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的一位遠房舅舅要來家里串門,他是一位耳聾患者,媽媽叮囑劉揚說客人來時一定要有禮貌,劉揚擔心地想:“看來我要用手語與舅舅交流了,但我還不會手語啊!”第二天舅舅來了,劉揚發現媽媽同舅舅交談時像與正常人交談一樣,并沒有用手語,通過觀察,劉揚發現舅舅的耳朵上帶著一個什么東西,詢問后才知道是助聽器,劉揚想:助聽器為什么能幫助耳聾患者聽到聲音呢?
人耳結構可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在聲音從自然環境傳送至人類大腦的過程中,人耳的三個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1)外耳由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組成,外耳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捕捉聲音,聲波穿過外耳道,振動鼓膜;第二個作用是能將有些聲音放大后傳入鼓膜,
(2)中耳是由一個充滿空氣的腔組成,腔中有三根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這三根聽小骨連在一起組成聽骨鏈,鼓膜的振動引起三根聽小骨的振動并使聲音的響度增大,
(3)內耳的形狀像一個螺旋狀的蝸牛,充滿液體,被稱為耳蝸,聽小骨的振動會引起耳蝸里液體的振動,并傳達到聽神經,聽神經把這個信號傳達到大腦,我們就聽見聲音了,
助聽器的構造
助聽器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可分氣導式助聽器和骨導式助聽器,人耳聽不到聲音有兩個原因,一是聲音通過空氣傳遞到鼓膜時,由于鼓膜發生病變或其他原因失靈使得傳音效果降低:另一種是整個聽覺系統都失靈,如果鼓膜還能發揮作用,則可以用氣導式助聽器,仍舊依靠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刺激鼓膜使人聽到聲音,骨導式助聽器使用在人的鼓膜已完全失靈,但內耳聽覺系統還健全的情況,通過骨傳導(所謂骨傳導就是聲音通過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的這種傳導方式)使人聽到聲音,骨導式助聽器還適用于一些先天性外耳發育不全如外耳道閉鎖、無耳廓的聾人,骨導式助聽器的輸出功率沒有氣導式助聽器的大,配戴不方便,
助聽器的分類
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助聽器、眼鏡式助聽器、耳背式助聽器和定制式助聽器,
盒式助聽器,又叫口袋式或袖珍式助聽器,體積似香煙盒,掛在胸前小袋內或衣袋內,它的主機經一根導線連接耳機插入外耳道內使用,其主要缺點是導線較長,既不美觀又不方便,盒式助聽器因體積較大,可裝置多種功能調節開關,提供較好的聲學性能,并易制成大功率型,以滿足嚴重耳聾患者的需要,
眼鏡式助聽器同時能滿足屈光不正和耳聾患者的需要,舊式的眼鏡式助聽器是將傳聲器(話筒)、放大器、受話器(耳機)、電池盒及各種功能開關全部安裝在眼鏡腿內,而近年則將普通眼鏡的一只腿末端與耳背式助聽器連接在一起,便于維修和更換,
耳背式助聽器,形似香蕉,伏于耳后,一般長約4cm~5cm,其受話器開口與一硬質塑料管制成的導聲鉤連接,把它掛在耳廓上緣根部,通過此鉤經軟塑料管和耳塞放進耳道口助聽,耳背式助聽器由于性能優良,機殼可制成各種膚色,伏于耳后被頭發所隱蔽,往往不為外人發現,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普及型助聽器,
定制式助聽器(如圖6)是“耳內式助聽器”、“耳道式助聽器”及“深耳道式助昕器”的統稱,它的最大特點是根據每個人耳朵形狀定做,適合個人的耳朵,這樣配戴更舒服,容易取戴,而且不引人注目,還能以正常的方式接聽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