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進化史上。原始的海洋動物由于選擇不同金屬元素運載血氧。造成了它們后來智能的巨大分化。一些動物選擇釩(V)來運載血氧,血液呈綠色,如海鞘;一些動物選擇銅(Cu)。血液為藍色,如田螺及一些甲殼類動物;一些動物選擇了鐵(Fe),血液為紅色,如蠕蟲。這3種微量元素中,鐵的載氧效率最高,為銅的2倍、釩的4倍;豐度大,比锏、釩高10多倍;功能強,充當了體內多性能催化劑。在同綱、目中,以鐵為血液主成分的動物智力都比較強。例如,海鞘的兄弟文昌魚血液以鐵為主成分,與早期相比,它的生物進化仍在進行,被稱為活化石,而海鞘則沒什么進步:田螺不能上陸地,而它的姊妹蝸牛,血液主成分為鐵,既可潛水又可在陸地活動自如,本領大得很。遠祖蠕蟲后來發展成魚。進化成脊椎動物,研究者認為也是人類的遠祖。
1 鐵是人體的智力元素
組成人體的元素有50多種,含量較多的元素有11種,它們約占人體質量的99.95%。存入體中含量超過0.01%的元素,稱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稱為微毽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雖然很小,卻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在微量元素中,鐵無論在重要性還是在質量上都屬于首位。研究人員對1083名缺鐵兒童統計,72.9%的兒童脾氣暴躁,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成績差;對1078例脾氣急躁、多動的兒童檢測,78%的兒童缺鐵。兒童缺鐵性貧血影響智力和心理健康。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體內缺鐵造成的貧血會影響一個人的智力,使人在面臨繁重任務時反應能力降低。兒童若從食物中獲得的鐵元素量太少,則會延緩大腦的發育,長大以后智力要比同齡人差。軀體中含鐵元素較多的人記憶力強。思維活躍。而那些攝入鐵元素量高的老年人竟然與年輕人一樣。具有活動迅速的腦電波。這表明鐵元素對提高大腦活動效率有著驚人的重要作用。大腦的滋養以氧氣供應最為重要,氧氣供應越充足,大腦的工作效率就越高。大腦細胞的氧氣供應要靠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通過腦血管來運輸,而血紅素所含的主要金屬元素就是鐵,因此,鐵元素攝取不足而產生缺鐵性貧血的人。大腦的滋養自然會缺乏,智能反應就會降低。
2 在日常飲食中科學補鐵
人體內的含鐵化合物主要分為兩類,即功能性鐵和儲存鐵。功能性鐵和血紅蛋白一起參與氧的運輸。其余的鐵與各種酸結合,分布于身體各器官。人體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只要不偏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全面攝取多種營養。保持膳食平衡。成年人一般不會缺鐵。兒童由于吸收機能與飲食結構的原因。容易出現身體中鐵元素攝人不足的情況,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智力發展。對兒童來說,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食物來補充身體中的鐵元素。含鐵豐富的食物包括深色蔬菜、黑木耳、芝麻醬、瘦肉、動物的血和內臟、蛋黃、豆制品、全麥食品、海鮮產品等。人體對各種食物中鐵元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對動物的內臟、肌肉、血液和黃豆等食品中鐵的吸收率可達15%-20%,而對谷物、蔬菜中鐵的吸收率僅達1.7%~7.9%。因此通過食物補鐵還要考慮人體對鐵的吸收情況。作為鐵質寶庫的肉類含有血紅素鐵,這是人體最容易吸收的鐵,直接用來合成人體的血紅蛋白。使用鐵鍋烹飪。在炒菜、煲湯時適量放一點醋。讓鐵鍋溶出微量的鐵元素進入食物中,也能起到補鐵的作用。只要在日常飲食中科學補鐵,人體就不會缺鐵。
物無美惡。過缺均災。人體內鐵含量太高電一樣會導致疾病。如果一個人給以鐵治療過量或時間太長。或反復接受輸血。或有慢性酒精中毒,鐵即可在體內蓄積。人體中過量的鐵是有毒的,可引起嘔吐、腹瀉和腸損害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