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能工巧匠能將回聲應用在建筑物上。使之具有神韻并以此聞名于世,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北京天壇的三音石、回音壁和圜丘,山西普救寺的鶯鶯塔,河南三門峽的寶輪寺塔,以及重慶的石琴,它們都具有獨特而奇妙的聲學現象,并稱為我國四大回聲建筑。
北京天壇的三音石、回音壁和圜丘
先看圜丘壇。這是一座很大的圓壇,用三層白石砌成。因為它是祭天所用,而天是凌空的,所以壇上不建房屋。稱為“露祭”。石壇上層有塊圓形大理石,俗稱天心石或太極石,人站在上面說話,聲音竟會非常洪亮。原來周邊的石欄都起到反射聲波的作用,站在這里說話時,聲音向四周傳播,有一部分聲音被周邊的石欄反射回來,與原聲混在一起分辨不開,就覺得聲音格外響亮。
向北便是皇穹宇了,這里原是供奉皇天上帝及星辰風雨諸神牌位的地方。神牌前方,又放置了清代八位祖先的牌位。臺階前,有三塊奇妙的石板,叫做“三音石”。站在第一塊石板上擊一掌,可聽到一聲回音;站到第二塊石板上擊一掌,就可聽到兩聲回音;依次類推,第三塊石板便有三聲回音。原來,聲波反射的距離不同,聽覺效果就不同。這兒周邊的圍墻,就是神奇的“回音壁”。在墻內兩個人無論距離遠近,無論角度大小,無論能否相見,只要互相對墻講話,便好似說話聲近在耳邊,比打電話還清楚,一點都不失真。這種聲學奇跡,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偉大體現。
寶輪寺塔
寶輪寺塔又稱“蛤蟆塔”,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區西部,距今已有800余年。寺早已毀,唯塔獨存。此塔塔門面南,平面作正方形,為13級磚塔,塔高26.5m,塔圍21.6m,用青灰條磚壘砌而成。塔底有臺基和臺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寶塔”的塔銘。塔身自下而上逐層收斂,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塔內有塔心室和梯道??梢缘桥R遠眺。觀賞“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壯景。
寶輪寺塔是我國現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立于塔四周數丈,叩石、擊掌,會聽到“呱呱呱”的類似蛤蟆的叫聲。叩石或擊掌越響、越快,這種蛤蟆叫的聲音也就越逼真、越響亮。專家考證發現蛙鳴聲是敲石頭的聲音通過13層塔檐反射后的結果,也就是說,塔內蛙鳴之聲與山西普救寺鶯鶯塔的一樣出自回聲原理。
重慶石琴
重慶潼南石琴又名“石磴琴聲”、“七步彈琴”(如圖3),位于重慶潼南縣大佛寺,有42級石階,似一把巨大的石琴依山而排。每個階梯猶如一根琴弦,人只要踏上石階,拾級而上,腳下即會發出“咚、咚、咚”的古箏琴聲,琴聲悠揚清越,回響不絕。更為奇妙的是其中有7級石磴還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調哩!前人有詩贊嘆:“飛蹬橫琴本無弦。高山流水步躞邊。琴聲一動熏風起,解阜如聞弦上彈?!笔侔l聲也是利用了回聲原理:當游人登石階時,石階因受到外力撞擊而發聲,再經過石階下方各種不同室形的若干反射面按一定的路線通過空隙、縫隙釋放出來,便形成了悠揚的琴音。
無論是天壇的回音壁、三音石,還是河南的“蛤蟆塔”、重慶的石琴,都體現了我國古代石工的匠心獨運和高超的建筑藝術,這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園林建筑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