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耳朵先生你好,今天能連線到你非常高興,請你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好嗎?
耳朵:好的,我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長在你們頭上的一對耳朵,平時大家看到的部分主要是耳廓,實際上我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的,連接到聽覺神經,構成了聽覺系統,大家看到的耳廓屬于外耳部分。
記者:那中耳和內耳的內部情況是怎樣的?
耳朵:聲波由耳廓收集進入外耳道后,引起耳膜(鼓膜)振動,中耳腔內有三塊聽小骨,分別是錘骨、砧骨及鐙骨,它們組成聽骨鏈,鼓膜振動帶動三塊聽小骨,將聲波變為振動傳人內耳,內耳為復雜而曲折的管道,該管道分耳蝸、前庭和三個半規管,管內充滿液體,耳蝸和聽覺有關,前庭和半規管則與平衡覺有關,耳蝸內有聽覺受器,由中耳傳來的振動,會振動耳蝸內的液體,刺激聽覺受器而產生振動,再由聽神經傳至大腦皮層產生聽覺。
記者:我聽說有人暈車或暈船與耳朵有關,是嗎?
耳朵:是的,內耳內的三個半規管互相垂直,且位于三個不同的平面上,不論頭部向任何方向轉動,至少其中一個半規管會受振動刺激而產生沖動,沖動由聽神經傳到大腦,就會有頭部轉動的感覺,此即為平衡覺,當人乘坐交通工具時,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前庭器官會產生過量生物電,影響神經中樞,就會出現出冷汗、惡心、嘔吐、頭暈等暈車癥狀,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受視覺、個體體質、精神狀態以及客觀環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影響,所以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現這種病癢。
記者:我鄰居的小孩得了中耳炎,這是怎么回事?
耳朵:中耳炎,俗稱爛耳朵(耳內有膿,嚴重的帶有血絲),人的中耳和外界并不是完全封閉的,它與鼻咽部之間有一個細長的小管,叫做咽鼓管,平時,它處于封閉狀態,以隔絕外界細菌和病毒的侵入及屏蔽自己心臟與肺部的聲音,而在張口與吞咽動作時它會開放以保持中耳的壓力和大氣壓平衡,這樣可以維持正常聽力,所以中耳一般不會發炎。
小兒及嬰幼兒由于發育還沒有完全,當發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咽鼓管黏膜容易水腫,繼發咽鼓管阻塞,導致中耳炎,中耳炎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不但使鼓膜的傳聲作用降低,還會影響孩子的聽力及學習語言能力,從而影響智力發育,洗頭、游泳時不小心進水,也會導致感染形成中耳炎。
記者:耳聾是怎么回事?配戴助聽器管用嗎?
耳朵:耳聾分為傳導性耳聾和神經性耳聾,如果只是傳導障礙,而又能通過其他途徑將振動傳遞給聽覺神經,人就能再次聽到聲音。
助聽器的基本結構包括傳音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四個主要部分,傳音器把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送人放大器,放大器則將輸入很弱的電信號放大后,再傳至耳機,耳機則是把放大的電信號再轉換為聲信號輸出,因此,耳機傳出的信號比傳音器原來接收的信號強多了,這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彌補聽覺障礙,
對于神經性耳聾,是指耳蝸、聽神經和聽覺通路的病變,一般很難康復,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耳蝸或人工耳蝸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該癥狀。
記者:談了這么多關于耳朵的問題,我們平時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耳朵: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一時不注意就可能造成耳聾,使人終生遺憾,因此平時要做到“四防兩不”:“四防”是指防藥物中毒、防噪聲、防進水、防揪打:“兩不”是指不用耳勺或發卡、別針等物掏耳朵,不戴耳環等飾物。
記者:謝謝你聊了這么多,讓我長了這么多知識,最后祝你健康快樂!再見!
耳朵:不客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