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那年,正是郭敬明的新書《1995~2005夏至未至》風靡校園的時候,加之之前他曾出版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和《幻城》在校園里的長盛不衰,那年的盛夏時節(jié),無論走在校園的哪個角落,撲面而來的都是小四(郭敬明)的氣息,都是“夏至未至”中傅小司和立夏青澀而美好的愛情氣息。相比之下,自己煢煢然獨步的姿態(tài),多少有些可憐。可憐,是因為有了暗戀的男孩。
暗戀是什么呢?是一個人的思慕與渴盼,是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故事,是曠日持久、沒有硝煙的自我搏斗,是心甘情愿的作繭自縛;也是自己編寫的童話,童話里的女主人公都是海的女兒,癡癡地望著心愛的王子卻無法言愛,唯有化為泡沫悄然遠去。
可還是要暗戀,一定要,哪怕世界末日下一刻到來,這一刻都要死死地迷戀。只因青春實在是太美好了,美好得令人覺得倘若不發(fā)生些什么,就是罪過。只是有些女孩有幸與自己心愛的男孩牽手,一同演繹一場美輪美奐的青春童話;而更多的女孩,總逃不過偷偷暗戀與獨自流淚的結局。
我就曾是其中一名悲壯的女孩。性格使然,即便內(nèi)心有再多不堪的凄楚,也只是打落了牙往肚里吞,一旦遇見暗戀的他,仍然笑得燦爛無比,總想拼盡力氣讓他多注意自己一點點。就像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里的女主人公在年幼時暗戀那名作家時的心境,這種暗戀的情愫讓人覺得有些悲壯,這種愛情里的女主角往往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含酸吞屈。這和成年女子那種炙熱奔放,甚至有些貪得無厭的愛情全然不同。毫無閱歷、毫無準備的我,一頭扎進自己營造的愛情里不能自拔,無懼無畏,無怨無悔。
那時,我所在的文科班在一樓的最東頭,而他所在的理科班則在二樓的最西頭。高考前,每天晚上都有三節(jié)自修課,人心惶惶的高考前夕,每個人的呼吸都變得鉛一般沉重。于是,幾乎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選擇第一節(jié)自修課結束后去操場跑步。處在暗戀中的人都無比盼望能見到心中的那個他,哪怕只是擦肩而過。當我發(fā)現(xiàn)他也會在第一節(jié)課后去操場跑步時,我便以減肥為借口,天天按時去跑步,其實只為遇見他。我為我的發(fā)現(xiàn)而狂喜,也為自己郁積滿心的沮喪找了一個可以舒緩的出口。
奔跑,奔跑……第一節(jié)晚自修課后,整個操場上都是奔跑的人。有三五成群的女生和男生,有卿卿我我的小情侶。而我單身,卻不孤獨,心里似有一團野火竭盡全力在燃燒,因為總能看到暗戀的他,他像一匹似要絕塵而去的野馬,在人群中孤傲而冷酷地奔跑著。我總是在離他很遠的地方靜靜地跑,空氣中混合著梔子花的香氣,夏至未至的時節(jié),這種氣息很容易讓人迷失,我將此定義為無與倫比的暗戀味道。誰都不知道我有過這么一段如此享受的暗戀過程,當然,這種享受是刻骨銘心的,是內(nèi)心深處的銳利疼痛,但只要依稀嗅到一絲他的氣息,疼痛也是迷人的。
純情時代對于愛情的期許就是這樣簡單,當時自以為苦海無邊,如今走出來才發(fā)現(xiàn),那才是人生中一種極致的純凈、高貴的美好。是上一季的梔子花開,這一季卻再也開不出曾經(jīng)的嫣然,那種“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微妙,想必就是我們一去不返的青春歲月。但那種奔跑中的節(jié)奏、氣息與感覺,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印象,縈繞于心,久久無法忘懷。
每年的夏至未至時節(jié),校園的梔子花都會開得異常濃郁,無論在哪里,我都會經(jīng)不住懷念,懷念那奔跑的歲月。我也終于知道,記憶中怎么都揮之不去的梔子花香,其實就是一去不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