限度,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有自信表達自己,而不必擔心自己的錯誤。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中既強調任務的真實性和自然性,又注意語言結構使用的中間型任務教學比較適合于大多數學生。教材編寫貼近學生生活,注意了解任務的真實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教師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并要向學生說明這個任務的目的是什么,參與這個任務之后能學會做什么。即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為某些語言結構的使用提供機會。在初中英語任務型英語教學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扮演語言的指導者、任務的組織者、完成任務的監督者,并且做到:理解學生、善于交談、公平民主、大方幽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十分注意教育的公平性,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學生感到生活在愛的海洋中,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要設計有層次的任務目標。設計有層次的任務目標,要綜合教學的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及能力,必須根據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差異和環境差異,實行為達到某一特定目的的不同任務目標,確定不同任務應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考慮給不同能力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老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狀況輸入讓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熱情,當然所有的活動任務的設置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學習語言的能力。
三、運用過程應注意解決好的問題
在初中英語課堂的這一種教學方式中,教師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有明確、具體、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詢問、溝通、交涉、協商等多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語言習得,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發展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
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協調好以下三對矛盾:
1.個性化發展與個性發展差異之間的矛盾。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認識過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協同活動的過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綜合地構成學生學習的求知欲、積極性、主動性和傾向性。任務型教學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是不平衡的。那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沖突現象時有發生,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2.任務的完成與班級人數過多的矛盾。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的國情造就了班級學生人數過多,所以這給任務型教學在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協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交際能力的培養與讀寫水平提高的矛盾。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技能。任務型教學強調了學生聽和說的技能的培養,但讀、寫偏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既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又注重讀寫能力的提高,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矛盾。
總之,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任務化,充分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活動為主要途徑,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習更加廣泛和有效能賦予英語課堂教學以新的內涵,能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