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今年我已經吃了3次緊急避孕藥了,到底還能不能吃呢?”小芳在事前避孕失敗后,立即想到了補救方法——服事后避孕藥。但小芳又有點猶豫,因為她聽說每年最多只能吃3次,否則會使宮外孕的幾率增加;但如果不吃,萬一真的懷上了怎么辦?
那么緊急避孕藥是否真會導致宮外孕呢?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女性朋友,如今在網絡上也頻頻出現網友現身說法,痛訴緊急避孕藥使其深受其害。然而對于這個問題,至今婦產科專家們說法仍不一:有專家認為緊急避孕藥可能會導致宮外孕,也有專家認為緊急避孕藥與宮外孕沒關系。
【觀點PK】
正方:緊急避孕藥“攔住”子宮門戶
廣西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白華認為,雖然目前醫學上并沒有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證據表明避孕藥會導致宮外孕,但從目前臨床上可觀察到,有一部分宮外孕病人的確有過緊急避孕藥的服用史。
白華解釋說,緊急避孕藥含有2種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這兩種激素會影響輸卵管的纖毛擺動和平滑肌的移動,使受精卵不能正常地從輸卵管進入子宮,而誘發宮外孕。
另外,頻繁服用緊急避孕藥可能會導致反復的不規則陰道流血,促發或加重盆腔炎性疾病,如輸卵管炎或輸卵管堵塞,導致宮外孕或不孕。
“低劑量的孕激素并沒有抑制排卵,但輸卵管蠕動發生障礙,因此輸卵管妊娠(即宮外孕)明顯增加。”這是《中華婦產科學》中,對緊急避孕藥導致宮外孕的機理解釋。
持此觀點的,還有不少國內的婦產科醫生。據報道,北京婦產醫院的韓麗暉、趙虹兩位醫師曾對左炔諾孕酮(一種常用的口服緊急避孕藥)進行了研究,她們對來醫院計劃生育門診的309名患者進行了定量分析。這309名患者都是在服用了左炔諾孕酮失敗后,到門診進行中止妊娠手術。在這309人中,異位妊娠的有9例,約占3%,而在普通孕婦人群中,宮外孕比例也就是1%左右。
反方:緊急避孕藥與異位妊娠無關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上,一篇名為《緊急避孕干預方法》的文章中指出,“現代緊急避孕法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即便對有異位妊娠史的婦女。”
該文章分析了含45842名婦女的81項不同緊急避孕方法的試驗(其中70項在中國進行),在45842名婦女中,僅報告了5例異位妊娠,因此可以認為即便對于有異位妊娠既往史的婦女,緊急避孕也是安全的。
2009年,西方主流媒體發表過很多文章質疑左炔諾孕酮單劑緊急避孕藥的安全性。如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肯尼亞婦女使用緊急避孕藥情況時就指出,“除了惡心、大量出血和抽筋等副作用外,經常使用緊急避孕藥可能導致不孕,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加劇罹患癌癥的風險。”在這一系列報道出現后,來自世界各地的一組專家作出直接反應,他們針對普通公眾,就左炔諾孕酮單劑緊急避孕藥的安全性發表了一份言簡意賅的聲明。該聲明指出,左炔諾孕酮單劑緊急避孕藥不會增加異位妊娠的風險,一組對216例服用過左炔諾孕酮單劑緊急避孕藥的婦女進行的23項研究表明,異位妊娠的發生率低于1%,這個比例并不比總體的異位妊娠發生率高。
【追根究底】
婦科病是罪魁禍首
廣西壯族自治區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趙仁峰表示,宮外孕的發生與緊急避孕藥并沒有直接關系。因為常見的緊急避孕藥的作用原理是抑制受精卵在子宮內著床,但并不能阻止受精卵在子宮以外的地方落腳。也就是說,緊急避孕藥只能阻止正常的懷孕,卻不能阻止宮外孕發生,因此無論是否服用緊急避孕藥,其宮外孕都有可能發生。
趙仁峰指出,輸卵管炎、輸卵管發育不良或畸形、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反復婦科手術史、精神緊張都有可能導致宮外孕的發生。
趙仁峰介紹,由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導致的輸卵管炎癥,會引起輸卵管阻塞,就像河流中布滿石頭一樣。輸卵管雖通但不暢,導致受精卵無法在特定的時間內到達子宮,而導致宮外孕。
輸卵管發育不良或畸形、子宮內膜異位癥都有可能影響輸卵管的結構和功能。“一般來說,受精卵在形成后7天左右就必須著床。有些人的輸卵管過長,就會延誤著床的時間,導致受精卵停留在輸卵管內生長,導致宮外孕。”趙仁峰說。
盆腔炎也是導致宮外孕的常見原因。趙仁峰介紹說,盆腔的一些病理改變會影響輸卵管的功能,導致宮外孕的發生。另外盆腔內腫物的壓迫也會影響輸卵管的暢通程度,使之不能正常工作而導致宮外孕。
“很多輸卵管阻塞是頻繁人流或不正規的人流造成的。”趙仁峰表示,一些女性通過口服避孕藥終止妊娠,這樣雖然能排出胚胎,但子宮褪膜卻不易排出。陰道長期流血得不到處理,會引發慢性盆腔炎。為此,趙仁峰建議,在使用藥物流產后,如果陰道流血超過7天,則要到醫院進行清宮。
另外,導致宮外孕的精神因素也不可忽視。趙仁峰說,有些女性急于要孩子,常常處于焦慮緊張的狀態中。精神緊張容易引起輸卵管痙攣,使輸卵管內的組織蠕動異常,導致宮外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