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低碳生活
“危機四伏的跋涉。只為著一個目的:生存。當一片片森林成為黑黃的焦土,當廣闊的天空充滿刺鼻的廢氣,我不得不張開受傷的翅膀,開始尋找家園的流浪。我不知道該怎么向你講述我目睹的一切。感到疲憊的一刻始于北京的傍晚。堵車的長龍占領了長長的街道,紅色車燈下的尾氣不停排放。我知道。車里的人對于漫漫前路。一定和我一樣失望……”
這是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期間,我國搜狐網上的一只“鳥兒”,為了尋找在地球上能夠讓自己生存的家同而四處流浪。流浪的鳥兒看到了工廠排放的廢氣、汽車尾氣、空調的使用、森林的砍伐、牧場中動物的飼養、摩天大樓的建造……這些人類活動不斷地制造著“讓地球越來越熱的最厲害的氣體”,這些氣體使得地球上的氣候在變暖,冰川在融化,酸雨在增多。流浪鳥飛得筋疲力盡……
地球的這些變化使得流浪鳥如此疲憊。那么對于我們人類又有什么影響呢?
2007年《第四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國際氣候專家告訴我們,最近50年里地球氣溫上升了0.65℃。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中排放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的溫室氣體(其中以二氧化碳為主)的速度在加快,因此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簡稱碳排放)速度直接影響著地球的氣候。科學家預計。本世紀末全球平均升溫幅度大致為1.1℃-6.4℃。
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
氣溫上升會帶來什么呢?各種災害性天氣頻繁發生,比如雪災、干旱、洪澇、臺風、暴雨、高熱。這幾年的南方冰雪災害、西南地區發生的百年不遇的大旱。就是在當前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所產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氣溫上升還將使農作物減產、冰川消融、生態失衡,物種瀕臨滅絕……氣候專家預測,當全球平均氣溫比1750年工業革命之前測定的標準氣溫水平高出2℃時,生態災難將一觸即發。屆時,地球上將出現大面積的農業歉收、水資源枯竭、疾病叢生、海平面上升等惡果,電影《后天》中的情景就會在真實中上演了。
如果真的想避免可怕的氣候變化。人類最多只能再向大氣中排放2.5×1010t碳,折合成二氧化碳是9×1010t。但若按照當前的世界碳排放速度,在20年內我們就會到達這個警戒線——全球氣溫上升2℃。
因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目的就是呼吁各國“戒除”對碳的“不良嗜好”,減排溫室氣體。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經濟”,從而減緩人類活動對氣候造成的不良影響。
算算你的“碳足跡”
在現代工業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制造”二氧化碳的小工廠!2009年,世界年人均碳排放量為4.3t。中國年人均碳排放4.1t。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國選擇了低碳發展。對于我們公眾來說,就是要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減少日常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從而減低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現在環保組織已經根據相應的標準,設計出了“碳足跡計算器”,能將我們在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折算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
用了100kW·h電,等于排放了大約96kg二氧化碳。購買了5件衣服,等于排放了大約32kg二氧化碳。坐公交車或地鐵50km,大約排放了2.4kg二氧化碳:而同樣的距離,坐低油耗小轎車大約會排放10.3kg二氧化碳,高油耗小轎車則會排的16.7kg二氧化碳……
大家可以試著估算一下自己一年的“碳足跡”。你的碳足跡越大,說明你對全球變暖所負的責任就越大。
小玲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該如何去做呢?八年級的小玲現在是一個“低碳生活”宣傳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一天。
早晨起床是被傳統的發條式鬧鐘叫醒的。耗費電能的電子鬧鐘她早已不用了,而且電池的回收處理也比較困難。起床后上衛生間,在刷牙和涂抹洗面奶時,不要讓水龍頭一直開著。而是等用時再打開。洗臉用的水保留著,用來沖洗抽水馬桶。早餐取出一袋牛奶和一個饅頭。用微波爐分別熱1min和40s,不用耗時又耗能的天然氣。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
上學前,從家帶杯開水。而不是飲料。這是因為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而且可以減少塑料瓶的使用。再帶個水果。午飯時吃。這是媽媽昨天在超市買的新鮮水果。媽媽在買水果時總是盡量選擇本地產的新鮮水果,減少水果在運輸過程的能源消耗。
她家住的是五樓,盡管有電梯,下樓時小玲仍選擇走樓梯,既減少碳排放又能鍛煉身體。家離學校不是太遠。所以一般騎自行車上學。
今天是個好天氣,陽光充足。學校里同學們自覺地將臨近窗戶那一邊的燈關掉。只開里面幾豎行的燈。這樣下來,可以節省不少電呢。寫字用的筆是鋼筆。簽字筆只作為考試的備用筆。這樣一學期下來。自己至少節省10支筆芯,全班一起就能減少不少白色污染呢。演草紙使用的是以前的廢舊作業本。反面也用。
課間,來到教室后面的植物角,觀賞植物的生長。與同學們探討植物的奧秘,既增強了與同學間的交流,又增長了自己的科學知識。這里的綠色植物是同學們自己從家里帶來的,由各小組分別負責管理,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吸附空氣中的污染顆粒呢。科學家說,多種植物是抵消我們平日制造碳排放的唯一方法。
中午去學校餐廳吃飯,帶上自備的不銹鋼飯盒和小勺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既衛生又低碳。買飯時。只買夠自己吃的量就行了,盡量不剩飯。少浪費0.5kg糧食,就相當于減排0.47kg二氧化碳呢。吃完午飯,再將早上帶的水果吃掉,保證營養均衡。
下午放學回到家,先做作業。作業做完后,幫媽媽洗菜、淘米。洗菜水、淘米水還能用來澆花。
晚上有客人來,不用一次性紙杯,而用家里的玻璃杯。吃完飯后,不是提供紙巾而是用干凈的客用毛巾來擦拭。當然,上述物品用完都用微波爐消毒幾分鐘。
晚飯后,看會兒電視新聞。現在家里的燈已經換上了節能燈,省電減排,就連電源插座也都選用了帶開關的。看電視時,將客廳的燈光調暗,電視的亮度和聲音也適當降低,既節能減排又護眼。再上網查會兒資料,同學明天要過生日了,發張電子賀卡。使用電腦時,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機等設備。電腦、電視不用時,不僅關機,而且關閉插座電源,或將插座拔掉。
雖然天氣逐漸熱起來,但小玲家一般使用電風扇,不開空調,如果實在熱得受不了,將空調溫度控制在26℃~27℃。臨睡前,將空調改為風扇。或將制冷模式改為睡眠模式,都會比較省電。
這就是小玲一天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也許有人會問:“一個人的力量對于整個地球簡直是微乎其微,何必呢?”低碳生活真就能拽住地球變暖的步伐嗎?對此,科學家已經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一只節能燈、一臺太陽能熱水器能為節能減排做的貢獻的確很小,可13億人中只要有1/10的人用它們來取代傳統產品,節約的能源、減少的碳排量都將會是天文數字!僅以節能燈為例,曾有專家測算,到2010年,預計全國2.7×1012kW·h用電量中,照明用電量將超過3×1011kW·h,如果全國有1/3的白熾燈換成LED節能燈。每年能省下一個二三峽工程的年發電量。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如果我們每人都能保持低碳生活,人均碳排放將下降為2.0t,那么我國13億人口每年將少排放26.2×109t,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由此可見,“低碳生活”不僅應該成為一種被廣泛提倡的生活方式,而且應該是每一個地球村的居民責無旁貸的義務!201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中國的主題就是“低碳減排·綠色生活”,號召公眾從我做起,推進減污減排,踐行綠色生活,為建設生態文明、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我們中學生要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引導身邊的同學們積極參與節能減排,大家一起倡導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注意節電、節油、節氣、節水、節約一切能源和資源,為構建綠色和諧校園,為實現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同學們,請從你我做起,請從今天開始。加入“低碳生活”,我們就能改變世界!還等什么,一起行動吧!
動腦筋:
1 什么是低碳生活?
2 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3 有人認為,白熾燈比節能燈價格便宜,更省錢,因此使用白熾燈屬于低碳生活方式。這種看法正確嗎?為什么?
4 小明家住鄭州。本地的應季水果他不吃。卻非常喜歡吃南方產的荔枝、芒果等熱帶水果,這樣做符合低碳生活嗎?為什么?
5 小明晚上看完電視,使用搖控器將電視關閉。他認為這樣非常方便。這樣做符合低碳生活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