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奧林匹克運動會和世界杯足球賽是公認的全球三大頂級盛事。世博會是由一個同家主辦、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的國際性大型博覽會,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展覽活動。
世博會的來歷
18世紀的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經濟實力世界第一。為了炫耀自己,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了第一屆世博會。客觀上世博會為各國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經驗的舞臺。受到人們普遍歡迎。
從1851年至今150多年,各國先后舉辦世博會達40多次,從當初單純展示工農業產品和科技成果。到后來世博會上經濟、科技與人文日漸融合,世博會在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方面,作用越來越大。人們不僅把最新創造成果,如電燈、電話、留聲機、無線電、印刷機、x光機等送展世博會,流傳全世界,而且在世博會上交流科技創新的經驗,并越來越重視社會發展中共同面臨的問題。
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既面臨經濟全球化、科技突飛猛進的喜人局面,又面對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溫室效應、人口快速增長、資源短缺和發展不平衡的困境。人口城市化的進程加快,既是人們的智慧交融,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同時也使上述困境更加突顯。因此上海世博會選擇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得到世界各國的共鳴和響應。
如何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中華文化有著智慧的思考。我國人民崇尚天人合一,建立和而不同的和諧社會。本次世博會,從中國館和各類主題館的建筑構造。到館內所展示的主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前沿科技成果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上海世博會向世界充分表達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中國理念、中國氣派、中國特色。
莊重氣派的中國館
中國館由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組成,是演繹上海世博會主題的主要展示區,它呈現了中國文化和理念。國家館斗拱造型,架空而起。使觀眾聯想到中國的斗拱、冠帽、青銅鼎和道觀寺廟等傳統器物,莊重巍峨,所以國家館又被稱為“東方之冠”。國家館采用了一系列節能環保技術,如自遮陽體形。國家館的橫梁下面短上面長,這樣上面橫梁可以遮住上方的陽光,使室內溫度降低,夏天效果尤其明顯。另外,架空中庭的通風系統,屋面的太陽能光伏系統,透水磚和雨水收集系統,綠化屋面等,都生動體現了城市低碳生活的理念。
本屆世博會還全面廢棄了舊式燈泡,主要采用節能燈與LED產品,在保證亮度的基礎上節能90%左右,極大地減少了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量。國家館的燈具主要采用高顯色性的T5光源和新一代HID金鹵燈電子鎮流器,在夜間能更加烘托出“中斟紅”的視覺效果。正如一位官員所說: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會場。即使夜夜“中國紅”。也比以往的世博會熄燈10天還要節能。
美麗環保的世博軸
世博軸是世博園區內空間景觀和人流交通的主軸線。長達1km。多項新技術的應用使得這個軸狀建筑儼然成為一條“低碳環保示范走廊”。其中,上來陽光、下蓄雨水的陽光谷,通過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喇叭狀開口。可以將陽光從40m高的空中“采集”到地下,同時將新鮮空氣輸送到地下。世博軸的底下。總長800m的巨型蓄水池可以儲存7000t水。會期內預計能為世博園區提供5×104m3的生活用水。可以節省50%的自來水。另外。利用江水源和地源系統,園區空調運行費用更將降低20%。
世博軸上有辦公區、餐飲區和購物休閑區,人流集中,因此空氣質量必須優良。世博軸采取了光智子空氣凈化技術,在建筑物表面涂上光觸媒材料(光觸媒是當前國際上室內治污環保最理想的材料),當光線照射在光觸媒涂膜表面時。能進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細菌、甲醛、苯、氨等分解成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達到凈化室內空氣的目的。只要有光照。上述反應就能不斷進行,因此是一次施工,長期使用。經濟實用。
演繹城市發展的主題館
上海世博會主題館擁有五大主要功能空間。在這次世博會中承擔著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反映地球、城市、人三者之間的關聯和互動。
主題館在設計建設中創造了三項“世界之最”:面積達5000m2的生態綠墻世界最大,3×104m2太陽能屋面世界最大,西展廳為世界最大的雙向大跨度(南北跨度180m,東西跨度126m,高14m)無柱展廳。
在主題館東、西兩面設置的垂直生態綠化墻面,利用綠化隔熱外墻在夏季阻隔輻射,使外墻表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降低,降低熱傳導:冬季不影響墻面得到太陽輻射熱,形成保溫層,使風速降低,延長外墻的使用壽命。
主題館屋面大面積鋪設的太陽能板,采用的是并網發電運行方式,將太陽能發電傳回城市電網中。太陽能板的面積達3×104m2,年發電量可達2.5×106kW·h,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500t。
城市,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城市,具備靈魂和情感。人類、城市與地球萬物“共生”。在上海世博會上。各個國家都用自己的文化方式,在自己創設的展館中詮釋著“低碳生活”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