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來,干旱因素逐漸被消化,農產品價格走勢近期逐漸歸于平靜,甚至不少品種處于回調的通道中。但就未來的走勢而言,多數農產品仍存在價格上漲的動力。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將使得通脹及通脹預期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就產量而言,我國的糧食已經連續6年保持上漲趨勢,但上漲幅度逐漸減弱,時至2009年,這一趨勢更為明顯。2010年里,干旱的影響下,糧食產量的拐點或將出現。
其次,盡管近期多數農產品價格走勢偏弱,但這更多的是對前期持續上漲的一個修正。在完成了這個修正之后,農產品價格將重回基本面,依據供給和需求來確定走勢。
第三,經濟逐漸回暖,對農產品的需求也將回到自然增長的狀態。盡管我國通過收儲、保護價等方式,對主要糧食作物的價格實行一定調節,但蔬菜等農產品價格,則并不直接受宏觀調控左右,因此,未來這些農產品的價格將和市場的需求與供給直接掛鉤。而近些年惡劣甚至是災害性天氣頻發,蔬菜等農產品供給減少,未來價格繼續上漲的動力較大。
供需矛盾的客觀存在,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內在原動力,而干旱等突發性因素,則成為催化劑,使得農產品價格以此為“契機”,趁勢上漲。
對于具體的上漲幅度,社科院近期發布的《農村經濟綠皮書》給出了答案,報告認為,2010年我國農產品價格總體上漲的可能性相對較大,農產品生產價格總體水平漲幅在4%左右,糧食生產價格漲幅可能超過5%。
我們認為,今年5月份之后,通脹將會比過去更為明顯,而6-7月份很可能成為全年的高點。原因就在于,農產品價格在經歷了一段的平靜期后,將重拾升勢,而豬肉價格等通脹的重要判斷指標,在經歷了前期的低迷之后,近日已經止跌回升,未來仍將進一步上漲。農產品的漲勢,將使得食品權重較大的CPI上漲明顯。