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位師姐吃飯時聽說了一件離奇事:有一南海師姐家里有錢,招贅了一個,她男人在她家里可以說是抬不起頭的。可是由于父親的故去,加上當地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她弟弟在分割家產后掌握了主要的財權,而她由于生了一個女兒,最后竟在男方那邊抬不起頭。為了挽回局面,她準備多生個兒子,想出了假離婚這招:簽約離婚,等生了兒子后再復婚,逃避計生政策。
晚上接了一個大學同學的電話,請我去喝他兒子的滿月酒。滿月酒?他兒子不是已經快上小學了嗎?又生一個啊?在酒店見到了幾個大學同學,主人家特意將我們幾個安排在一桌。旁邊一桌基本是婦孺,喧鬧不已,不時有小孩上躥下跳。大人一個管三,似乎已經疲于吆喝了。我和坐在旁邊的朋友嘀咕,“我的媽呀,誰孩子這么多?”她低聲答我,“別少見多怪了,你那些同學基本每人兩個了。”不是吧,個個這么牛!
菜上到一半,主人家過來敬酒,我忍不住問他,“以前不是說養一個都困難嗎?現在事業相當不錯了吧!”他哈哈笑著,說,“哪里哪里,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啊。一個太孤獨了,兩個才有伴。”我心里嘀咕,“差了都快10歲了,還能成為伴嗎?”這時另一個同學搭話說,“家產有人爭孩子才會努力啊!”哦,這說法還挺新穎的。笑問那同學,“你一子一女,到時會平分家產嗎?”他大笑說,“那當然,我決不會重男輕女的。”旁邊的朋友低聲嘀咕,“切,還不是為了生兒子才追生的第二個!”接著爆料給我:他們夫妻倆為了合法生第二個,都將戶口轉回了鄉下。以前寒窗苦讀十幾年就為了跳出這個農民身份,現在為了生多一個又求爺爺告奶奶將戶口辦回農村!為了確保二胎出來的是兒子,夫人犧牲更大,利用是護士的便利確定小孩性別才生,幸好只流了一次就懷上了男孩。
之后不久在珠海偶遇中學女同學,一頓飯就聽她不停地講育兒經,說年初多生了一個兒子,去香港生的,那邊求個病床可真的不容易。“現在小孩的奶粉我每個月去香港買,不敢相信國內的奶粉。一個人照顧兩個小孩真的是一點空閑都沒有啊!”絮絮叨叨,看似抱怨卻一臉幸福樣。后來一個朋友總結了一下:發展不錯的人幾乎都多生了一個小孩,或許生多一個正是富人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